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式铣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111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手提式铣削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手提式铣削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提式铣削设备无法实现铣刀在水平面上自由移动,导致在铣削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铣刀位置,造成生产效率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提式铣削设备。

一种手提式铣削设备,包括一待铣齿块,所述铣削设备设于齿块的上方,所述铣削设备包括两个平行的连接板,连接板之间连接四个第一滑杆;其中,上方两个第一滑杆上分别设有一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通过第二滑杆连接,在此第二滑杆上设有一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侧面通过一转盘连接一电机,所述电机下方连接铣刀;还包括第一手轮和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其中一个第一滑块的螺纹部配合;还包括第二手轮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滑块的螺纹部配合。

优选的,转动第一手轮,能够带动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于第一滑杆上移动,转动第二手轮,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滑块于第二滑杆上移动。

优选的,两个连接板之间的下方第一滑杆置于齿块的齿槽内。

优选的,位于两个连接板之间的两个下方第一滑杆的两端均分别通过一螺栓连接一L型块,所述L型块勾住所述齿块的下端边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提式铣削设备,该设备固定于齿块上,通过第一手轮和第二手轮来调节铣刀X轴和Y轴的运动,通过转盘来调节铣刀立面360度的旋转角度,相对比现有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手提式铣削设备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手提式铣削设备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齿块 2、连接板 3、第一滑杆 4、第一滑块 5、第一螺杆

6、第二滑杆 7、第二滑块 8、第二螺杆 9、电机 10、铣刀

11、转盘 12、螺栓 13、L型块 14、第一手轮 15、第二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图1和2所示,一种手提式铣削设备,包括一待铣齿块1,所述铣削设备设于齿块1的上方,所述铣削设备包括两个平行的连接板2,连接板2之间连接四个第一滑杆3;其中,上方两个第一滑杆3上分别设有一第一滑块4,两个第一滑块4之间通过第二滑杆6连接,在此第二滑杆6上设有一第二滑块7,所述第二滑块7侧面通过一转盘11连接一电机9,所述电机9下方连接铣刀10;还包括第一手轮14和第一螺杆5,所述第一螺杆5与其中一个第一滑块4的螺纹部配合;还包括第二手轮15和第二螺杆8,所述第二螺杆8与所述第二滑块7的螺纹部配合。转动第一手轮14,能够带动两个所述第一滑块4于第一滑杆3上移动,转动第二手轮15,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滑块7于第二滑杆6上移动。两个连接板2之间的下方第一滑杆3置于齿块1的齿槽内。位于两个连接板2之间的两个下方第一滑杆3的两端均分别通过一螺栓12连接一L型块13,所述L型块13勾住所述齿块1的下端边缘。

实施原理:如需调整铣刀10X轴运动,转动第一手轮14,第一手轮14连接第一螺杆5,第一螺杆5与其中一个第一滑块4的螺纹部配合,第一螺杆5与第一滑杆3平行,其中一个第一滑块4水平移动,带动另一个第一滑块4跟随移动,进而带动电机9和铣刀10水平移动;如需调整铣刀10Y轴运动,转动第二手轮15,第二螺杆8和第二滑杆6平行,第二螺杆8与所述第二滑块7上的螺纹部配合,带动第二滑块7于第二滑杆6上滑动;第二滑块7侧面设有转盘11,转盘11固定电机9,电机9可以带动铣刀10实现旋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提式铣削设备,该设备固定于齿块1上,通过第一手轮14和第二手轮15来调节铣刀10X轴和Y轴的运动,通过转盘11来调节铣刀10立面360度的旋转角度,相对比现有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