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110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



背景技术:

自动化车床是用于加工工件的一种自动化设备,一般以数控机床为主。因为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高,所以自动化车床备受青睐。

传统的工艺中,对于子弹模型工件的加工,仍然停留在半自动水平。尤其是对于子弹模型工件的上料这一工序,需要人为参与。而在子弹模型工件上料之后,对于子弹模型工件的加工就相对更加自动化。然而,但凡涉及人为参与,就意味着加工效率偏低,人工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可以实现对子弹模型工件的自动化加工,整个过程不需人工参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夹头、设于所述机架上的转轴、以及设于所述机架上的传动轴,所述夹头、所述转轴、以及所述传动轴之间平行;

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料斗、活动抓、活动开口抓、装料凸轮、以及弹夹;

所述料斗包括扇形料斗分体、沿着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径向延伸的杆形料斗分体、以及设于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周缘的一侧端部并且位于所述杆形料斗分体的延伸方向的开口,所述扇形料斗分体和所述杆形料斗分体的连接处设于所述转轴上;

所述活动抓设于所述转轴上,并且分别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径向上和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轴向上形成对所述开口的限位遮挡;

所述活动开口抓设于所述扇形料斗分体上,并且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周向上形成对所述开口的限位遮挡;

其中,所述活动抓和所述活动开口抓之间形成的限位遮挡使所述开口仅朝向所述夹头所在位置敞开;

所述装料凸轮设于所述传动轴上,并且位于所述杆形料斗分体的下方;

所述弹夹设于所述机架上,并且位于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下方。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还包括主轴箱、主轴、带轮、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

所述主轴箱设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主轴设于所述主轴箱内并且所述主轴的两端分别从两侧贯穿所述主轴箱的侧壁,其中所述主轴的一端设有所述夹头,所述主轴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带轮;

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均设于所述主轴上,并且位于所述主轴箱的内部,两者分别靠近所述主轴箱的两侧侧壁。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还包括夹紧轮、推紧杆、第一拨动连接块、以及第二拨动连接块;

所述夹紧轮设于所述主轴上,所述推紧杆包括中空的开口,所述推紧杆通过所述开口套在所述夹紧轮的外侧,所述第一拨动连接块和所述第二拨动连接块分别设于所述开口的相对的两侧,并且分别从相对的两侧抵靠所述夹紧轮;

其中,所述第一拨动连接块和所述第二拨动连接块分别通过第一紧固件设于所述开口的相对的两侧。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活动抓包括弧形连接分体和限位遮挡分体;

所述弧形连接分体设于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外侧,所述弧形连接分体的一端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弧形连接分体的另一端向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周缘延伸,并且相对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周缘凸出;

所述限位遮挡分体设于所述弧形连接分体相对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周缘凸出的一端;

其中,所述限位遮挡分体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径向上形成对所述开口的限位遮挡,所述弧形连接分体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轴向上形成对所述开口的限位遮挡。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活动开口抓包括第一活动侧边分体、第二活动侧边分体、以及连接分体,所述第一活动侧边分体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活动侧边分体的位置相对,并且两者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分体连接;

所述第一活动侧边分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活动侧边分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活动侧边分体和所述第二活动侧边分体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套在所述开口的两侧附近,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侧边分体位于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动侧边分体位于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另一侧。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活动侧边分体的外侧或者所述第二活动侧边分体的外侧设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提供所述拉簧固定;

所述拉簧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侧边分体或者所述第二活动侧边分体和所述料斗,使所述连接分体在自然状态下形成对所述开口的限位遮挡。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还包括设于所述转轴上的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

所述扇形料斗分体和所述杆形料斗分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三轴承安装槽和第四轴承安装槽,所述第三轴承安装槽和所述第四轴承安装槽分别提供所述第三轴承和所述第四轴承安装。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可以实现对子弹模型工件的自动化加工,整个过程不需人工参与。具体是,装料凸轮跟随传动轴转动,可以使料斗绕转轴周向往返转动,并且由于弹夹设于料斗的周向转动路径上。所以在装料凸轮的每一个转动周期,可以对弹夹内的工件进行上料。更具体是,在装料凸轮的一个转动周期内,活动开口抓先在扇形料斗分体的周向上解除对开口的限位遮挡,使开口在扇形料斗分体的周向上敞开;然后在拉簧的作用下复位,活动开口抓在扇形料斗分体的周向上形成对开口的限位遮挡,使开口在扇形料斗分体的周向上不敞开。以上的两个动作在弹夹的开口处产生,所以可以将弹夹内的工件夹持到开口内,从而实现对子弹模型工件的自动上料。之后,由于活动抓和活动开口抓之间形成的限位遮挡使开口仅朝向夹头所在位置敞开,所以使开口内的子弹模型工件被夹头夹取并且进行加工。因此,可以实现对子弹模型工件的自动化加工,整个过程不需人工参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的立体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的立体图三;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的立体图四,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的立体图五;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的立体图六;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的立体图七;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的立体图八;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的立体图九。

