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提升钢卷带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0070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自动提升钢卷带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薄板带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提升钢卷带尾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全国各级钢厂在生产带钢及薄板卷较薄钢板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带卷下线由运卷车运输的过程中,由于规格太薄,带尾经常下垂至小车卷座外沿,在小车在轨道上行走过程中与鞍座的钢结构或是水泥基础发生剐蹭,造成带卷最外圈折损变形,甚至是带尾与基础卡阻,带卷从小车上滑落,造成掉卷的生产事故,更严重的会导致人身安全事故。目前,大部分采取的方法是人工将带尾扶起至鞍座卷位后进行打包。其次是在基础之前焊接坡度较小的钢管,在小车行走时顺势将带尾滑至基础之上,但对带尾产生较深的划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提升钢卷带尾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提升钢卷带尾的装置,其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的顶面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滑道孔;

滑块杠杆机构,其包括:第一转轴,挑尾杆,第二转轴,杠杆和滑块;

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与基板相连;

所述挑尾杆中部与第一转轴铰接;所述挑尾杆的头端延伸出基板,用于与带尾相接触;

所述杠杆的中部与第二转轴铰接;

所述杠杆的头端与挑尾杆的末端铰接;所述杠杆的末端与滑块铰接;

所述滑块可滑动的设置于滑道孔内;

接触块,其设置于滑块的顶部;所述接触块沿水平面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卷运小车和轨道;

所述基板设置于卷运小车顶面;

所述卷运小车设置于轨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块与滑块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提升钢卷带尾的装置由基板,滑块杠杆机构和接触块组成。基板用于支撑和安装滑块杠杆机构,滑块杠杆机构和接触块相连后用于实现在钢卷落至小车的同时,挑尾杆能够自动将带尾挑起,有效减少钢卷带尾损坏,及钢卷滑落等生产事故的发生。因此,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装置后,可以有效保证带尾的完好,减少由于带尾损坏而产生的分切,提升带卷成材率。其次为后续打包工序提供了便捷,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工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提升钢卷带尾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提升钢卷带尾的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板

11-滑道孔

21-第一转轴

22-第二转轴

23-挑尾杆

24-杠杆

25-滑块

3-接触块

4-卷运小车

5-轨道

6-带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提升钢卷带尾的装置。请参考图1和图2,该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提升钢卷带尾的装置的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提升钢卷带尾的装置包括:

基板1,所述基板1的顶面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滑道孔11;

滑块杠杆机构,其包括:第一转轴21,挑尾杆23,第二转轴22,杠杆24和滑块25;

所述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均与基板1相连;

所述挑尾杆23中部与第一转轴21铰接;所述挑尾杆23的头端延伸出基板1,用于与带尾6相接触;

所述杠杆24的中部与第二转轴22铰接;

所述杠杆24的头端与挑尾杆23的末端铰接;所述杠杆24的末端与滑块25铰接;

所述滑块25可滑动的设置于滑道孔11内;

接触块3,其设置于滑块25的顶部;所述接触块3沿水平面倾斜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提升钢卷带尾的装置由基板,滑块杠杆机构和接触块组成。基板用于支撑和安装滑块杠杆机构,滑块杠杆机构和接触块相连后用于实现在钢卷落至小车的同时,挑尾杆能够自动将带尾挑起,有效减少钢卷带尾损坏,及钢卷滑落等生产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地,上述接触块3与滑块25可拆卸连接。一方面可以方便安装,另一方面,当接触块3出现磨损后,更换接触块3即可,延长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请参见图2,为了便于移动,上述装置还包括:卷运小车4和轨道5;其中,

所述基板1设置于卷运小车4顶面;即基板1由卷运小车4支撑;

所述卷运小车4设置于轨道5上。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提升钢卷带尾的装置是由基板、滑块杠杆机构和接触块组成,可以在现有的小车上加装,90%以上的带卷小车可以快速安装。可以实现在钢卷落至小车的同时,挑尾杆自动将带尾挑起,有效减少钢卷带尾损坏,及钢卷滑落等生产事故的发生。安装本提升装置后,可以有效保证带尾的完好,减少由于带尾损坏而产生的分切,提升带卷成材率。其次为后续打包工序提供了便捷,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工作的安全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提升钢卷带尾的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