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孔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0148阅读:4357来源:国知局
翻孔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领域,特别是一种翻孔模具。



背景技术:

翻孔是沿内孔周围将材料侧立凸缘的冲压工序,是一种常见的冲压工序。如果翻孔高度不超过一次翻孔的极限高度,可以在材料平整未变形部分直接翻孔;如果翻孔高度超过一次翻孔的极限高度,则一般分两道工序完成,首先拉深,然后进行翻孔。而在经过两道工序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翻孔后,边缘开裂的现象,不仅影响冲压件的外形,还影响冲压件的机械性能,降低了冲压件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孔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将拉深与翻孔复合至一个工序,有效解决了翻孔后边缘开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翻孔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

上模座;

翻边凹模,所述翻边凹模固定在所述上模座上;

冲孔凸模,所述冲孔凸模设于所述翻边凹模内,且二者同轴布置,所述冲孔凸模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上模座上;

压料板,所述压料板设于所述冲孔凸模和所述翻边凹模之间,且通过弹性元件固定在所述上模座上;

所述下模组件包括:

下模座;

能够作为翻边凸模的冲孔凹模,所述冲孔凹模固定在下模座上,设于所述压料板的正下方,所述冲孔凹模与所述冲孔凸模匹配设计,且所述冲孔凹模作为翻边凸模与所述翻边凹模匹配设计;

所述冲孔凸模的刃口与所述冲孔凹模的刃口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高度差等于翻孔高度减去一次翻孔极限高度再加上翻孔内圆角半径的值。

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孔模具,通过在冲孔凸模与冲孔凹模(即翻边凸模) 之间设置高度差,将拉深与翻孔复合至一个工序,有效解决了翻孔开裂的问题,不仅使冲压件外形更加美观,还增强了冲压件的整体性能,提高了冲压件的质量,缩短了模具调试的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孔模具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模座和下模座未示出);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孔模具的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冲孔凸模,2-冲孔凹模,3-翻边凹模,4-压料板,5-弹性元件,6-上模座,7-下模座,h-高度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孔模具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模座和下模座未示出);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孔模具的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翻孔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中,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6、冲孔凸模1、翻边凹模3 及压料板4,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7和冲孔凹模2,且冲孔凹模2能够作为翻边凸模使用。

其中,所述翻边凹模3固定在所述上模座6上,具体地,其上端和/或侧面固定在所述上模座6上;所述冲孔凸模1设于所述翻边凹模3内,且二者同轴布置,所述冲孔凸模1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上模座6上;所述压料板4通过弹性元件5固定在所述上模座6上,且设于所述冲孔凸模1和所述翻边凹模3 之间。

所述冲孔凹模2固定在下模座7上,设于所述压料板4的正下方,所述冲孔凹模2与所述冲孔凸模1匹配设计,且所述冲孔凹模2作为翻边凸模与所述翻边凹模3匹配设计。

所述冲孔凸模1的刃口与所述冲孔凹模2的刃口之间具有高度差h(刃口分别指冲孔凸模1和冲孔凹模2与板料接触的位置),所述高度差h等于翻孔高度减去一次翻孔极限高度再加上翻孔内圆角半径的值。根据材质不同,每种材料都有其固定的“一次翻孔极限值”,当将要翻孔的高度大于该极限值时,直接一次翻孔无法实现翻孔高度,须先进行拉深再翻孔,而预拉深的高度不能小于翻孔高度减去一次翻孔极限高度再加上翻孔内圆角半径的值,否则不能达到将要翻孔的高度;当然也不能大于翻孔高度减去一次翻孔极限高度再加上翻孔内圆角半径的值,否则会导致翻边开裂。

工作时,首先将板料置于下模座7上的冲孔凹模2上,也可以认为是翻边凸模上。当上模座6带着冲孔凸模1、翻边凹模3及压料板4向下运动时,由于压料板4通过弹性元件5固定在上模座6上,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接触后,弹性元件5受压缩,冲孔凹模2会向上运动,将板料向上拉深h,至板料与冲孔凸模1接触,开始冲孔,然后上模座6带着冲孔凸模1、翻边凹模3及压料板4继续向下运动,直至翻孔结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孔模具,通过在冲孔凸模1与冲孔凹模2(也是翻边凸模)之间设置高度差h,将拉深与翻孔复合至一个工序,有效解决了翻孔后边缘开裂的问题,提高了冲压件的质量,缩短了模具调试的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5为弹簧。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弹性元件,如气缸、气囊、弹性橡胶等,相对来说弹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机械性能较好,成本较低。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