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无油真空泵铝合金静盘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1357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锻造成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设备涡旋式无油真空泵铝合金静盘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医疗设备涡旋式无油真空泵,具有容积效率高、运转平稳、噪音低、振动低、零部件少、可靠性高等技术优点,铝合金涡旋静盘在涡旋式无油真空泵中属于关键零部件,产品质量好差直接影响涡旋式无油真空泵的整体质量。现有技术是采用铝合金棒材直接机加工的方法生产而成,由于母材直接切削加工,金属内部组织疏松、密度低、抗冲击力低,采用铝合金棒材直接切削加工的方法生产而成的涡旋式真空泵铝合金静盘机械性能不能满足整体产品设计和使用要求,且浪费铝合金材料,加工成本高,生产周期长。国内现有涡旋盘上的渐开线卷体都是采用压力铸造加工而成。中国专利cn1799765a公开了一种涡旋盘温挤压成形方法,是将铝合金坯料加热至450-500℃,然后取出已加热的铝合金坯料,在3-5s之内作润滑处理后即置入模腔内一次性挤压成形,取出成形的涡旋盘置放到165~180℃的回火炉中作8-10h的人工时效处理。其温挤加热之前没有涂覆石墨保护层,加热温度450-500℃表面易氧化,坯料润滑是在450-500℃的情况下作润滑处理的,由于温度过高,石墨乳润滑剂难以吸浮,温锻时润滑效果不佳,再加上锻挤坯料加热温度偏低,涡旋壁厚比较薄,挤压成形时金属流动性差不易充满,而造成缺料,导致成品率低,由于润滑不到位,产品挤压成形后顶出也困难,模具承载压力过大容易损坏。并且由于温锻时润滑效果不佳和锻挤坯料加热温度偏低的原因,涡旋盘上的渐开线卷体一般只能为2-4圈,超过4圈挤压成形时,铝合金流动性差、模腔不易充满,进而造成缺料,导致成品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对坯料进行两次润滑处理锻挤成形的涡旋式无油真空泵铝合金静盘制造工艺,采用该制造工艺,产品内部组织密度高,机械性能好,成品率高,模具寿命长,且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生产周期短。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涡旋式无油真空泵铝合金静盘制造工艺,包括下料、喷砂、润滑和锻挤成形、固溶及时效处理工艺步骤;所述的润滑和锻挤成形步骤为:将坯料加热到220±10℃,在坯料表面涂覆高分子润滑剂,然后将坯料加热到515±5℃,再次进行表面涂覆油性石墨后,放置入220±10℃的模腔内一次性挤压成形。

挤压成形后的静盘直径为φ200mm-φ380mm,高度为60-90mm,涡旋盘上的渐开线卷体为4-6圈,重量为3000-9000g。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坯料加热到515±5℃挤压成形,挤压成形时铝合金流动性好、易充满模腔,涡旋盘上的渐开线卷体能够达到4-6圈并且挤压成形时铝合金流动性好、易充满模腔,产品成品率高;由于对坯料进行两次润滑处理,即将坯料加热到220±10℃时进行一次润滑处理,将坯料加热到515±5℃时再次进行二次润滑处理,防止坯料表面氧化烧损。采用本发明制造工艺生产的产品,产品内部组织密度高,机械性能好,成品率高,模具寿命长,且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生产周期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涡旋式无油真空泵铝合金静盘,静盘直径为φ200mm-φ380mm,高度为60-90mm,涡旋盘上的渐开线卷体为五圈半,重量为3000-9000g;其制造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①下料:按照设计图选择4032铝合金棒材料,数控带锯下料;

②制坯:按图车外圆剥皮,去除氧化物及表面缺陷;

③喷砂处理:将坯料放入履带式抛丸机中喷砂处理,降低粗糙度ra值;

④润滑和锻挤成形:将坯料加热到220±10℃,在坯料表面涂覆美国埃其森公司生产的德尔他-144高分子润滑剂,以防加热时表面氧化,同时也为锻挤成形起到润滑作用;然后将坯料加热到515±5℃,再次进行表面涂覆油性石墨后,放置入220±10℃的模腔内,在3150t液压机力的作用下金属流动,一次性挤压成形;

⑤固溶及时效处理:将挤压成形后的坯料进行固溶及时效处理,表面硬度为hbs120±5;

⑥喷砂处理:将坯料放入履带抛丸机中喷砂处理,去除表面氧化物;

⑦清洗:去除表面杂质。

实施例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或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方案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涡旋式无油真空泵铝合金静盘制造工艺,包括下料、喷砂、润滑和锻挤成形、固溶及时效处理工艺步骤;所述的润滑和锻挤成形步骤为:将坯料加热到220±10℃,在坯料表面涂覆高分子润滑剂,然后将坯料加热到515±5℃,再次进行表面涂覆油性石墨后,放置入220±10℃的模腔内一次性挤压成形。该本发明生产的产品,产品内部组织密度高,机械性能好,成品率高,模具寿命长,且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生产周期短。

技术研发人员:张太良;练强;姚鹏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威鹰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0
技术公布日:2017.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