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长轴杆类工件高效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6310阅读:8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矫直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细长轴杆类工件高效校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凸轮轴等轴杆类工件的生产加工中,对工件的同轴度均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在这类工件的生产和加工作业中,均需一方面对工件的毛坯料进行矫正加工,另一方面对工件加工中存在同轴度缺陷的工件进行修复作业,针对这一需要,当前主要是通过矫正辊组,通过外力对需要矫正的工件进行挤压矫正作业,虽然可以满足消除工件同轴度误差的需要,但由于在进行改操作时,工件的加工性能相对较差,因此一方面造成了工件误差消除作业的工作效率低下且运行能耗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工件在消除同轴度误差过程中,易因外力变形而造成工件内部出现应力集中的缺陷,从而严重影响了工件同轴度误差消除作业工作质量,于此同时,当前也有一些通过对工件进行加热来改善工件加工性能的作法,但这种作法虽然改善了工件的加工性能,对对工件在高温状态下的抗氧化保护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工件的表面质量受损,严重时还会造成工件加工尺寸出现严重误差,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长轴杆类工件高效校直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细长轴杆类工件高效校直装置,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使用及维护成本低廉,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定位能力和矫正整形能力,可对多种类型轴杆类工件进行同轴度矫正作业,另一方面在进行矫正作业的同时,可对工件的加工性能进行调节,提高矫正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还可对工件在矫正过程中以出现的应力集中缺陷进行消除和对工件表面进行防氧化保护处理,从而达到提高工件同轴度矫正作业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细长轴杆类工件高效校直装置,包括定位底座、矫正辊组及制冷装置,其中定位底座上表面通过立柱设至少一个矫正辊组,立柱至少两个,并以定位底座中线对称分布在定位底座上表面两侧位置,且各立柱均与定位底座上表面呈30°—120°夹角,矫正辊组两端分别与立柱连接,且矫正辊组轴线与定位底座上表面平行分布,矫正辊组包括矫正辊、定位板、调节驱动机构、激光准直仪、高频加热线圈、引入板及引出板,其中定位板共两个并同轴分布,定位板上均布三条导向滑槽,导向滑槽环绕定位板轴线均布,且各导向滑槽轴线均与定位底座轴线对称分布,矫正辊共三条,并环绕定位板轴线均布,且各矫正辊两段分别通过滑块与定位板上的导向滑槽滑动连接,且三条矫正辊呈倒置的“品”字型结构分布,调节驱动机构安装在定位板上并分别与各滑块连接,激光准直仪共三个,安装在各定位板并分别与各矫正辊对应分布,且每条矫正辊与一个激光准直仪对应分布,且激光准直仪的光轴与矫正辊平行分布,激光准直仪的光路与矫正辊外表面间隙不大于3毫米,高频加热线圈若干,并均布各矫正辊表面内,引入板两端通过棘轮机构与定位板铰接,且引入板轴线与矫正辊轴线平行分布,且引入板位于最上方两条平行分布的矫正辊之间位置,且引入板下端面与最近的矫正辊辊面间保留至少5毫米隔离间隙,引出板包括承载槽和导向板,其中承载槽为“V”字型结构,并以位于最下方的矫正辊轴线对称分布,且承载槽内表面与矫正辊间间距不小于30厘米,承载槽两端与定位板连接,承载槽底部设出料口,出料口与矫正辊轴线平行分布,导向板位于出料口正下方,其侧表面通过悬臂与承载槽外表面连接,导向板与悬臂间通过棘轮机构铰接,并可环绕铰接轴进行0°—180旋转,制冷装置包括增压泵、介质存储罐及喷淋口,增压泵、介质存储罐安装在定位底座上表面,喷淋口若干并安装在承载槽出料口处,且各喷淋口轴线与出料口轴线垂直分布,介质存储罐通过导流管分别与增压泵和喷淋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立柱为至少两节升降杆结构,且立柱末端与定位底座上表面通过棘轮机构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矫正辊组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则相邻的矫正辊组轴线相互平行分布,矫正辊组所对应的立柱间夹角为45°—90°。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驱动机构为液压缸、气压缸、伺服电机及步进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矫正辊包括轴杆和轮体,所述的轮体至少两个,并通过轴杆相互连接,所述的轮体与轴杆间均同轴分布,且相邻轮体间另通过定位销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块上设转动驱动机构,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与矫正辊相互连接。