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套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9287发布日期:2018-06-30 06:29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管套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套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套接设备,用于将两根钢管进行套装的钢管复合套装机。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如在大型砼站、重型输送车臂架、商楼混凝土输送,以及电力、冶金、煤炭、矿山、水泥等行业物料输送等等场合中,广泛需要使用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抗热冲击性能、抗机械冲击性能、较高强度与韧性、可焊接性好的钢管。目前单一材质的钢管要达到上述要求很难实现,且会大大增加产品的成本,然而如若能够将两种具有不同机械性能材质的钢管或者两种相同材质的钢管进行复合加工,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降低经济成本。具体地说,可采用具有高耐磨性能、高抗热冲击性能、较高强度的钢管作为内管衬芯,在其外部套装具有高韧性、高抗机械冲击性能、可焊接性好的钢管作为外管,再将套装好的两管做相应的复合加工。

专利号为201110029664.7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将两种钢管进行复合套装的钢管复合套装机,其包括有带管槽的外管床身、外管自动上料装置、外管推挡小车、带管槽的内管床身、内管自动上料装置、内管推管小车及对中定位装置,外管床身与内管床身对向设置,两床身的管槽中心线一致,对中定位装置设置于两床身相邻的两个端头之问,对中定位装置包括有可沿两床身的管槽中心线所在的方向移动的定位套,外管自动上料装置与内管自动上料装置分别设置于外管床身与内管床身的旁侧,外管推挡小车和内管推管小车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外管床身和内管床身上。该钢管复合套装机操作、维护简便,工作效率高,省工省力。该钢管复合套装机结构简单,但是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提升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钢管套接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管套接设备,它包括:

送料组件,所述送料组件包括用于盛放第一钢管的第一料桶、与所述第一料桶相邻设置用于盛放第二钢管的第二料桶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料桶和所述第二料桶内且可上下升降的送料架;

套接组件,所述套接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料桶和所述第二料桶同一侧,它包括与所述送料架相平行用于承接所述第一钢管和所述第二钢管并使其同心对准的下凹槽台、与所述下凹槽台相配合且可上下升降的上凹槽台以及位于所述下凹槽台侧面用于将对准的第一钢管推入所述第二钢管内的推料机构;

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位于所述套接组件的另一侧,它包括第二固定架、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用于支撑钢管组的一组支料架以及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料架外侧用于对所述钢管组两端进行打磨的打磨机构;

夹料输料组件,所述夹料输料组件设置于所述送料组件、所述套接组件和所述打磨组件的上方,它包括可上下升降且可水平移动的第一固定架、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的两组第一夹取机构、一组第二夹取机构以及一组第三夹取机构;

所述钢管套接设备具有取料和放料两种状态,当其处于取料状态时,所述第一夹取机构与所述送料架相对应,所述第二夹取机构与所述下凹槽台相对应,所述第三夹取机构与所述支料架相对应;当其处于放料状态时,所述第一夹取机构与所述下凹槽台相对应,所述第二夹取机构与所述支料架相对应。

优化地,所述推料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料桶侧面的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气缸相连接的推杆以及安装在所述推杆自由端部且与所述第一钢管同心的推料头。

进一步地,所述套接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上凹槽台上方且与其相连接的第三气缸以及固定在所述固定座端部的一组限位模块。

优化地,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支料架的固定板框以及固定于所述固定板框外侧的固定底板,所述固定板框的侧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支料架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打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底板上的滑轨、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轨上的滑座、固定在所述滑座上的电机以及安装在所述电机上且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打磨头。

优化地,所述送料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送料架相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料桶外侧的提升架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料桶或第二料桶外且自由端与所述提升架相连接的第二气缸。

优化地,所述打磨组件另一侧还设有用于承接所述钢管组的集料箱。

优化地,所述夹料输料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方的第三固定架、与所述第三固定架相固定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相连接用于带动其直线移动的第三气缸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三固定架和所述第一固定架之间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下升降的第四气缸。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钢管套接设备,通过设置特定结构的送料组件、套接组件、打磨组件和夹料输料组件,并将它们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组合,大幅提高了钢管套接的效率,提高了整个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钢管套接设备送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钢管套接设备套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钢管套接设备打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的钢管套接设备,主要包括送料组件1、夹料输料组件2、套接组件3和打磨组件4。