图中:1、机架;2、夹头;3、转轴;4、传动轴;5、上料机构;51、料斗;511、扇形料斗分体;512、杆形料斗分体;513、开口;514、第三轴承安装槽;515、第四轴承安装槽;52、活动抓;521、弧形连接分体;522、限位遮挡分体;53、活动开口抓;531、第一活动侧边分体;532、第二活动侧边分体;533、连接分体;534、第一通孔;535、第二通孔;536、第二紧固件;537、拉簧;54、装料凸轮;55、弹夹;56、第三轴承;57、第四轴承;61、主轴箱;62、主轴;63、带轮;64、第一轴承;65、第二轴承;66、夹紧轮;67、推紧杆;68、第一拨动连接块;69、第二拨动连接块;610、第一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其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夹头2、设于机架1上的转轴3、以及设于机架1上的传动轴4,夹头2、转轴3、以及传动轴4之间平行。

参照图2和图3,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还包括设于机架1上的上料机构5,上料机构5包括料斗51、活动抓52、活动开口抓53、装料凸轮54、以及弹夹55;料斗51包括扇形料斗分体511、沿着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径向延伸的杆形料斗分体512、以及设于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周缘的一侧端部并且位于杆形料斗分体512的延伸方向的开口513,扇形料斗分体511和杆形料斗分体512的连接处设于转轴3上;活动抓52设于转轴3上,并且分别在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径向上和在扇形料斗分体511的轴向上形成对开口513的限位遮挡;活动开口抓53设于扇形料斗分体511上,并且在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周向上形成对开口513的限位遮挡;其中,活动抓52和活动开口抓53之间形成的限位遮挡使开口513仅朝向夹头2所在位置敞开;装料凸轮54设于传动轴4上,并且位于杆形料斗分体512的下方;弹夹55设于机架1上,并且位于扇形料斗分体511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可以实现对子弹模型工件的自动化加工,整个过程不需人工参与。具体是,装料凸轮54跟随传动轴4转动,可以使料斗51绕转轴3周向往返转动,并且由于弹夹55设于料斗51的周向转动路径上。所以在装料凸轮54的每一个转动周期,可以对弹夹55内的工件进行上料。更具体是,在装料凸轮54的一个转动周期内,活动开口抓53先在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周向上解除对开口513的限位遮挡,使开口513在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周向上敞开;然后在拉簧537的作用下复位,活动开口抓53在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周向上形成对开口513的限位遮挡,使开口513在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周向上不敞开。以上的两个动作在弹夹55的开口513处产生,所以可以将弹夹55内的工件夹持到开口513内,从而实现对子弹模型工件的自动上料。之后,由于活动抓52和活动开口抓53之间形成的限位遮挡使开口513仅朝向夹头2所在位置敞开,所以使开口513内的子弹模型工件被夹头2夹取并且进行加工。因此,可以实现对子弹模型工件的自动化加工,整个过程不需人工参与。

参照图4(a)和图4(b),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其还包括主轴箱61、主轴62、带轮63、第一轴承64、以及第二轴承65;主轴箱61设于机架1上;主轴62设于主轴箱61内并且主轴62的两端分别从两侧贯穿主轴箱61的侧壁,其中主轴62的一端设有夹头2,主轴62的另一端设有带轮63;第一轴承64和第二轴承65均设于主轴62上,并且位于主轴箱61的内部,两者分别靠近主轴箱61的两侧侧壁。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轴承64和第二轴承65,形成一双轴承结构,其中使第一轴承64和第二轴承65中的一个为刹车轴承,可以增强夹头2在周向转动过程中的顿挫,有利于对子弹模型工件进行夹取,尤其是能跟料斗51进行配合。

