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助卷功能的卷卸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780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材卷取,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助卷功能的卷卸车。



背景技术:

在冶金行业的板带生产线上,带材通过各工艺段的处理完成后,通常被分切成一个个的带卷以便运输。生产过程中,每个卷被分切后都有个收尾的过程,将切分后的带尾卷起,在这个收尾过程中由于没有张力,使得带捐的收尾比较松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助卷功能的卷卸车,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带卷收尾比较松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助卷功能的卷卸车,包括车体,于所述车体上安设有用于支撑带卷的第一托辊与可限制带卷底部下移的第二托辊,所述第一托辊与所述第二托辊并排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托辊上端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二托辊上端的高度,且所述车体上竖直安设有弹性件,所述第一托辊通过第一托辊架安设于所述弹性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托辊通过第二托辊架固定安装于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托辊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二托辊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托辊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托辊的上端等高,所述第二托辊也安设于所述弹性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包括竖直安设于所述车体上的顶杆以及套设于所述顶杆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个端部分别抵接所述第一托辊架与所述车体。

进一步地,还包括可调节所述弹簧伸缩量的预紧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包括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升降鞍座,所述第一托辊、所述第二托辊以及所述弹性件均安设于所述升降鞍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上还安设有检测所述升降鞍座位置的接近开关。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卷卸车中,在车体上设置有第一托辊与第二托辊,当带卷的带尾位于第一托辊与第二托辊的正上方,且第一托辊支撑带卷的带尾,而第二托辊与带尾之间具有间隙或者与带尾接触,从而其可以配合卷取机将带尾收起,而且由于第一托辊支撑作用,其可以通过弹性件的弹力压紧带尾,卷取机可以借助该弹力完成收尾,保证带卷的卷取质量,而且弹性件可以沿竖直方向伸缩,使得第一托辊可沿竖直方向移,形成缓冲,可以避免带卷卷取过程中对车体产生较大的冲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助卷功能的卷卸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助卷功能的卷卸车,包括车体1,车体1上安设有第一托辊2以及第二托辊3,第一托辊2可以用于支撑带卷,而第二托辊3则主要是用于限制带卷底部下移,第一托辊2与第二托辊3并排且间隔设置,在卷卸车配合卷取机卷取带卷时,带卷整体位于第一托辊2与第二托辊3的上方,第一托辊2与第二托辊3共同配合限制带卷的底部下移,尤其是限制带卷的带尾4下移,避免卷取后的带卷比较松散,第一托辊2上端的高度不低于第二托辊3上端的高度,即第一托辊2的上端高于第二托辊3的上端,或者两者高度相同,且在车体1上还竖直安设有弹性件5,该弹性件5可沿竖直方向伸缩变形,第一托辊2通过第一托辊架6安设于该弹性件5上,即弹性件5可以控制第一托辊2沿竖直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当卷卸车配合卷取机卷取带尾4时,第一托辊2与第二托辊3均位于带尾4的正下方,且第一托辊2上端与带尾4接触,由于带尾4没有张力作用,其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带尾4对第一托辊2以及弹性件5产生下压力,弹性件5压缩产生反作用力,进而可以通过第一托辊2对带尾4产生压力,且将其压紧,卷取机利用该压力完成对带尾4的卷取动作,可以有效避免带尾4下移产生松散,保证带卷的卷取质量。而在另一方面,通过弹性件5可以使得第一托辊2沿竖直方向具有缓冲,可以防止卷取机卷取过程中带卷对卷卸车产生较大的冲击力。

优化上述实施例,第二托辊3通过第二托架固定安装于车体1上,此时第一托辊2的上端应高于第二托辊3的上端。本实施例中,第一托辊2相对车体1活动安装,而第二托辊3相对车体1固定安装,且由于第一托辊2上端高于第二托辊3的上端,对此在第一托辊2与带尾4接触时,第二托辊3与带尾4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可以避免带尾4通过第二托辊3直接作用车体1,当然该间隙尺寸不会过大,在必要时可以与第一托辊2配合限制带尾4底部下移,保证带尾4的卷取质量。而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托辊3的上端与第一托辊2的上端等高,此时第二托辊3也安设于弹性件5上。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托辊2与第二托辊3均与带尾4接触,第一托辊2与第二托辊3共同压紧带尾4,且带卷对卷卸车的冲击力可由弹性件5进行缓冲,当然在这种结构中,弹性件5可以为两个,且与第一托辊2以及第二托辊3一一对应。

继续优化上述实施例,弹性件5包括竖直安设于车体1上的顶杆51以及套设于顶杆51上的弹簧52,弹簧52的两个端部分别抵接第一托辊2架与车体1。本实施例中,顶杆51为弹簧52的安装定位件,弹簧52在第一托辊架6与车体1之间伸展或者压缩。通常,在顶杆51的其中一端安设有预紧结构7,通过该预紧结构7可以调节弹簧52的伸缩量,对于预紧结构7可以为与顶杆51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母,通过旋转调节螺母可以抵顶车体1或者第一托辊2架,进而实现弹簧52压缩量的调节,而调节弹簧52的压缩量则可以起到调节第一托辊2对带尾4压力的调节。

进一步地,车体1包括有升降鞍座8,该升降鞍座8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一托辊2、第二托辊3以及弹性件5均安设于该升降鞍座8上。本实施例中,在采用卷卸车辅助卷取时,第一托辊2与第二托辊3均与带尾4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升降鞍座8上移则可以带动第一托辊2与第二托辊3同步上升,当第一托辊2的上端高于第二托辊3上端时,则带尾4先与第一托辊2接触,且在升降鞍座8继续上升时,第一托辊2相对升降鞍座8下移,且当下移至预设位置后,弹簧52被压缩至预设压缩量,此时第二托辊3与带尾4之间还具有一定间隙,此时卷取机通过第一托辊2对带尾4的压力完成收尾动作,当收尾完成后,升降鞍座8下降至原状态。针对这种结构,车体1上还安设有用于检测升降鞍座8位置的接近开关9,该接近开关9可以控制升降鞍座8的上升位置,在升降鞍座8上升的过程中,且当接近开关9检测升降鞍座8至预设位置时,其控制升降鞍座8自动停止上升,从而使得卷卸车的助卷过程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操作控制均比较方便。另外通过接近开关9的安装高度可以控制弹簧52的压缩量,而第二托辊3与带尾4之间的间隙大小可以通过接近开关9的检测距离和安装高度的调整来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