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1085阅读:1336来源:国知局
固定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等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固定工装。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焊接工艺中,需要将被焊接零件定位以及压紧,使被焊接零件固定,以实现较好的焊接效果。一般地,通过固定工装实现对被焊接零件的定位和压紧。此外,固定工装还可以用于焊接之外的其他需要对零件进行固定的领域。

在汽车领域中,现有的用于焊接工艺的固定工装如图1所示,其包括定位块10和压紧块11,压紧块11和定位块10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定位块10安装在主安装板1上,压紧块11安装在旋转臂12的第一端;旋转臂12的第二端与气缸13铰接;旋转臂12还与主安装板1铰接,且旋转臂12与主安装板1之间的铰接点位于所述旋转臂1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

在对被焊接零件进行固定时,首先,利用定位块10对被焊接零件进行定位;之后,气缸13驱动旋转臂12的第二端向上运动,使旋转臂12以其与主安装板1之间的铰接点为轴心进行转动,此时,旋转臂12的第一端,以及位于旋转臂12第一端上的压紧块11向下运动,最终,压紧块11压紧在被焊接零件上,从而实现对被焊接零件的压紧固定。

上述固定工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每个方向需要一组单独的定位块10和压紧块11来实现压紧;而在实际中,一些零件需要在多个方向上同时被压紧才能将零件固定,而在多个方向分别将零件压紧时,容易出现压紧不同步的问题,从而影响零件的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固定工装,其可以改善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提供一种固定工装,其包括定位块和旋转臂,所述定位块上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定位部和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二定位部;

所述旋转臂上设置有第一压紧块和第二压紧块;所述第一压紧块能够在所述旋转臂的带动下将完成定位的零件的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对应的定位点压紧,且在所述第一压紧块压紧的同时,所述第二压紧块将完成定位的零件的与第二定位部对应的定位点压紧。

如上所述的固定工装,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朝向和第二定位部的朝向垂直,所述第一压紧块的朝向和第二压紧块的朝向垂直。

如上所述的固定工装,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压紧块与所述旋转臂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压紧块与所述旋转臂螺纹连接。

如上所述的固定工装,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压紧块包括用于与所述旋转臂螺纹连接的螺杆部和设置在所述螺杆部顶端的橡胶块;

所述第二压紧块包括用于与所述旋转臂螺纹连接的螺杆部和设置在所述螺杆部顶端的橡胶块。

如上所述的固定工装,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工装还包括安装板和转接块,所述定位块通过转接块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所述定位块和转接块之间具有至少包括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垂直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安装面垂直于第二方向。

如上所述的固定工装,其中,优选的是,在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内,所述定位块和转接块之间用于安装垫片。

如上所述的固定工装,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旋转臂与所述安装板之间铰接。

如上所述的固定工装,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转接块为L形。

如上所述的固定工装,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工装还包括手动压紧机构,所述手动压紧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旋转臂转动。

如上所述的固定工装,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工装还包括气缸或电机,所述气缸或电机与旋转臂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旋转臂转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工装,其定位块上包括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定位部和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二定位部;相应地,旋转臂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紧块和第二压紧块;所述第一压紧块能够在所述旋转臂的带动下将完成定位的零件的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对应的定位点压紧,且在所述第一压紧块压紧的同时,所述第二压紧块将完成定位的零件的与第二定位部对应的定位点压紧,从而能够实现同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将零件压紧固定,且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压紧固定同步。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固定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固定工装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固定工装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安装板 10-定位块 11-压紧块 12-旋转臂 13-气缸

100-定位块 200-旋转臂 300-安装板 400-驱动机构 500-转接块

101-第一定位部 102-第二定位部 201-第一压紧块 202-第二压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工装。在其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所述固定工装包括定位块100和旋转臂200,所述定位块100上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定位部101和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二定位部102;所述旋转臂200上设置有第一压紧块201和第二压紧块202;所述第一压紧块201能够在所述旋转臂200的带动下将完成定位的零件的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01对应的定位点压紧,且在所述第一压紧块201压紧的同时,所述第二压紧块202将完成定位的零件的与第二定位部102对应的定位点压紧。