其中,送料组件1包括用于盛放第一钢管101的第一料桶11、与第一料桶11相邻设置用于盛放第二钢管102的第二料桶12以及安装在第一料桶11和第二料桶12内且可上下升降的送料架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料桶11和第二料桶12并排设置形成含有两个放料槽的整体,在使用时,采用人工或者自动化设备向第一料桶11、第二料桶12中对应加入第一钢管101和第二钢管102。套接组件3位于第一料桶11和第二料桶12的同一侧,它包括与送料架13相平行用于承接第一钢管101和第二钢管102并使其同心对准的下凹槽台31、与下凹槽台31相配合且可上下升降的上凹槽台32以及位于下凹槽台31侧面用于将对准的第一钢管101推入第二钢管102内而形成钢管组103的推料机构34。打磨组件4位于套接组件3的另一侧(即送料组件1和打磨组件4分别位于套接组件3的两侧),它包括第二固定架41、安装在第二固定架41上用于支撑钢管组103的一组支料架42以及可移动地安装在支料架42外侧用于对钢管组103两端进行打磨的打磨机构43;当支撑钢管组103支撑在支料架42上时,打磨机构43自动向钢管组103的两端进行靠拢,从而对其进行打磨并使得第一钢管101和第二钢管102整合在一起(第一钢管101和第二钢管102的端部被撑大,使得它们组合在一起,不会轻易脱离)。夹料输料组件2设置于送料组件1、套接组件3和打磨组件4的上方,它包括可上下升降且可水平移动的第一固定架21、安装在第一固定架21上的两组第一夹取机构22、一组第二夹取机构23以及一组第三夹取机构24;通过第一固定架21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从而对应带动夹取机构在该两方向上的移动。这样钢管套接设备具有取料和放料两种状态,当其处于取料状态时,第一夹取机构22与送料架13相对应,第二夹取机构23与下凹槽台31相对应,第三夹取机构24与支料架42相对应;当其处于放料状态时,第一夹取机构22与下凹槽台31相对应,第二夹取机构23与支料架42相对应,第三夹取机构24则与集料箱5相对应,该集料箱5位于打磨组件4的另一侧,用于承接钢管组103。

在本实施例中,推料机构34包括固定在第一料桶11侧面的固定座344、安装在固定座344上的第一气缸343、与第一气缸343相连接的推杆342以及安装在推杆342自由端部且与第一钢管101同心的推料头341;套接组件3还包括固定在上凹槽台32上方且与其相连接的第三气缸33以及固定在固定座344端部的一组限位模块35;第三气缸33用于带动上凹槽台32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利用上凹槽台32和下凹槽台31的配合,夹持住第一钢管101和第二钢管102;一组限位模块35则与一个下凹槽台31相配合,用于确保两钢管的同心设置和直线推送。第二固定架41包括用于固定支料架42的固定板框411以及固定于固定板框411外侧的固定底板412,固定板框411的侧板上开设有与支料架42相对应的通孔413;打磨机构43包括固定在固定底板412上的滑轨434、可滑动地安装在滑轨434上的滑座433、固定在滑座433上的电机432以及安装在电机432上且与通孔413相对应的打磨头431。

在本实施例中,送料组件1还包括与送料架13相连接且位于第一料桶11外侧的提升架15以及固定在第一料桶11或第二料桶12外且自由端与提升架15相连接的第二气缸14,这样能够确保第一料桶11和第二料桶12内的送料架13同步提升。夹料输料组件2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固定架21上方的第三固定架26、与第三固定架26相固定且与第一固定架21相连接用于带动其直线移动的第三气缸25以及安装在第三固定架26和第一固定架21之间用于带动第一固定架21上下升降的第四气缸27,即第一固定架21的上下升降和水平直线运动是借助于第四气缸275和第三气缸2的带动实现的。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