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配件翻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1827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零配件翻边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零配件翻边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指在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而来的是,汽车业的大力发展。汽车零配件因其使用环境的限制,需要有较高的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因此用于冲压汽车零配件的冲压模具也需要有较高的制造精度,以保证生产制造的汽车零配件符合要求。

汽车配件的成型的方式很多种,冲压成型是其中一种成型方式。冲压的原理就是在冲床的带动下,模具在坯件上成型。在加工一些汽车上用到的零件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来加工。比如把待加工物件进行翻边处理。传统的加工方法是手工操作机床操作。这种加工方法存在的缺陷就是加工效率低,操作复杂,人工使用量大,而且需要有经验的工人加工,用人成本较高;定位不够准确,精准度不高,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零配件翻边模具,该模具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精准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配件翻边模具,包括下模,以及与下模相对的上模;下模包括机座、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机座与固定平台之间设有连接柱,且通过连接柱固定;活动平台套设在连接柱上,且设置在机座和固定平台之间,能够相对连接柱上下运动;

固定平台通过连接柱与机座固定,活动平台套设在连接柱上能够在机座和固定平台之间上下运动,与固定平台产生相对运动。

活动平台包括下凸面、设置在上表面的凹槽和左右两侧用于放置待加工物件的第一置物块、第二置物块;其中,下凸面通过压簧与机座连接;凹槽形状与固定平台配合,固定平台设置在凹槽内;第一置物块和第二置物块的高度与待加工物件配合;所述第一置物块和第二置物块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待加工物件的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待加工物件放置在第一置物块和第二置物块时,待加工物件上表面的边缘处位于固定平台上表面;

下凸面通过压簧与机座连接使得活动平台能够相对机座、固定平台产生相对运动;凹槽的形状与固定平台配合,使得固定平台能够设置在凹槽内;第一置物块和第二置物块的高度与待加工物件配合,待加工物件能够卡接在第一置物块和第二置物块上,再通过设置在第一置物块和第二置物块两侧的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固定定位;待加工物价放置在第一置物块和第二置物块时,待加工物件上表面的边缘处位于固定平台上表面,这样使得待加工物件在上模冲压时,能够与固定平台发生相对移动,边缘处形成翻边。

上模包括驱动组件、上模板、连接件和上模块,上模板与连接件固定连接,连接件与上模块固定连接;上模块包括第一上模块和第二上模块,分别设置在连接件下端面的两侧,且与第一置物块和第二置物块配合;驱动组件驱动上模板时,上模板带动连接件、上模块挤压活动平台,待加工物件上表面与固定平台相对运动形成翻边。

驱动组件作用上模板、上模板连同连接件、上模块共同冲压放置在第一置物块和第二置物块上的待加工物件,待加工物件随着活动平台向下运动,上表面与固定平台相对运动形成翻边。

作为优选,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移动导轨;驱动件与上模板连接用于驱动上模板上下运动;移动导轨设置在上模板与机座之间,移动导轨的固定端与机座固定,移动导轨的移动端套设在固定端外侧,且上端与上模板固定,移动端能够相对固定端上下运动。

移动导轨用于上模上下运动的轨道,移动端随着上模相对固定端上下运动。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活动平台套设在连接柱上,下凸面通过压簧与机座连接,使得活动平台能够上下移动;待加工物件卡在第一置物块和第二置物块处,第一夹紧块、第二夹紧块能够将待加工物件固定;此时,待加工物件上表面的边缘处位于固定平台上表面;驱动组件驱动上模板运动时,上模板带动连接件、第一上模块、第二上模块一起压在卡在第一置物块和第二置物块上的待加工物件上,待加工物件与固定平台相对运动,上表面形成翻边;翻边完成后,上模向上运动,活动平台也由于压簧的作用恢复原位;该发明结构简单,定位精准,操作方便,翻边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冲压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冲压状态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模在冲压状态下移除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在冲压状态下移除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零配件翻边模具,包括下模,以及与下模相对的上模;下模包括机座11、活动平台10和固定平台7;机座11与固定平台7之间设有连接柱8,且通过连接柱8固定;活动平台10套设在连接柱8上,且设置在机座11和固定平台7之间,能够相对连接柱8上下运动;

固定平台7通过连接柱8与机座11固定,活动平台10套设在连接柱8上能够在机座11和固定平台7之间上下运动,与固定平台7产生相对运动;

活动平台10包括下凸面12、设置在上表面的凹槽13和左右两侧用于放置待加工物件5的第一置物块14、第二置物块15;其中,下凸面12通过压簧16与机座11连接;凹槽13形状与固定平台7配合,固定平台7设置在凹槽13内;第一置物块14和第二置物块15的高度与待加工物件5配合;所述第一置物块14和第二置物块15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待加工物件5的第一夹紧块17和第二夹紧块18;待加工物件5放置在第一置物块14和第二置物块15时,待加工物件5上表面的边缘处位于固定平台7上表面;

下凸面12通过压簧16与机座11连接,使得活动平,10能够相对机座11、固定平台7产生相对运动;凹槽12的形状与固定平台7配合,使得固定平台7能够设置在凹槽12内;第一置物块14和第二置物块15的高度与待加工物件5配合,待加工物件5能够卡接在第一置物块14和第二置物块15上,再通过设置在第一置物块14和第二置物块15两侧的第一夹紧块17和第二夹紧块18固定定位;待加工物价放置在第一置物块14和第二置物块15时,待加工物件5上表面的边缘处位于固定平台7上表面,这样使得待加工物件5在上模冲压时,能够与固定平台7发生相对移动,边缘处形成翻边;

上模包括驱动组件、上模板1、连接件3和上模块4,上模板1与连接件3固定连接,连接件3与上模块4固定连接;上模块4包括第一上模块19和第二上模块20,分别设置在连接件3下端面的两侧,且与第一置物块14和第二置物块15配合;驱动组件驱动上模板1时,上模板1带动连接件3、上模块4挤压活动平台10,待加工物件5上表面与固定平台7相对运动形成翻边。

驱动组件作用上模板1、上模板1连同连接件3、上模块4共同冲压放置在第一置物块14和第二置物块15上的待加工物件5,待加工物件5随着活动平台10向下运动,上表面与固定平台7相对运动形成翻边。

具体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2、移动导轨;驱动件2与上模板1连接用于驱动上模板1上下运动;移动导轨设置在上模板1与机座11之间,移动导轨的固定端9与机座11固定,移动导轨的移动端6套设在固定端9外侧,且上端与上模板1固定,移动端6能够相对固定端9上下运动。

移动导轨用于上模上下运动的轨道,移动端6随着上模相对固定端9上下运动。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活动平台10套设在连接柱8上,下凸面12通过压簧16与机座11连接,使得活动平台10能够上下移动;待加工物件5卡在第一置物块14和第二置物块15处,第一夹紧块17、第二夹紧块18能够将待加工物件5固定;此时,待加工物件5上表面的边缘处位于固定平台7上表面;驱动组件驱动上模板1运动时,上模板1带动连接件3、第一上模块19、第二上模块20一起压在卡在第一置物块14和第二置物块15上的待加工物件5上,待加工物件5与固定平台7相对运动,上表面形成翻边;翻边完成后,上模向上运动,活动平台10也由于压簧16的作用恢复原位;该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翻边效果好。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