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弯管折弯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识别焊缝弯管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有缝钢管焊缝不能在拉伸的位置弯曲,焊缝在弯曲拉伸部位容易裂开,即使有不开裂的也不能受压。现有机器是通过人工识别焊缝然后放入机器进行弯曲加工。只能一个人操作一台机器,不能进行独立的连续加工。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自动识别焊缝弯管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识别焊缝弯管机,会自动完成分料、拨料、识别焊缝、送料、推料、夹紧、弯曲、松开、退料的动作,机器自动加工,不需要专人看管,从而有效节省人工,提高弯管处理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识别焊缝弯管机,包括依次水平顺序设置在机架1上的进料单元、折弯单元、退料单元,进料单元包括料斗支架24、设置在料斗支架24上的储存料斗21、设置在存储料斗21底部的用于将管材一个一个顶出到管材输送板的分料气缸、设置在管材输送板一端部的用于将管材推进折弯单元的模具内的推料气缸22、设置在输送板底部的用于带动输送板送料的送料气缸23以及固定该送料气缸23的送料气缸座24,折弯单元自动完成管材的折弯并通过退料单元自动退料,料斗支架24上进一步设置有色标传感器25,色标传感器25底部设置有升降油缸。
优选,料斗支架24上设置有水平的直线导轨37,直线导轨37滑动设置有垂直于直线导轨的延伸方向的推料板,所述推料板固定在推料气缸22的伸缩部的顶端。
优选,所述料斗支架24和机架1之间设置有料斗调节板35,料斗调节板35和机架1的同一个水平面上间隔固定有料斗调节座38,一料斗调节螺栓39旋进该两个料斗调节座38以用于调节料斗支架24相对于机架1的水平位置。
优选,所述折弯单元包括面向进料单元的夹模28、用于固定夹模28的夹模座29、靠模结构、与靠模结构相对设置的防皱模34、伺服电机3、由伺服电机3带动的行星减速机4、由行星减速机4带动的链轮7、由链轮7带动的位于夹模28下方的圆模9。
优选,靠模结构包括靠模30、用于定位靠模30的靠模座31、用于驱动靠模30移动的靠模油缸33、与靠模油缸33联动控制靠模30的使力方向的靠模随动油缸32。
优选,退料单元包括抽芯结构和退料结构,退料结构包括燕尾调节座15、设置在燕尾调节座15上的退料油缸座12、退料油缸11、设置在退料油缸11伸缩端部的退料杆座13、固定在退料杆座13上的退料杆14,抽芯结构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尾座18、尾座18面向退料单元的面上设置芯杆接头17、背向退料单元的另一个面上设置压条19和抽芯油缸20,所述退料杆14一端延伸到夹模28位置处、另一端通过芯杆接头17设置在尾座18上,退料时,夹模28松开,抽芯油缸20带动芯杆16从管材内抽出,退料气缸11带动退料杆14进行退料。
优选,进料单元和折弯单元之间的空隙下方的机架1上设置有接料盘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识别焊缝弯管机,机器自动加工,不需要专人看管,从而有效节省人工,提高弯管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识别焊缝弯管机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识别焊缝弯管机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示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述。
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识别焊缝弯管机,包括依次水平顺序设置在机架1上的进料单元、折弯单元、退料单元,进料单元包括料斗支架24、设置在料斗支架24上的储存料斗21、设置在存储料斗21底部的用于将管材一个一个顶出到管材输送板的分料气缸、设置在管材输送板一端部的用于将管材推进折弯单元的模具内的推料气缸22、设置在输送板底部的用于带动输送板送料的送料气缸23以及固定该送料气缸23的送料气缸座24,折弯单元自动完成管材的折弯并通过退料单元自动退料,料斗支架24上进一步设置有色标传感器25,色标传感器25底部设置有升降油缸。
本实施例的自动识别焊缝弯管机工作时,首先人工将切割好的定长管材放入储存料斗21,然后按下弯管机的启动按钮,通过分料气缸一次将一根管材推出储存料斗21然后落在输送板上,这时升降气缸带动色标传感器25进行焊缝识别,识别好后由压管气缸压住管材防止焊缝移位,再由送料气缸23把管材送至弯管模具前面,推料气缸22将管材推进弯管模具,由夹紧模具夹紧管材,然后折弯单元自动执行对管材进行折弯加工,然后夹紧模具松开,退料单元自动将折弯后的管材退出折弯机。
请进一步参看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优选,料斗支架24上设置有水平的直线导轨37,直线导轨37滑动设置有垂直于直线导轨的延伸方向的推料板,推料板固定在推料气缸22的伸缩部的顶端。工作时,退料气缸22带动推料板沿着直线导轨37直线运动,实现将管材方向精准地推进弯管模具。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优选,所述料斗支架24和机架1之间设置有料斗调节板36,料斗调节板36和机架1的同一个水平面上间隔固定有料斗调节座38,一料斗调节螺栓39旋进该两个料斗调节座38以用于调节料斗支架24相对于机架1的水平位置。通过旋转料斗调节螺旋39进行调节料斗调节板35相对于机架1位置,使得经由输送板输送的管材能够精准的达到预定的折弯单元的夹料位置处。
请参看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折弯单元包括面向进料单元夹模28、用于固定夹模28的夹模座29、靠模结构、与靠模结构相对设置的防皱模34、伺服电机3、由伺服电机3带动的行星减速机4、由行星减速机4带动的链轮7、由链轮7带动的位于夹模28下方的圆模9进而完成管材的折弯。更进一步的,靠模结构包括靠模30、用于定位靠模30的靠模座31、用于驱动靠模30移动的靠模油缸33、与靠模油缸33联动控制靠模30的使力方向的靠模随动油缸32。靠模随动油缸32和靠模气缸33的联合动作调节靠模30的使力方向,进而使得退料单元与管材之间的衔接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退料单元包括抽芯结构和退料结构,退料结构包括燕尾调节座15、设置在燕尾调节座15上的退料油缸座12、退料油缸11、设置在退料油缸11伸缩端部的退料杆座13、固定在退料杆座13上的退料杆14,抽芯结构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尾座18、尾座18面向退料单元的面上设置芯杆接头17、背向退料单元的另一个面上设置压条19和抽芯油缸20,所述退料杆14一端延伸到夹模28位置处、另一端通过芯杆接头17设置在尾座18上,退料时,夹模28松开,抽芯油缸20带动芯杆16从管材内抽出,退料气缸11带动退料杆14进行退料。
请进一步参看图1和图2所示,进料单元和折弯单元之间的空隙下方的机架1上设置有接料盘5,可以有效防止折弯之后的管材的四处散落、不易收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