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带生产中的缝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1433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带生产中的缝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铜带生产中的缝合机。



背景技术:

铜带是一种有色金属材料,其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航空、航天、船舶、冶金、交通、纺织、建筑等国民经济各领域,采用半连续铸造生产铜板带的工艺流程为:铸锭→加热→热轧→铣面→粗轧→退火清洗→精轧→剪切→包装,缝合机不仅是铜带连续生产的关键设备,而且是保证机组作业时间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技术,同时连续生产机组中的带头带尾连接技术是确保机组作业时间和生产节奏的关键技术,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铜带生产中的缝合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一种铜带生产中的缝合机,包括机体、油压机和压印模具,机体平台的两侧分别通过支承柱支承有油压机,油压机包括油缸和压头朝下的油压机压头,压印模具包括上压印凸凹模和下压印凸凹模,上压印凸凹模经上底板安装在油压机压头下部,下压印凸凹模经下底板安装机体平台上。

进一步,所述上压印凸凹模及下压印凸凹模的中间横向设有压印凹槽,上压印凸凹模及下压印凸凹模的压印凹槽内错位设有压印凸块,压印凸块的头部呈长椭圆形,各压印凸块均在同一轴线上。

进一步,所述上压印凸凹模与上底板之间通过上回位弹簧弹性连接,下压印凸凹模与下底板之间通过下回位弹簧弹性连接。

进一步,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设有导柱导套结构,上底板的四周分别设有导套,下底板的四周分别设有向上的导柱,四个导套与四个导柱同步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压印模具结构简单、加工制造难度低、且成本低,采用冲压的方式使上压印凸凹模及下压印凸凹模在两条铜带上压印出相应的穿孔,再通过连接杆穿入穿孔连接得带材的连接质量较高,保证了铜带加工的连续生产,另外,在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设置导柱导套结构保证了铜带冲压后的外观形状规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压印凸凹模的仰视图;

图中:机体1,支承柱2,机体平台3,油压机4,油压机压头5,上底板6,上回位弹簧7,上压印凸凹模8,下回位弹簧9,下压印凸凹模10,下底板11,导柱12,导套13,压印凸块14,压印凹槽1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一种铜带生产中的缝合机,包括机体1、油压机和压印模具,机体平台3的两侧分别通过支承柱2支承有油压机4,油压机4包括油缸和压头朝下的油压机压头5,压印模具包括上压印凸凹模8和下压印凸凹模10,上压印凸凹模8经上底板6安装在油压机压头5下部,下压印凸凹模10经下底板11安装机体平台3上。

所述上压印凸凹模8及下压印凸凹模10的中间横向设有压印凹槽15,上压印凸凹模8及下压印凸凹模10的压印凹槽15内错位设有压印凸块14,压印凸块14的头部呈长椭圆形,各压印凸块14均在同一轴线上。

所述上压印凸凹模8与上底板6之间通过上回位弹簧7弹性连接,下压印凸凹模10与下底板11之间通过下回位弹簧9弹性连接。

上底板6与下底板11之间设有导柱导套结构,上底板6的四周分别设有导套13,下底板11的四周分别设有向上的导柱12,四个导套13与四个导柱12同步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体操作步骤;先将待连接的两条铜带叠在一起,启动油压机,油压机压头带动上底板6及上压印凸凹模8下行,上压印凸凹模8及下压印凸凹模10分别在上回位弹簧7及下回位弹簧9的压力作用下先压紧两条铜带,然后上压印凸凹模8继续下行与下压印凸凹模10共同完成压印,压印完成后控制油压机上升,带动上压印凸凹模8回位,再通过连接杆穿过两条铜带横幅方向上压印后形成的穿孔即可。本实用新型压印模具结构简单、加工制造难度低、且成本低,采用冲压的方式使上压印凸凹模及下压印凸凹模在两条铜带上压印出相应的穿孔,再通过连接杆穿入穿孔连接得带材的连接质量较高,保证了铜带加工的连续生产,另外,在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设置导柱导套结构保证了铜带冲压后的外观形状规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