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母线连接铜排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0231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母线连接铜排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母线连接铜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母线连接铜排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母线连接铜排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定位冲孔,现有的冲压模具需要人工测量后,在母线连接铜排上标注冲孔位置,才能准确的实现母线连接铜排冲孔操作,工作效率低,还容易出现冲孔位置不精确等问题,浪费时间和人力。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精确定位母线连接铜排冲孔位置的冲压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母线连接铜排冲孔位置不能精确定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母线连接铜排冲压模具,能准确定位冲孔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母线连接铜排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包括上模板,上模板的左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向套,上模板右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下端中间处连接有冲孔冲头,冲孔冲头上套有弹力胶,弹力胶的上端连接在固定板上,弹力胶的下端连接有脱料板,脱料板中间设置有通孔,冲孔冲头的下部位于通孔内,脱料板上移压缩弹力胶,使冲孔冲头的下部伸出通孔;

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模板,下模板的左侧设置有多个导向柱,导向柱能伸入到导向套内,并在导向套内上下滑动;下模板的右侧设置有冲压块,冲压块的中央设置有与冲孔冲头相匹配的冲压孔,所述冲孔冲头能落入冲压孔内;

在下模板上还设置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可调竖板和可调横板,所述可调竖板与可调横板垂直连接,所述可调竖板形状为类Z形,可调竖板包括下侧板,下侧板通过中间连接板连接有上侧板,所述下侧板上开设有长条形的调节槽,调节槽内设置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将下侧板固定在下模板上,松动第一螺栓,下侧板能左右移动;所述上侧板压在冲压块上,上侧板的前部开设有多个定位孔,可调横板的左侧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和定位孔通过第二螺栓连接到一起。

优选地,所述导向套和导向杆均有两个。

优选地,所述可调横板的左侧通过第二螺栓连接在上侧板的下端,可调横板与上侧板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母线连接铜排冲压模具,通过下模板上的定位结构准确实现冲孔定位,冲孔前根据需要调节好可调竖板和可调横板,通过调节可调竖板和可调横板使得定位结构能满足不同型号母线连接铜排的冲孔需求,调节过程简单、迅速。待冲孔的母线连接铜排的侧板对齐到上侧板和可调横板上,即可实现准确的冲孔定位,在连续冲孔过程中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母线连接铜排冲压模具的正视图。

图2为下模具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说明:

结合图1和图2,一种母线连接铜排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

其中,上模具包括上模板1,上模板1的左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套2,上模板1右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下端中间处连接有冲孔冲头4,冲孔冲头4上套有弹力胶5,弹力胶5的上端连接在固定板3上,弹力胶5的下端连接有脱料板6,脱料板6中间设置有通孔,冲孔冲头4的下部位于通孔内,脱料板6上移压缩弹力胶5,使冲孔冲头4的下部伸出通孔。

下模具包括下模板7,下模板7的左侧设置有两个导向柱8,导向柱8能伸入到导向套2内,并在导向套2内上下滑动。

下模板的右侧设置有冲压块9,冲压块9的中央设置有与冲孔冲头相匹配的冲压孔10,冲孔冲头4伸出后能落入冲压孔10内。

在下模板上还设置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可调竖板12和可调横板11,可调竖板12与可调横板垂直连接。可调竖板形状为类Z形,可调竖板包括下侧板121,下侧板121通过中间连接板122连接有上侧板123,下侧板121上开设有两条长条形的调节槽13,调节槽13内设置有第一螺栓14,第一螺栓14将下侧板121固定在下模板7上,松动第一螺栓14,使下侧板121能左右移动。

上侧板12压在冲压块上,上侧板的前部开设有多个定位孔15,可调横板的左侧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和定位孔15通过第二螺栓16连接到一起。

可调横板11的左侧通过第二螺栓16连接在上侧板123的下端,可调横板11与上侧板123相互垂直。

通过将螺纹孔与不同定位孔连接,实现可调横板前后调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母线连接铜排冲压模具的大致工作过程为:

首先,根据母线连接铜排需要冲孔的位置,调节好可调竖板12和可调横板11的位置,将待冲孔母线连接铜排放置到冲压块9上,母线连接铜排的侧边对齐到上侧板123和可调横板11上,这样就完成冲孔位置的准确定位,之后上模具下移,脱料板6与冲压块接触,压缩弹力胶5,冲孔冲头4伸出在母线连接铜排上冲孔后,上模具上移,实现准确冲孔。

当需要冲孔的母线连接铜排型号改变时,只需要调节可调竖板的左右位置,调节可调横板的前后位置,重新定位即可,操作简单,定位准确。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