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使用及维护成本低廉,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定位能力和矫正整形能力,可对多种类型轴杆类工件进行同轴度矫正作业,另一方面在进行矫正作业的同时,可对工件的加工性能进行调节,提高矫正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还可对工件在矫正过程中以出现的应力集中缺陷进行消除和对工件表面进行防氧化保护处理,从而达到提高工件同轴度矫正作业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的一种细长轴杆类工件高效校直装置,包括定位底座1、矫正辊组及制冷装置2,其中定位底座1上表面通过立柱3设至少一个矫正辊组,立柱3至少两个,并以定位底座1中线对称分布在定位底座1上表面两侧位置,且各立柱3均与定位底座1上表面呈30°—120°夹角,矫正辊组两端分别与立柱3连接,且矫正辊组轴线与定位底座1上表面平行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矫正辊组包括矫正辊4、定位板5、调节驱动机构6、激光准直仪7、高频加热线圈8、引入板9及引出板10,其中定位板5共两个并同轴分布,定位板5上均布三条导向滑槽11,导向滑槽11环绕定位板5轴线均布,且各导向滑槽11轴线均与定位底座1轴线对称分布,矫正辊4共三条,并环绕定位板5轴线均布,且各矫正辊4两段分别通过滑块12与定位板5上的导向滑槽11滑动连接,且三条矫正辊4呈倒置的“品”字型结构分布,调节驱动机构6安装在定位板5上并分别与各滑块11连接,激光准直仪7共三个,安装在各定位板5并分别与各矫正辊4对应分布,且每条矫正辊4与一个激光准直仪7对应分布,且激光准直仪7的光轴与矫正辊4平行分布,激光准直仪7的光路与矫正辊4外表面间隙不大于3毫米,高频加热线圈8若干,并均布各矫正辊4表面内,引入板9两端通过棘轮机构与定位板5铰接,且引入板9轴线与矫正辊4轴线平行分布,且引入板9位于最上方两条平行分布的矫正辊4之间位置,且引入板9下端面与最近的矫正辊4辊面间保留至少5毫米隔离间隙,引出板10包括承载槽101和导向板102,其中承载槽101为“V”字型结构,并以位于最下方的矫正辊4轴线对称分布,且承载槽101内表面与矫正辊4间间距不小于30厘米,承载槽101两端与定位板5连接,承载槽101底部设出料口103,出料口103与矫正辊4轴线平行分布,导向板102位于出料口103正下方,其侧表面通过悬臂104与承载槽101外表面连接,导向板102与悬臂104间通过棘轮机构铰接,并可环绕铰接轴进行0°—180旋转,制冷装置2包括增压泵21、介质存储罐22及喷淋口23,增压泵21、介质存储罐22安装在定位底座1上表面,喷淋口23若干并安装在承载槽101出料口103处,且各喷淋口23轴线与出料口103轴线垂直分布,介质存储罐22通过导流管24分别与增压泵21和喷淋口23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立柱3为至少两节升降杆结构,且立柱3末端与定位底座1上表面通过棘轮机构铰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矫正辊组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则相邻的矫正辊组轴线相互平行分布,矫正辊组所对应的立柱间夹角为45°—90°。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调节驱动机构6为液压缸、气压缸、伺服电机及步进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矫正辊4包括轴杆41和轮体42,所述的轮体42至少两个,并通过轴杆41相互连接,所述的轮体41与轴杆41间均同轴分布,且相邻轮体42间另通过定位销43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块12上设转动驱动机构13,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13与矫正辊4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介质存储罐22内的介质为惰性气体及去离子水中的任意一种,且介质存储罐2至少一个。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将本新型设备安装定位,然后通过调节驱动机构调节各矫正辊的位置,并使得各矫正辊之间的间距大于待处理工件直径至少5毫米,然后将待加工工件通过引入板导入到三个矫正辊之间,然后通过调节驱动机构调整各矫正间距离,并使得各矫正辊之间的间隙与待加工工件的直径一致,且在矫正辊间隙调整的同时,矫正辊通过转动驱动机构驱动进行旋转,于此同时,另通过高频加热线圈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热调制作业,并在矫正辊位置收缩到位后,且通过高频加热线圈将待加工工作加热均匀后再根据需要对工件进行保持加热及旋转挤压状态10~180秒,然后停止对工件加热并保持旋转10~60秒收,松开各矫正辊之间的间距,使工件通过引出板排出,且工件在通过引出板时,由制冷装置对工件进行降温及隔离防护。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使用及维护成本低廉,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定位能力和矫正整形能力,可对多种类型轴杆类工件进行同轴度矫正作业,另一方面在进行矫正作业的同时,可对工件的加工性能进行调节,提高矫正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还可对工件在矫正过程中以出现的应力集中缺陷进行消除和对工件表面进行防氧化保护处理,从而达到提高工件同轴度矫正作业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