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榨油机及其进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1431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榨油机及其进料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榨油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榨油机及其进料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食用油方面。采用榨油机压榨获得的食用油,食用时能使人更加健康和安全。

现有技术中的,在榨油机上插接有一个用于提前放置原料的出料斗,该出料斗的出口插接在榨油机的进料口中。当进料时,一般将大量原料倾倒入进料斗中,使原料从进料斗的出口排出并进入进料口中。然而,由于出口与进料口紧密抵接,大量原料堆积在出口处,易造成出口的堵塞,使原料难以持续地从出口被排出,从而导致榨油过程不连续,并降低榨油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进料结构,其解决了原料大量倒入进料斗后,易造成进料斗的出口处堵塞,从而导致榨油过程不连续并降低榨油效率的问题,具有使原料顺畅地从出料斗的出口被排出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进料结构,包括进料斗,设置于进料斗上的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进料斗上架设有用于促进排料的搅拌部,所述搅拌部包括转轴、由上向下依次固定在转轴上的搅拌件和铰接在转轴上的收张件,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水平转动和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件,所述转轴与支撑板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收张件随转轴竖直向下移动而收缩并随转轴插入出口带动原料从出口排出。

采用上述结构,驱动件可驱使转轴绕其轴心线转动并且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在转轴自转时,搅拌件对其周围的原料进行搅拌,使原料被松动。而当转轴带动收张件沿竖直向下移动时,收张件受到原料对其沿竖直向上方向的阻挡作用,从而使收张件向上收缩,便于转轴底部在驱动件的驱动作用下,竖直向下插入出口中;再当驱动件带动收张件竖直向上移动时,收张件受到原料对其沿竖直向下方向的阻挡作用而张开,从而促进了对出口处的原料的松动,有助于原料顺利从出口处排入进料口内,进行榨油处理。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搅拌件包括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桨为螺旋状,所述第二搅拌桨为平直状,所述收张件收起时,与第二搅拌桨具有间距。

采用上述结构,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随着转轴绕转轴的轴心线转动,螺旋状的第一搅拌桨主要松动转轴周围的原料,而第二搅拌桨则可松动进料斗内壁附近的原料,有助于充分松动原料。当收张件收起时,不易与第二搅拌桨发生接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搅拌桨倾斜设置于转轴上。

采用上述结构,在松动原料的过程中,还可减少搅拌时原料对第二搅拌桨的阻力,有助于降低驱动件的能耗。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搅拌桨上设置有圆弧板。

采用上述结构,第二搅拌桨随转轴的转动,圆弧板有助于提供较好的搅拌作用,使得原料较大程度地被松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收张件包括收张板和抵接块,所述收张板对称设置于转轴上,所述抵接块设置于收张板下方。

采用上述结构,当收张板向上收起后,当驱动带动转轴向上运动时,收张板打开,当其水平展开时,抵接块可阻挡收张板继续向下张开,使收张板对原料进行松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抵接块朝向收张板的一面设置有缓冲块。

采用上述结构,缓冲块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当收张板与缓冲块接触后,可减少对收张板的损坏。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收张板水平展开时,所述收张板的边沿与出口内壁具有间隙。

采用上述结构,当转轴沿竖直向上移动时,收张件可在出口端水平展开,其不与出口内壁接触,减少对原料的阻挡,从而使原料从出口中排出。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和气缸,所述电机与转轴连接,所述气缸与电机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转轴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轴承,电机带动转轴绕转轴的轴心线转动,而气缸则带的伸缩杆与电机连接,带动电机以及支撑板沿竖直上下移动,使原料较大程度地被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榨油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榨油机,包括基座,设置于基座上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插接有上述的一种进料结构,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榨油部,所述榨油部包括榨杆、套设在榨杆外部的出油件、连接在出油件一端的出渣件,所述出油件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油孔。

采用上述结构,当原料顺利地从出口排入进料口中,继而顺利地通过榨油部进行榨油处理,节约出油时间并降低操作的难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出渣件上套设有用于预热的加热套。

