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8687阅读:1493来源:国知局
油压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力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压机。



背景技术:

油压机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广泛用于各类金属零配件加工及各行业多种产品的定型、冲边、校正。油压机在工作过程中为了保证正常的运行,通常在导向柱上加入润滑油进行润滑,以减少梁框与导向柱之间的磨损。现有的油压机通常通过人工方式在导向柱上添加润滑油,其油量难以控制,且润滑油在导向柱上分布不均,影响润滑效果。

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油压机[申请号:CN201320781886.9],包括支架、连接板、底座以及油缸,所述油缸固定连接于支架顶部,所述连接板与油缸联动连接,所述连接板和底座之间设有模板组,所述模板组包括若干层模板,所述模板组最上层的模板与连接板联动连接,所述模板组最下层的模板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模板组设有联动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模板组与支架之间设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柱和导向轮,所述导向柱垂直于水平面设置,所述导向轮抵设于模板组和导向柱之间,所述导向轮与模板组联动连接,所述导向轮与导向柱呈可滚动连接。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需要通过人工方式在导向柱上添加润滑油,润滑效果差,浪费人力,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能够自动润滑的油压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油压机,包括底座和上梁框,所述的底座和上梁框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导向柱相连接,所述的底座的上端面上设有下模座,所述的上梁框的下端面上设有上模座,所述的上梁框与能够控制上梁框沿导向柱上下运动的液压油缸相连接,所述的液压油缸通过供油管路与供油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梁框上设有能够润滑上梁框和导向柱接触面的润滑装置,所述的润滑装置包括固定在上梁框上的环状润滑框,所述的环状润滑框套接在导向柱上且与导向柱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上梁框上设有润滑油箱,所述的润滑油箱通过润滑油管路与环状润滑框相连接,所述的环状润滑框的内壁上设有刷毛层,所述的刷毛层与导向柱外壁相贴合,所述的环状润滑框中开有润滑油储存腔,环状润滑框的内壁上开有若干与润滑油储存腔相连通的润滑油孔。通过润滑装置对上梁框和导向柱的接触面进行自动润滑,更具体地说,润滑油箱中的润滑油通过润滑油管路进入到环状润滑框中,再通过润滑油孔流到上梁框和导向柱之间,刷毛层在移动的过程中将润滑油均匀刷在导向柱上,不需要人工操作,润滑效果好,整体设计合理。

在上述的油压机中,所述的环状润滑框的润滑油储存腔的宽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小,且润滑油孔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各个润滑油孔为间隔设置,下面的润滑油孔不会对上面的润滑油孔进行阻挡,位于最下部的润滑油孔所受到的压力最大,润滑油流出较快,为了平衡所有润滑油流出的速度,将位于最下部的润滑油孔的大小设置为最小,从而减缓流出的速度。

在上述的油压机中,所述的环状润滑框包括外框板和内框板,所述的外框板和内框板之间通过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的内框板的横截面为圆台形。

在上述的油压机中,所述的润滑油孔上连接有L型出油管,所述的L型出油管包括横向出油管和纵向出油管,所述的横向出油管与润滑油孔相连接,所述的纵向出油管的出油口朝上。L型出油管避免润滑油快速从润滑油孔中流出,只有在上梁框移动过程中,润滑油由于惯性才从润滑油孔中向上流出,控制润滑油流出的速度。

在上述的油压机中,所述的纵向出油管的长度比横向出油管的长度短。利于润滑油流出。

在上述的油压机中,所述的环状润滑框上还设有能够刮去导向柱上多余的润滑油的刮油板,所述的刮油板上设有润滑油导流槽,所述的润滑油导流槽与润滑油收集框相连接。刮油板对多余的润滑油进行收集,节约资源。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油压机的优点在于:通过润滑装置对上梁框和导向柱的接触面进行自动润滑,不需要人工操作,润滑效果好,整体设计合理。环状润滑框的润滑油储存腔的宽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小,且润滑油孔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平衡每个润滑油孔出油的速度。L型出油管避免润滑油快速从润滑油孔中流出,控制润滑油流出的速度。刮油板对多余的润滑油进行收集,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底座1、上梁框2、导向柱3、下模座4、上模座5、液压油缸6、供油装置7、环状润滑框8、润滑油箱9、刷毛层10、润滑油储存腔11、润滑油孔12、外框板13、内框板14、上连接板15、下连接板16、L型出油管17、横向出油管18、纵向出油管19、刮油板20、润滑油导流槽21、润滑油收集框2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油压机包括底座1和上梁框2,底座1和上梁框2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导向柱3相连接,底座1的上端面上设有下模座4,上梁框2的下端面上设有上模座5,上梁框2与能够控制上梁框2沿导向柱3上下运动的液压油缸6相连接,液压油缸6通过供油管路与供油装置7相连接,其特征在于,上梁框2上设有能够润滑上梁框2和导向柱3接触面的润滑装置,润滑装置包括固定在上梁框2上的环状润滑框8,环状润滑框8套接在导向柱3上且与导向柱3之间设有间隙,上梁框2上设有润滑油箱9,润滑油箱9通过润滑油管路与环状润滑框8相连接,环状润滑框8的内壁上设有刷毛层10,刷毛层10与导向柱3外壁相贴合,环状润滑框8中开有润滑油储存腔11,环状润滑框8的内壁上开有若干与润滑油储存腔11相连通的润滑油孔12,供油管路上设有控制阀。通过润滑装置对上梁框2和导向柱3的接触面进行自动润滑,更具体地说,润滑油箱9中的润滑油通过润滑油管路进入到环状润滑框8中,再通过润滑油孔12流到上梁框2和导向柱3之间,刷毛层10在移动的过程中将润滑油均匀刷在导向柱3上,不需要人工操作,润滑效果好,整体设计合理。

其中,环状润滑框8的润滑油储存腔11的宽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小,且润滑油孔12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各个润滑油孔12为间隔设置,下面的润滑油孔12不会对上面的润滑油孔12进行阻挡,位于最下部的润滑油孔12所受到的压力最大,润滑油流出较快,为了平衡所有润滑油流出的速度,将位于最下部的润滑油孔12的大小设置为最小,从而减缓流出的速度。更具体地说,环状润滑框8包括外框板13和内框板14,外框板13和内框板14之间通过上连接板15和下连接板16相连接,内框板14的横截面为圆台形。作为一种改进,润滑油孔12上连接有L型出油管17,L型出油管17包括横向出油管18和纵向出油管19,横向出油管18与润滑油孔12相连接,纵向出油管19的出油口朝上。L型出油管17避免润滑油快速从润滑油孔12中流出,只有在上梁框2移动过程中,润滑油由于惯性才从润滑油孔12中向上流出,控制润滑油流出的速度。纵向出油管19的长度比横向出油管18的长度短。利于润滑油流出。作为一种改进,环状润滑框8上还设有能够刮去导向柱3上多余的润滑油的刮油板20,刮油板20上设有润滑油导流槽21,润滑油导流槽21与润滑油收集框22相连接。刮油板20对多余的润滑油进行收集,节约资源。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底座1、上梁框2、导向柱3、下模座4、上模座5、液压油缸6、供油装置7、环状润滑框8、润滑油箱9、刷毛层10、润滑油储存腔11、润滑油孔12、外框板13、内框板14、上连接板15、下连接板16、L型出油管17、横向出油管18、纵向出油管19、刮油板20、润滑油导流槽21、润滑油收集框2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