参照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其还包括夹紧轮66、推紧杆67、第一拨动连接块68、以及第二拨动连接块69;夹紧轮66设于主轴62上,推紧杆67包括中空的开口,推紧杆67通过开口套在夹紧轮66的外侧,第一拨动连接块68和第二拨动连接块69分别设于开口的相对的两侧,并且分别从相对的两侧抵靠夹紧轮66;其中,第一拨动连接块68和第二拨动连接块69分别通过第一紧固件610设于开口的相对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第一拨动连接块68和第二拨动连接块69上的第一紧固件610,可以使第一拨动连接块68和第二拨动连接块69抵靠并且压紧夹紧轮66相对的两侧。并且,以两个紧固件的位置所在的轴线为中心,转动推紧杆67,可以使第一拨动连接块68和第二拨动连接块69更加压紧夹紧轮66。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夹紧轮66是套在主轴62上,所以可以使主轴62刹车。本实施例中,通过推紧杆67来控制主轴62刹车,操作方便。

参照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活动抓52包括弧形连接分体521和限位遮挡分体522;弧形连接分体521设于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外侧,弧形连接分体521的一端设于转轴3上,弧形连接分体521的另一端向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周缘延伸,并且相对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周缘凸出;限位遮挡分体522设于弧形连接分体521相对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周缘凸出的一端;其中,限位遮挡分体522在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径向上形成对开口513的限位遮挡,弧形连接分体521在扇形料斗分体511的轴向上形成对开口513的限位遮挡。

本实施例中,活动抓52包括弧形连接分体521可以绕转轴3周向转动,从而带动限位遮挡分体522绕转轴3周向转动。并且在两者周向转动的过程中,限位遮挡分体522在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径向上形成对开口513的限位遮挡或者在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径向上解除对开口513的限位遮挡,弧形连接分体521在扇形料斗分体511的轴向上形成对开口513的限位遮挡或者在扇形料斗分体511的轴向上解除对开口513的限位遮挡。

参照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活动开口抓53包括第一活动侧边分体531、第二活动侧边分体532、以及连接分体533,第一活动侧边分体531的位置和第二活动侧边分体532的位置相对,并且两者之间通过连接分体533连接;第一活动侧边分体531上设有第一通孔534,第二活动侧边分体532上设有第二通孔535,第一活动侧边分体531和第二活动侧边分体532分别通过第一通孔534和第二通孔535套在开口513的两侧附近,其中,第一活动侧边分体531位于扇形料斗分体511的一侧,第二活动侧边分体532位于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另一侧。

本实施例中,在装料凸轮54的一个转动周期内,活动开口抓53先在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周向上解除对开口513的限位遮挡,使开口513在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周向上敞开;然后在拉簧537的作用下复位,活动开口抓53在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周向上形成对开口513的限位遮挡,使开口513在扇形料斗分体511的周向上不敞开。从活动开口抓53使开口513敞开到活动开口抓53使开口513不敞开,可以顺带地将弹夹55内的工件夹持并且固定到开口513内。使开口513敞开和使开口513不敞开的这两个动作在弹夹55的开口513处产生,所以可以实现对子弹模型工件的自动上料。

参照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第一活动侧边分体531的外侧或者第二活动侧边分体532的外侧设有第二紧固件536,第二紧固件536提供拉簧537固定;拉簧537连接第一活动侧边分体531或者第二活动侧边分体532和料斗51,使连接分体533在自然状态下形成对开口513的限位遮挡。

参照图8,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其还包括设于转轴3上的第三轴承56和第四轴承57;扇形料斗分体511和杆形料斗分体512的连接处设有第三轴承安装槽514和第四轴承安装槽515,第三轴承安装槽514和第四轴承安装槽515分别提供第三轴承56和第四轴承57安装。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轴承56和第四轴承57,形成另一双轴承结构,其中使第三轴承56和第四轴承57中的一个为刹车轴承,可以增加料斗51在周向往返转动过程中的顿挫。尤其当料斗51在弹夹55附近的位置转动时,因为需要对子弹模型工件进行自动上料,所以在这个位置上产生顿挫,实际上可以跟弹夹55产生配合,因为弹夹55在出子弹模型工件是一颗一颗地向外输出,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顿挫。所以在弹夹55这个位置上产生顿挫,有利于将弹夹55内的工件夹持并且固定到开口513内。并且,利用第三轴承56和第四轴承57产生顿挫,也提供夹头2配合,使夹头2有利于对子弹模型工件进行夹取。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