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形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6750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弯形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弯形模。



背景技术:

折弯机在对工件进行由上自下的垂直折弯的过程中,尤其是连接叉弯曲模制造中凹模一般采用整体加工或镶件加工,由于冲撞力的过大,工件和下模槽壁会出现摩擦,凹模工作部分工作时易产生积屑,拉伤工作表面,使连接叉弯曲表面产生划伤缺陷,造成工件边沿的磨损,不利于工件的加工,也造成工件外观的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能提高加工表面质量,又能延长使用寿命的弯形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弯形模,包括凸模、凹模和下模座,所述凹模设在下模座上,所述凹模由左凹模和右凹模相向连接而成,所述左凹模和右凹模活动连接在凹模上,在该左凹模和右凹模的相向端各嵌设有一个滚轮组,所述滚轮组的外侧包络着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外侧面与对应端凹模的边沿齐平,该滚轮组的宽度与凸模对应侧的宽度一致;

在所述左凹模内螺接穿设有左螺杆,所述左螺杆上设有左斜齿,在所述右凹模内螺接穿设有右螺杆,所述左螺杆上设有右斜齿,所述左斜齿和右斜齿之间啮合连接有传动斜齿,所述传动斜齿上设有转杆,在所述转杆上套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在下模座上,该转杆上设有可拆式的把手。

采用以上结构,滚轮组嵌设在凹模内,便于拆换,滚轮组上端的圆曲面利于工件弯形位置的移动,滚轮组的转动有利于工件下移弯形,滚轮组上的传动带可以避免工件外表面的摩擦,不会产生积屑,也不会划伤工件表面,调整凹模的高度并结合凸模的行程,能够避免凸模接触到下方相互啮合的斜齿;传动斜齿同时与左斜齿和右斜齿啮合,在传动斜齿转动时,左、右两个斜齿转动,带动左、右两根螺杆转动,并使螺接在上的左、右两个凹模在螺杆上分别沿左、右方向对称移动,以便调整凹模开口的距离,以适应多种规格产品的弯形加工需要,由于是螺接连接,再加上斜齿之间的啮合连接,凹模在弯形加工受力时,左、右两个凹模不会发生左、右方向的窜动,可拆式的把手不占用空间,也便于转动转杆,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适用范围广,延长了使用寿命。

为了避免螺纹在弯形冲击力作用下变形,保证左、右凹模的移动顺畅,作为优选,在所述左螺杆和右螺杆上均螺接有螺母,所述螺母铆紧抵接对应端的凹模外侧面,结合斜齿的共同作用,以达到固定凹模位置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定位左、右两个凹模,作为优选,在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一条开口向上的通槽,所述左凹模和右凹模上均穿设有一个锁紧螺栓,两个所述锁紧螺栓均伸入通槽并与槽底的对应位置抵接,以固定左凹模和右凹模。

为了便于确认调整的位置,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的两端对称设有两根刻度标线杆,在所述左凹模和右凹模上均嵌设有一段滑槽,两根所述刻度标线杆分别插入对应端的滑槽中。

为了更准确地确认移动距离,作为优选,在所述滑槽的槽口设有锥形指针。

为了避免占用空间,防止干涉加工的情况发生,作为优选,在所述转杆的端面上设有六边形接头,所述把手的一端设有六边形孔,所述六边形孔套接在六边形接头上就能操作把手扳动转杆转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滚轮组和传动带的共同作用,避免了工件加工产生积屑,也避免了工件被划伤的情况发生;再利用斜齿和螺杆来调节凹模的操作状态,适用于多种规格产品弯形的需要,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凸模、凹模和下模座6等组成,所述凹模由左凹模11和右凹模12相向连接而成,在所述下模座6上设有一条开口向上的通槽,所述左凹模11和右凹模12上均穿设有一个锁紧螺栓14,两个所述锁紧螺栓14均伸入通槽并与槽底的对应位置抵接,以固定左凹模11和右凹模12。

在该左凹模11和右凹模12的相向端各设有一个滚轮组2,所述滚轮组2的外侧包络着传动带21,所述传动带21的外侧面与对应端凹模的边沿齐平,该滚轮组2的宽度与凸模对应侧的宽度一致;

在所述左凹模11内螺接穿设有左螺杆31,所述左螺杆31上设有左斜齿41,在所述右凹模12内螺接穿设有右螺杆32,所述左螺杆32上设有右斜齿42,所述左斜齿41和右斜齿42之间啮合连接有传动斜齿5,在所述左螺杆31和右螺杆32上均螺接有螺母33,所述螺母33铆紧抵接对应端的凹模外侧面,结合斜齿的共同作用,以达到固定凹模位置的目的。

所述传动斜齿5上设有转杆51,在所述转杆51上套设有支撑座52,所述支撑座52固定在下模座6上,所述支撑座52的两端对称设有两根刻度标线杆7,在所述左凹模11和右凹模12上均嵌设有一段滑槽,两根所述刻度标线杆7分别插入对应端的滑槽中,在所述滑槽的槽口设有锥形指针13。

在所述转杆51的端面上设有六边形接头,所述把手53的一端设有六边形孔,所述六边形孔套接在六边形接头上就能操作把手53扳动转杆51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1到图2所示,根据工件弯形的尺寸要求,选择合适高度的左凹模11和右凹模12,并对应的分别螺接穿设到左螺杆31和右螺杆32上,同时,也把支撑座52上两端的刻度标线杆7分别插入左凹模11和右凹模12的滑槽中,并使两个锥形指针13都指向刻度标线杆7上的“0”位刻度线,接着,用把手53套接在转杆51上的六边形接头处,转动转杆51,并带动传动斜齿5转动(图2中所示转动方向),而传动斜齿5同时与左斜齿41和右斜齿42啮合,在传动斜齿5转动时,左、右两个斜齿也同时转动,带动左螺杆31和右螺杆32一起转动,并使螺接在上的左凹模11和右凹模12在螺杆上分别沿左、右方向对称移动,以便调整左、右两个凹模之间的开口距离,根据两边锥形指针13指向刻度标线杆7的指数,确认左、右两个凹模移动到位后,取下把手53,在左、右两根螺杆上均铆紧螺帽33,再铆紧左、右凹模上的锁紧螺栓14,以达到固定左凹模11和右凹模12的目的,最后,调整好凸模的行程,避免凸模接触到下方相互啮合的斜齿为宜。

操作时,凸模向下移动,带动工件开始弯形,滚轮组2上端的圆曲面利于工件弯形位置的移动,滚轮组2的转动有利于工件下移弯形,滚轮组2上的传动带21可以避免工件外表面的摩擦,整个过程不会产生积屑,也不会划伤工件表面。

调整工件规格时,松开锁紧螺栓14,取下螺帽33,套上把手53,转动转杆51,调整左凹模11和右凹模12之间的间距,调整到位以后,按上述步骤操作即可,以适应多种规格产品的弯形加工需要,由于是螺接连接,再加上斜齿之间的啮合连接,凹模在弯形加工受力时,左、右两个凹模不会发生左、右方向的窜动,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适用范围广,还延长了使用寿命。

滚轮组2或传动带21磨损失效时,用辅助工具将其撬离对应位置的凹模,重新换上新的即可。

本实用新型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