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弹性模芯的热锻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751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弹性模芯的热锻模,属于电器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制造电气用母线加工零件所采用的传统工艺都是热挤、清洗、粗调、制头、碾压、冷拉、精调成型材、锯料、再机加工等工步操作。其工序多、劳动强度大,同时制成的产品材质疏松、导电率质量不易保证。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热锻成型模具(专利号CN201420862064.8)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种热锻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模和下模在冲压过程中下模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使得上模和下模在冲击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和开裂,影响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弹性模芯的热锻模,使用寿命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弹性模芯的热锻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上模芯和上模腔,上模芯设置于上模腔内,上模芯与上模腔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装置;所述上模芯上端设置有模具型腔A,下模下端设置有模具型腔B;所述模具型腔A与模具型腔B呈镜像对称,上模与下模之间还设置有胚料;所述模具型腔B呈L形,L下方短边上设置有圆柱形空腔,L的竖直线和小短横之间还设置有斜坡连接。

优化的,上述带有弹性模芯的热锻模,所述弹性支撑装置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弹性支撑筒,弹性支撑筒为圆柱形弹性筒,弹性支撑筒外端侧壁与上模芯、上模腔紧压接触。

优化的,上述带有弹性模芯的热锻模,所述弹性支撑筒设置于上模芯的下端面与上模腔内壁下端面之间。

优化的,上述带有弹性模芯的热锻模,所述弹性支撑筒还设置于上模芯的侧壁与上模腔内壁侧断面之间。

优化的,上述带有弹性模芯的热锻模,所述斜坡与模具型腔B竖直方向上呈45°角。

优化的,上述带有弹性模芯的热锻模,所述胚料为铜材料。

优化的,上述带有弹性模芯的热锻模,所述上模与下模为耐热模具铜制成。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上模芯与上模腔之间增加了弹性支撑装置,在合模过程中,上模和下模之间在合模的瞬间会有较大的冲击力,而本申请的设计中,当合模时,上模和下模接触的冲击力通过上模芯传递至弹性支撑筒,通过弹性支撑筒的弹性变形吸收上模和下模之间的一部分锻压冲击力,防止上模和下模因冲击力过大而变形或者断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2、模具型腔A,3、胚料,4、模具型腔B,5、下模,6、斜坡,7、圆柱形空腔,8、上模芯,9、上模腔,10、弹性支撑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有弹性模芯的热锻模,包括上模1和下模5,所述上模 1上设置有上模芯8和上模腔9,上模芯8设置于上模腔9内,上模芯8与上模腔9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装置;所述上模芯8上端设置有模具型腔A2,下模5 下端设置有模具型腔B4;所述模具型腔A2与模具型腔B4呈镜像对称,上模1 与下模5之间还设置有胚料3;所述模具型腔B4呈L形,L下方短边上设置有圆柱形空腔7,L的竖直线和小短横之间还设置有斜坡6连接。

优化的,上述带有弹性模芯的热锻模,所述弹性支撑装置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弹性支撑筒10,弹性支撑筒10为圆柱形弹性筒,弹性支撑筒10外端侧壁与上模芯8、上模腔9紧压接触。

优化的,上述带有弹性模芯的热锻模,所述弹性支撑筒10设置于上模芯8 的下端面与上模腔9内壁下端面之间。

优化的,上述带有弹性模芯的热锻模,所述弹性支撑筒10还设置于上模芯 8的侧壁与上模腔9内壁侧断面之间。

优化的,上述带有弹性模芯的热锻模,所述斜坡6与模具型腔B4竖直方向上呈45°角。

优化的,上述带有弹性模芯的热锻模,所述胚料3为铜材料。

优化的,上述带有弹性模芯的热锻模,所述上模1与下模5为耐热模具铜制成。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上模芯8与上模腔9之间增加了弹性支撑装置,在合模过程中,上模1和下模5之间在合模的瞬间会有较大的冲击力,而本申请的设计中,当合模时,上模1和下模5接触的冲击力通过上模芯8传递至弹性支撑筒10,通过弹性支撑筒10的弹性变形吸收上模1和下模5之间的一部分锻压冲击力,防止上模1和下模5因冲击力过大而变形或者断裂。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