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装夹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363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装夹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装夹模具。



背景技术:

对五金零件进行加工时,经常涉及到定位工序;目前进行定位装夹时大都依靠机械进行夹持,机械运作部分依靠人工手动进行开启,工人劳动强度大、易对零件表面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且不会对零件表面造成损伤的自动装夹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自动装夹模具,包括定位板;其中,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底部设置有轻触开关;还包括抽气泵,所述抽气泵吸气孔一端管道连接有吸盘,所述吸盘位于所述定位孔底部设置;所述吸盘设置有至少三个且围绕所述轻触开关均匀分布设置;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安放所述抽气泵的托架;还包括电源;所述抽气泵、所述轻触开关和所述电源依次串联构成回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装夹模具,其中,还包括推料板、驱动所述推料板的第一气缸、挡料板和驱动所述挡料板的第二气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装夹模具,其中,所述推料板与所述第一气缸通过弹性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装夹模具,其中,所述挡料板上设置有主动轮、多个从动轮和传动皮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装夹模具,其中,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所述抽气泵、所述轻触开关和所述电源依次串联构成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零件放入定位孔中后,零件自身重力使得轻触开关闭合,抽气泵运行吸盘吸附住零件下端端面进行定位,定位效果好且自动化程度高,不会对零件表面造成损伤,同时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自动装夹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自动装夹模具原理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自动装夹模具挡料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自动装夹模具如图1所示,同时参阅图2和图3,包括定位板1,定位板1上设置有定位孔10,定位孔10底部设置有轻触开关100;还包括抽气泵11,抽气泵11吸气孔一端管道110连接有吸盘111,吸盘111位于定位孔10底部设置;吸盘111设置有至少三个且围绕轻触开关100均匀分布设置;定位板1上设置有安放抽气泵11的托架12;还包括电源2;抽气泵11、轻触开关100和电源2依次串联构成回路;零件放入定位孔10中后,零件自身重力使得轻触开关100闭合,抽气泵11运行吸盘111吸附住零件下端端面进行定位,定位效果好且自动化程度高,不会对零件表面造成损伤,同时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

如图1和图3所示,还包括推料板3、驱动推料板3的第一气缸4、挡料板5和驱动挡料板5的第二气缸6;装料时,第二气缸6驱动挡料板5运行至定位孔1上端一侧,第一气缸4驱动推料板3运动推料使物料落入定位孔1中。

如图1所示,推料板3与第一气缸4通过弹性机构7连接,避免卡料时损坏气缸或物料。

如图1和图3所示,挡料板5上设置有主动轮50、多个从动轮51和传动皮带52;主动轮50带动皮带52运转,使推料板3推过来的物料朝同一方向运行,增加物料落入定位孔几率,同时避免物料局部堆积。

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指示灯8,指示灯8、抽气泵11、轻触开关100和电源2依次串联构成回路,在定位的同时指示灯8亮起进行指示,指示效果好。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