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压式PCB板压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3044阅读:1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压式PCB 板压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CB板辅助生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预压式PCB板压铆装置。



背景技术:

PCB板,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印制板分为单层板、双面板、多层板和挠性板。其中,多层板在加工时需码齐并使用PIN钉铆接在一起,现有方法采用压力机直接将PIN钉压入PCB板进行铆接固定,由于PCB板较脆,抗拉强度低,直接压铆时PCB板易产生劈缝等不良,导致板材报废。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预压式PCB板压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预压式PCB板压铆装置,来解决直接压铆导致PCB板产生劈缝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压式PCB板压铆装置,包括底座、立柱、滑座、预压气缸、压铆气缸、压套、压头、弹性料筒、定位台、控制器,所述的立柱位于底座上端左侧,所述的立柱与底座螺纹相连,所述的滑座位于立柱右侧上端,所述的滑座与立柱滑动相连,所述的预压气缸位于滑座顶部且位于立柱右侧,所述的预压气缸与滑座铰链相连且与立柱螺纹相连,所述的压铆气缸位于滑座顶部右侧,所述的压铆气缸与滑座螺纹相连,所述的压套位于滑座底部,所述的压套与滑座螺纹相连,所述的压头位于压铆气缸底部且位于压套内侧,所述的压头与压铆气缸螺纹相连且与压套活动相连,所述的弹性料筒位于压套内壁底部,所述的弹性料筒与压套螺纹相连,所述的定位台位于底座顶部右侧,所述的定位台与底座螺纹相连,所述的控制器位于立柱一侧,所述的控制器与立柱螺纹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头轴线与弹性料筒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套还设有送料窗,所述的送料窗贯穿压套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套还设有尼龙垫,所述的尼龙垫位于压套底部,所述的尼龙垫与压套粘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料筒还设有弹片,所述的弹片位于弹性料筒内壁,所述的弹片上端与弹性料筒焊接相连,所述的弹片下端与弹性料筒活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片数量为4件,均布于弹性料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预压式PCB板压铆装置,工作时,通过送料窗将铆钉放置于弹性料筒内,将PCB板放置于定位台上端,并定位固定,弹片将铆钉固定在弹性料筒中心处,控制器控制预压气缸带动滑座下移,使得压套将PCB板压紧,随后,压铆气缸推动压头将铆钉压入PCB板对于的孔内。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预压固定PCB板,压铆时不会PCB板不易出现劈缝损坏,提高压铆良率,同时铆接牢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弹性料筒剖视图

底座 1 立柱 2

滑座 3 预压气缸 4

压铆气缸 5 压套 6

压头 7 弹性料筒 8

定位台 9 控制器 10

送料窗 601 尼龙垫 602

弹片 80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预压式PCB板压铆装置,包括底座1、立柱2、滑座3、预压气缸4、压铆气缸5、压套6、压头7、弹性料筒8、定位台9、控制器10,所述的立柱2位于底座1上端左侧,所述的立柱2与底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滑座3位于立柱2右侧上端,所述的滑座3与立柱2滑动相连,所述的预压气缸4位于滑座3顶部且位于立柱2右侧,所述的预压气缸4与滑座3铰链相连且与立柱2螺纹相连,所述的压铆气缸5位于滑座3顶部右侧,所述的压铆气缸5与滑座3螺纹相连,所述的压套6位于滑座3底部,所述的压套6与滑座3螺纹相连,所述的压头7位于压铆气缸5底部且位于压套6内侧,所述的压头7与压铆气缸5螺纹相连且与压套6活动相连,所述的弹性料筒8位于压套6内壁底部,所述的弹性料筒8与压套6螺纹相连,所述的定位台9位于底座1顶部右侧,所述的定位台9与底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控制器10位于立柱2一侧,所述的控制器10与立柱2螺纹相连,所述的压头7轴线与弹性料筒8轴线重合,所述的压套6还设有送料窗601,所述的送料窗601贯穿压套6主体,所述的压套6还设有尼龙垫602,所述的尼龙垫602位于压套6底部,所述的尼龙垫602与压套6粘接相连,所述的弹性料筒8还设有弹片801,所述的弹片801位于弹性料筒8内壁,所述的弹片801上端与弹性料筒8焊接相连,所述的弹片801下端与弹性料筒8活动相连,所述的弹片801数量为4件,均布于弹性料筒8,该预压式PCB板压铆装置,工作时,通过送料窗801将铆钉放置于弹性料筒8内,将PCB板放置于定位台9上端,并定位固定,弹片803将铆钉固定在弹性料筒8中心处,控制器10控制预压气缸4带动滑座3下移,使得压套6将PCB板压紧,随后,压铆气缸5推动压头7将铆钉压入PCB板对于的孔内。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预压固定PCB板,压铆时不会PCB板不易出现劈缝损坏,提高压铆良率,同时铆接牢固可靠。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