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方位不锈钢加工废料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6446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方位不锈钢加工废料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制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多方位不锈钢加工废料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不锈钢制品加工时,比如钻孔,铣槽等,加工时均会产生大量的废料和铁削,一般是直接掉落在地面,然后人工打扫,这样非常麻烦,而且效果也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方位不锈钢加工废料收集装置,它可以通过吹风软管吹风和推动板推动,将废料和灰尘等进入下收集套筒中实现自动收集,无需人工后续打扫,环保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多方位不锈钢加工废料收集装置,包括加工机架,加工机架的顶板中部为加工主机,所述加工机架的顶板上固定有透明材质制成的防护罩体,加工主机处于防护罩体中,防护罩体中的加工机架的顶板的边部具有多个下落孔;

所述加工机架的顶板的底面两侧固定有限位板,下收集套筒处于两个限位板之间,下收集套筒的两侧上部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插套在对应的限位板的内侧壁上具有的滑动凹槽中,下收集套筒处于加工机架的顶板的正下方,下落孔对着下收集套筒;

所述下收集套筒的顶端面上固定有弹性环形密封套体,弹性环形密封套体的顶端压靠在加工机架的顶板的底面上;

所述防护罩体的两个侧板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多个推动气缸,推动气缸的推杆穿过防护罩体的侧板并固定有推动板,左右两个推动板的底面和相对壁面上均固定有弹性耐磨层,推动板的底面的弹性耐磨层紧贴加工机架的顶板的底面,所有下落孔处于两个推动板之间,下落孔靠近推动板。

所述下收集套筒的底板的底面边部固定有支撑腿。

所述下收集套筒的底板边部具有下料螺接通孔,堵头螺接在下料螺接通孔中。

所述防护罩体的顶端盖有上防护盖。

所述防护罩体的上部两个侧板的内侧壁上固定有横向吹风导向管,横向吹风导向管的一端通接防护罩体的侧板上具有的侧螺接通孔,侧螺接通孔的外端处螺接有吹风连接头,横向吹风导向管的中部底面通接有吹风软管,吹风软管对着加工机架的顶板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可以通过吹风软管吹风和推动板推动,将废料和灰尘等进入下收集套筒中实现自动收集,无需人工后续打扫,环保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多方位不锈钢加工废料收集装置,包括加工机架10,加工机架10的顶板中部为加工主机100,所述加工机架10的顶板上固定有透明材质制成的防护罩体11,加工主机100处于防护罩体11中,防护罩体11中的加工机架10的顶板的边部具有多个下落孔12;

所述加工机架10的顶板的底面两侧固定有限位板13,下收集套筒14处于两个限位板13之间,下收集套筒14的两侧上部固定有限位块141,限位块141插套在对应的限位板13的内侧壁上具有的滑动凹槽131中,下收集套筒14处于加工机架10的顶板的正下方,下落孔12对着下收集套筒14;

所述下收集套筒14的顶端面上固定有弹性环形密封套体1,弹性环形密封套体1的顶端压靠在加工机架10的顶板的底面上;

所述防护罩体11的两个侧板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多个推动气缸111,推动气缸111的推杆穿过防护罩体11的侧板并固定有推动板112,左右两个推动板112的底面和相对壁面上均固定有弹性耐磨层113,推动板112的底面的弹性耐磨层113紧贴加工机架10的顶板的底面,所有下落孔12处于两个推动板112之间,下落孔12靠近推动板112。

进一步的说,所述下收集套筒14的底板的底面边部固定有支撑腿2。

进一步的说,所述下收集套筒14的底板边部具有下料螺接通孔4,堵头5螺接在下料螺接通孔4中。

进一步的说,所述防护罩体11的顶端盖有上防护盖9。

进一步的说,所述防护罩体11的上部两个侧板的内侧壁上固定有横向吹风导向管114,横向吹风导向管114的一端通接防护罩体11的侧板上具有的侧螺接通孔115,侧螺接通孔115的外端处螺接有吹风连接头116,横向吹风导向管114的中部底面通接有吹风软管117,吹风软管117对着加工机架10的顶板的顶面。

工作原理:通过吹风连接头116连通进气管实现进气,通过吹风软管117对着加工机架10的顶板上吹风,从而将废料或粉尘到两边处,从下落孔12进入下收集套筒14中,其吹风软管117为金属波纹管支撑,可以折弯固定吹风角度。

同时,通过推动气缸111的推杆推动,可以将加工机架10的顶板的顶面边部的粉尘或废料推动进入下落孔12中,最后进入下收集套筒14中。

而需要倾倒时,打开堵头5可以将废料或粉尘从下料螺接通孔4流出倾倒,非常方便。

而上防护盖9可以根据需要安装拆卸非常方便。

最后,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