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产品属于钢管扩径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钢管扩径头。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塑性成形设备的控制精度及其制件精度已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采用基于模块扩孔原理的机械扩径工艺和基于现代控制技术的机械扩径设备,制造高品质大直径薄壁筒形件和管线钢筒的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有望在航天、有色金属和机械制造领域得到应用。
国际市场能生产并提供扩径机的厂商对扩径头的技术是绝对保密的。扩径头由于所占空间有限,形状与内置结构复杂。扩径头受力状态为:将拉杆的轴向运动转换直接接触钢管管壁模块的径向运动,强制钢管管壁材质产生流动而伸长,钢管管径尺寸变大。目前国际上对扩径头的设计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通过装于拉杆上的锥体,把锥体所承受的轴向力与轴向运动转换为直接接触管壁模块的径向运行和径向力。通过该径向力作用于管内壁所完成钢管扩径。
目前的实用新型“钢管扩径头”(专利申请号:CN200720031952.5),该技术的主要创新点在于:T型块在弹簧的作用下,把模块压贴在锥体的锥面上,模块的小端安装了一燕尾块,该燕尾块由锥体前端加工出的燕尾导轨定位,并滑动连接。该技术中燕尾块的使用确实减少了模块与锥体之间一定的摩擦。但是由于模块与锥体之间的压力均匀分布在两者之间整个的接触面上,而燕尾块较小且安装在模块的小端端口,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两者之间的摩擦。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适合各种规格钢管扩径的结构合理、寿命长、更具有耐磨性和吸油性并且满足使用要求的钢管扩径头。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钢管扩径头,包括拉杆、润滑环、锥体、楔块、T型块、支撑环、拉杆螺母和滑块,所述的锥体的大端与润滑环一端连接在一起,套在拉杆上,润滑环的另一端与拉杆螺母相连接,所述的T 型块与楔块的大端固定连接,T型块与套在拉杆上支撑环的后端连接,滑块固定在T型块上并与楔块的大端滑动连接,所述的楔块斜面上固定安装T型条,锥体内表面设有T 型槽,通过T型条在T型槽上的滑动连接,连接锥体和楔块。楔块与锥体通过T型条连接,在两者之间可以形成间隙,其中的间隙量能有效的让润滑油在T型条和T型槽之间形成油膜,有效的保护接触面,减少摩擦又增加润滑,使得装置更具耐磨性。
在润滑环的外表面装上油路分离器,润滑环的外表面设有的油路分离器能提供间接式供油,使得润滑环两个进油口不会同时工作,大大节省了油耗;在楔块的外侧表平面安装固定安装有外模块,有效的防止了楔块的外表面的磨损和变形;T型条的材质选择铜合金,具有良好的润滑耐磨性,并且吸油性良好,各种强度也满足工作要求。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明显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在锥体表面开有T型槽,T型条固定在楔块上,楔块可以凭借T型条沿着T型槽滑动,其中的间隙量能有效的让润滑油在T型条和T型槽之间形成油膜,有效的保护接触面,减少摩擦又增加润滑;润滑环的外表面设有的油路分离器能提供间接式供油,使得润滑环两个进油口不会同时工作,大大节省了油耗;楔块的表平面安装固定有外模块,有效的防止了楔块的外表面的磨损和变形,T型条的材质采用铜合金,该材质本身具有良好的润滑耐磨性,并且吸油性良好,满足各种工作强度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所示,支撑环8的前端是连接悬臂扩径拉杆的套筒上的,锥体3的大端与润滑环2一端连接在一起,套在拉杆1上,润滑环2的另一端与拉杆螺母10相连接,所述的T型块7与楔块5的大端固定连接,T型块7与套在拉杆1上支撑环8的后端连接,滑块11固定在T型块7上并与楔块5的大端滑动连接,所述的楔块5斜面上固定安装T 型条4,锥体3内表面设有T型槽,通过T型条在T型槽上的滑动连接,连接锥体3和楔块5。楔块5可以凭借T型条沿着T型槽在锥体3上滑动,T型条和T型槽之间的间隙量能有效的让润滑油在里面形成油膜,有效的保护接触面,增加了耐磨性,减少摩擦又增加润滑。T型条的材质选择是铜合金,本材质属于一种铜质合金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润滑耐磨性,并且吸油性良好,各种强度也满足工作要求。外模块6靠螺钉12连接在楔块5上,外模块6是配合楔块5连接在锥体3上而实现管道扩径,外模块6由于是直接接触管内壁的模块,精确度高,表面圆弧和底面与楔块5的配合平面要保证适当间隙量,外模块两端开有吊装孔,方便安装时保持平衡。
工作时,拉杆1向右运动时,拉杆前端螺母10带动润滑环2、锥体3、楔块5以及外模块6向右移动,锥体3的运动,产生径向和向右的作用力作用在楔块5上,支撑环8处于静止状态,通过T型块7限制楔块5以及外模块6向右移动,使得楔块5以及外模块6只能沿锥体3斜面向外作径向运动,作用在管道内侧,使得管道在圆周上尺寸变大。在润滑环2的外表面安装有油路分离器9,扩径头采用双润滑系统,主油路分为两路供油,一路由油路分离器9引入支撑环8对楔块5端面以及滑块11进行润滑;另一路则是沿着拉杆1中心孔,穿过支撑环8、锥体3、润滑环2和拉杆螺母10到油路分离器9,经过润滑环2进入锥体3的锥面,可以润滑到T型条4和T型槽之间的间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