在上述固定工装的一种实施例中,参看图2~4,具体地,定位部100包括处于一条直线上的第一端A和第二端B,且在靠近第一端A的一侧具有一个凸出部C。具体地,以第一端A作为第一定位部101,以凸出部C作为第二定位部102。旋转臂200包括分别处于两条相交线上的第一部L1和第二部L2,该第一部L1和第二部L2通过连接部L3连接。并且,固定工装还包括安装板300和驱动机构400,其中,所述定位部100与安装板300连接固定,旋转臂200与驱动机构400连接,驱动机构400用于驱动旋转臂200旋转。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定位块100上的第一定位部101和第二定位部102,与旋转臂200上设置的第一压紧块201和第二压紧块202满足以下关系:当第一压紧块201沿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定位部101时,所述第二压紧块202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第二压紧块202与第二定位部102相对,或者二者的朝向平行)。上述设置可以保证在旋转臂200旋转,使第一压紧块201和第一定位部101接触,二者沿第一方向将定位在定位块100上的零件压紧的同时,第二压紧块202与第二定位部102同步接触,沿第二方向将定位在定位块100上的零件压紧,从而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工装,可以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同步地将定位在定位块100上的零件压紧固定。

优选地,所述凸出部C垂直向外凸出,从而使第一定位部101的朝向和第二定位部102的朝向垂直,即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与此对应,第一压紧块201垂直地设置在第一部L1上,第二压紧块202垂直地设置在第二部L2上;且第一部L1所在方向与第二部L2所在方向垂直,从而使所述第一压紧块201的朝向和第二压紧块202的朝向垂直。这样设置可以在对零件进行固定时,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对零件定位压紧,实现好的固定效果。

具体地,所述第一压紧块201与所述旋转臂200之间可以螺纹连接,类似地,所述第二压紧块202与所述旋转臂200也可以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方式简单、方便且牢固,成本也较低。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紧块201包括用于与所述旋转臂200螺纹连接的螺杆部201a和设置在所述螺杆部201a顶端的橡胶块201b;这样设置使第一压紧块201用于将零件压紧固定时,与零件接触的部位为橡胶材质,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将零件压紧时,不易导致零件的损坏,且固定效果更好。类似地,所述第二压紧块202也包括用于与所述旋转臂200螺纹连接的螺杆部202a和设置在所述螺杆部202a顶端的橡胶块202b。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定位块100通过转接块500安装在所述安装板300上;所述定位块100和转接块500之间具有至少包括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垂直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安装面垂直于第二方向。具体地,所述转接块500可以为L形,其L形的两面分别为与定位块100连接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这样设置可以使转接块500与定位块100之间稳固地固定。

优选地,在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内,所述定位块100和转接块500之间用于安装垫片。通过设置安装在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内的垫片的厚度和/或数量,可以调节定位块100的位置,从而控制第一定位部101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和第二定位部102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旋转臂200与所述安装板300之间铰接,也就是说,旋转臂200安装在安装板300上,这样设置可以使固定工装更加紧凑。

具体地,所述固定工装还包括手动压紧机构,所述手动压紧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旋转臂200转动。当然,除此之外,所述固定工装还可以包括气缸或电机,所述气缸或电机与旋转臂200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旋转臂200转动,从而实现对旋转臂转动的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固定工装,其定位块上包括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定位部和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二定位部;相应地,旋转臂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紧块和第二压紧块;所述第一压紧块能够在所述旋转臂的带动下将完成定位的零件的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对应的定位点压紧,且在所述第一压紧块压紧的同时,所述第二压紧块将完成定位的零件的与第二定位部对应的定位点压紧,从而能够实现同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将零件压紧固定,且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压紧固定同步。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