采用上述结构,在榨油机运行前,先开启加热套,使出渣件上的温度达到120℃左右,再关闭加热套后,进行降温至60℃以下,经预热后的机器在运行过程中可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且榨油过程中温度降至60℃以下,不易对压榨获得的油中的营养物质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该驱动件、支撑板、转轴、搅拌件以及收张件的相互配合作用,对进料斗内部原料进行搅拌和松动,并且对出口处的原料进行疏通,减少其堵塞的可能,进而使原料顺畅地通过出口进入进料口内,使榨油过程变得顺利,提高榨油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进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进料斗、出口、支撑板、支架、第一电机、气缸的结构;

图2是实施例1中进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转轴、搅拌件、收张件、圆弧板、缓冲块的结构;

图3是实施例2中榨油机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基座、进料口、出油件、出渣件、出油孔、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加热套的结构。

图中,1、进料斗;2、出口;3、支撑板;41、转轴;42、搅拌件;421、第一搅拌桨;422、第二搅拌桨;43、收张件;431、收张板;432、抵接块;5、圆弧板;6、缓冲块;7、第一电机;8、气缸;9、基座;10、进料口;111、出油件;112、出渣件;12、出油孔;13、第二电机;14、第三电机;15、支架;16、加热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进料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进料斗1,进料斗1的上下两端分别开始有入口和出口2。在入口处盖有支撑板3,且在支撑板3上开设有通孔,并在通孔中连接转轴41,且转轴41与通孔之间连接有轴承。在支撑板3上方的转轴41上从上向下依次连接有气缸8和第一电机7,气缸8的一端固定在支架15上,该支架15的两端固定在进料斗1的边缘处。在支撑板3以下的转轴41上从上向下依次连接有搅拌件42和收张件43,该搅拌件42包括螺旋状的第一搅拌桨421以及平直状但倾斜对称设置的四块第二搅拌桨422,在第二搅拌桨422的端头部位设置有圆弧板5,其该收张件43包括连接在靠近转轴41端头处的抵接块432以及对称铰接在转轴41上且位于抵接块432上方的四块收张板431,抵接块432朝向收张板431的一面设置有缓冲块6,缓冲块6与水平张开的收张板431侧面抵接,转轴41端头处伸入出口2端且收张板431水平展开时,收张板431的端头处与出口2内壁之间具有间距,减少收张板431与出口2内壁之间的阻力。收张件43板收起至与转轴41相贴时,其端头处与第二搅拌桨422具有间距。

工作原理:原料从入口处被成批倾倒进入口中,堆积在进料斗1内,开启气缸8和电机,使转轴41绕其轴心线转动并且同时带动支撑板3和转轴41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一搅拌桨421和第二搅拌桨422对进料斗1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和松动。与此同时,随着气缸8带动转轴41和支撑板3沿竖直上下运动,使得收张板431受到原料对其的阻力作用而收齐或展开,从而对出口2与进料口10连接处的原料进行松动和疏通,减少对出口2的堵塞,从而使原料较为顺畅地排出出口2进入进料口10中进行榨油操作。

实施例2:一种榨油机,如图3所示,包括基座9,基座9上设置有两个进料口10,在进料口10上插接有实施例1中的进料机构。在基座9上且与进料口10连通处水平设置有两个榨油部,该榨油部包括螺旋状的榨杆、套设在榨杆外部的出油件111、连接在出油件111一端的出渣件112,在出油件111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油孔12,且在其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分别与出料口和出渣件112连接,在除渣件外部套设有用于预热的加热套16。在基座9一侧连接有第三电机14和第四电机,第三电机14和第四电机分别与两根榨杆连接并带动榨杆绕其轴心线转动。经预热后压榨机冷却至60℃以下,再进行压榨植物油的操作。将原料顺畅地通过进料斗1的出口2进入进料口10内,通过螺旋状的榨杆和出油件111内壁相抵接,使原料被压榨后流出的油从出油孔12内排出,而渣料则从出渣件112中排出,增加了榨油过程的顺利程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