便捷式手工切割限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8168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割限位固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捷式手工切割限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由于使用无工装人工切割而不采取任何措施,操作工人随意性比较大,稍有不慎或者手部抖动,工人的这些不可控因素就会直接导致产品返工,增加产品打磨工作量,甚至造成材料的报废;又因手工切割操作没有一定的尺寸参考标准,光凭切割操作人员的经验,凭感觉的切割导致切割后的焊缝过道大小尺寸不统一,同时与图纸规定的尺寸不符,直接影响产品外观质量;因而导致产品产生大量的返工与打磨工作,甚至造成材料浪费,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同时延迟产品制作周期,提高了制件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捷式手工切割限位固定装置,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产品制作周期,可根据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圆弧进行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手工火焰切割。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便捷式手工切割限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左限位块、右限位块、左限位板、右限位板、左携动圆钢手柄、右携动圆钢手柄、左限位块右端面、右限位块左端面、左切割限位凸起、右切割限位凸起、左模块凹槽、右模块凹槽、连接板,左限位板固定在左限位块的下端上,左携动圆钢手柄固定在左限位块的顶端上,右限位板固定在右限位块的下端上,右携动圆钢手柄固定在右限位块的顶端上,左限位块右端面位于左携动圆钢手柄右侧,右限位块左端面位于右携动圆钢手柄左侧,左限位块右端面和右限位块左端面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左切割限位凸起位于左限位板的侧面,右切割限位凸起位于右限位板的侧面,左模块凹槽位于左限位块的侧面上且位于左切割限位凸起的斜上方,右模块凹槽位于右限位块的侧面上且位于右切割限位凸起的斜上方。

优选地,所述左限位块的形状、右限位块的形状都为梯形。

优选地,所述左携动圆钢手柄的形状、右携动圆钢手柄的形状都为U型。

优选地,所述左限位块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右限位块上设有第二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左模块凹槽的形状、右模块凹槽的形状都为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产品制作周期,不会造成材料浪费,保证质量,制作简便,操作方便,性能可靠,更能重复使用,可根据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圆弧进行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手工火焰切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式手工切割限固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便捷式手工切割限位固定装置包括左限位块1、左限位板2、左携动圆钢手柄3、右限位板4、右限位块5、右携动圆钢手柄6、左限位块右端面7、右限位块左端面8、左切割限位凸起9、右切割限位凸起10、左模块凹槽11、右模块凹槽12、连接板13,左限位板2固定在左限位块1的下端上,左携动圆钢手柄3固定在左限位块1的顶端上,右限位板4固定在右限位块5的下端上,右携动圆钢手柄6固定在右限位块5的顶端上,左限位块右端面7位于左携动圆钢手柄3右侧,右限位块左端面8位于右携动圆钢手柄6左侧,左限位块右端面7和右限位块左端面8之间通过连接板13连接,左切割限位凸起9位于左限位板2的侧面,右切割限位凸起10位于右限位板4的侧面,左模块凹槽11位于左限位块1的侧面上且位于左切割限位凸起9的斜上方,右模块凹槽12位于右限位块5的侧面上且位于右切割限位凸起10的斜上方。

左限位块1的形状、右限位块5的形状都为梯形,这样适应不同形状和情况。

左携动圆钢手柄3的形状、右携动圆钢手柄6的形状都为U型,这样方便手拿。

左限位块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14,右限位块5上设有第二定位孔15,这样方便进行定位。

左模块凹槽11的形状、右模块凹槽12的形状都为圆弧形,这样方便和其他元件接触。

使用过程中,通过左携动圆钢手柄、右携动圆钢手柄将合适限位凸起安放到切割的工件上,使左限位块底全平面、右限位块底全平面都与工件进行平面紧密接触。若选用左限位凸起时,左限位块右端面与工件左侧端面紧密接触。若选用右限位凸起时,右限位块左端面与工件右侧端面紧密接触,将左限位板的预留平面、右限位板的预留平面分别与工件进行前端面紧密接触,这样就可以进行手工切割操作了。割嘴倚靠在预留的圆弧处进行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手工火焰切割,切割完成的焊缝过道即美观,又符合图纸尺寸。左限位板、右限位板可以方便地固定限位装置,最大限度降低手工切割过程中滑移。连接板方便将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进行操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产品制作周期,不会造成材料浪费,保证质量,制作简便,操作方便,性能可靠,更能重复使用,可根据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圆弧进行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手工火焰切割。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