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热轧带钢边部缺陷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26034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少热轧带钢边部缺陷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热轧带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少热轧带钢边部缺陷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热轧带钢在轧制过程中,在粗轧区域通过立辊对板坯进行减宽,获得带钢所需的成品宽度,如图1所示过程。立辊侧压量(10-50mm)相对板坯宽度(1000-1650mm)较小,属于典型的超高件变形问题,由于变形不易渗透,板坯宽度的中间部分几乎不产生塑性变形,变形主要集中在板坯边部的局部区域,不能渗透到整个板宽,在距边部一定距离处易形成不均匀变形,局部厚度增加凸起,形成“狗骨”,如图2所示阴影部分形状。

由于板坯边部温度低、应力高的特点,立辊轧制过程中狗骨部分会向带钢表面流动,在长度方向撕裂后压入带钢表面,形成边部缺陷。边部缺陷的形成是轧件表面边角部金属滑动和翻平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3所示形貌。

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边部缺陷的存在,会影响后续冷轧工序产品的边部质量,也影响后冷轧工序的成材率。所以,控制边部缺陷的产生和降低其缺陷程度,很有必要。

在传统的生产工艺过程中,主要存在下列缺陷:

1)增加调宽压力机(sp)装备,增加变形均匀性,使变形向板坯宽度中间渗透,减少狗骨变形。设备投资大,维护工作量大;

2)采用带辊形或锥形的立辊辊面。立辊加工难度大、对车床的要求高、对不同板坯厚度的适应性差,增加了辊面的不均匀磨损。

3)减少板坯的侧压量,降低立辊的负荷。增加了板坯的尺寸规格,增加了连铸工序换断面时浇次和异常断面板坯的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热轧带钢边部缺陷的制造方法,通过优化出炉温度、减少e1第一道次的负荷,能有效降低边部缺陷的发生量和缺陷程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少热轧带钢边部缺陷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a)进行加热控制,将板坯加热到目标出炉温度;

(b)进行宽度模型负荷设定,粗轧宽度模型根据板坯和成品的厚度宽度进行计算,设定粗轧立辊和平辊各道次的压下量;

(c)进行粗轧立辊轧制,粗轧机e1和粗轧机e2根据模型计算结果设定开口度,进行板坯宽度控制;

(d)进行平辊轧制,对立辊轧制后的板坯进行平辊轧制,对板坯厚度进行减薄。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步骤(a)中,将板坯的出炉温度优化为1190~1230℃。

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的步骤(b)中,减少e1第一道次的负荷1-5mm,优化分配至e1第三道次和e2第一、第三道次。

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的步骤(c)中,优化立辊冷却水量至小于等于70%。

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的步骤(d)中,建立平辊和立辊间的恒定张力控制,控制稳定轧制期间立辊电流不超过立辊咬钢时电流的60%、并保持恒定控制。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在现有的设备基础上进行工艺和控制优化,无设备投资;

2、不改变现有的工艺制度和逻辑控制,不影响现在的生产过程控制;

3、对宽度控制等其他质量指标无不良影响;

4、不改变板坯的尺寸,对连铸工序无影响;

5、通过该发明的使用,边部缺陷量大幅降低,降低了缺陷的异议发生量和内部降级品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粗轧过程示意图。

图2为板坯经立辊轧制后的“狗骨”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热轧带钢“边部缺陷”形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

本技术:
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粗轧轧制过程中,板坯经e1立辊1两道次减宽和e2立辊3两道次减宽进行宽度控制;经r1平辊2三道次压下和r2平辊4三道次压下进行厚度控制。

本发明通过优化e1立辊第一道次的压下量,降低了狗骨凸起量,减少了立辊槽面的接触变形,降低了边部金属翻平压入带钢表面的程度;本发明通过优化出炉温度至1190~1230℃,优化立辊冷却水量至70%,减少了边部温降,降低了边部金属应力集中造成金属撕裂经后续平辊轧制时翻平压入带钢表面的程度,本发明通过优化立辊和平辊见的速度控制实现恒张力控制,同时控制稳定轧制期间立辊电流不超过咬钢时电流的60%,减少了立辊金属量的堆积,减少了立辊槽面的接触变形,降低了边部金属翻平压入带钢表面的程度。

2016年4月起,开始在宁波钢铁1780热轧生产线进行试用,边部缺陷改判量降低了60%,边部缺陷异议发生量降低了50%,效果很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热轧带钢边部缺陷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进行加热控制,将板坯加热到1190~1230℃;进行宽度模型负荷设定,粗轧宽度模型根据板坯和成品的厚度宽度进行计算,设定粗轧立辊和平辊各道次的压下量;进行粗轧立辊轧制,粗轧机E1和粗轧机E2根据模型计算结果设定开口度,进行板坯宽度控制;进行平辊轧制,对立辊轧制后的板坯进行平辊轧制,对板坯厚度进行减薄。本发明具在现有的设备基础上进行工艺和控制优化,无设备投资;不改变现有的工艺制度和逻辑控制,不影响现在的生产过程控制;对宽度控制等其他质量指标无不良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周德锋;王德斌;赵照红;曹黎猛;杨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钢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23
技术公布日:2017.08.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