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扭簧机的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592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扭簧机的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簧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控扭簧机的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弹簧生产线中,弹簧钢丝均以成卷的方式缠绕在放线装置上,再通过数控扭簧机能将弹簧钢丝加工成弹簧。

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放线装置包括底座、焊接在底座上的立柱、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立柱上的放线轮,弹簧钢丝缠绕在放线架上,在数控扭簧机拉动弹簧钢丝时,弹簧钢丝带动放线轮转动,从而使得弹簧钢丝从放线装置上传出。

但是在弹簧钢丝的放线过程中,因缠绕在放线装置上的弹簧钢丝半径逐渐减小,使得数控扭簧机对弹簧钢丝的拉力逐渐增大,且数控扭簧机拉动弹簧是呈间歇性的,当数控扭簧机停止拉动弹簧钢丝时,放线轮会因惯性转动而带动弹簧钢丝继续进行放线,从而造成过多的弹簧钢丝从放线装置上传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控扭簧机的放线装置,能减缓放线轮因惯性而转动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数控扭簧机的放线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立柱、转动连接在立柱上的放线轮,所述立柱的侧壁上固接有转轴,所述放线轮包括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一放线盘、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线盘上且具有多个用于抵紧在弹簧钢丝内圈的放线轴的夹持组件、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使得所述放线轴穿过的第二放线盘、设置在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放线盘之间且驱使所述第二放线盘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放线盘一侧运动的弹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将成卷的弹簧钢丝固定在放线装置上时,先使得第一放线盘套设在转轴上,再使得成卷的弹簧钢丝套设在多个放线轴上且通过放线轴抵紧弹簧钢丝的内圈,然后使得第二放线盘套设在转轴上,因弹性组件驱动第二放线盘朝向靠近第一放线盘的一侧运动,通过弹性组件使得弹簧钢丝被抵紧在第一放线盘和第二放线盘之间,且通过弹性组件使得第一放线盘和第二放线盘被抵紧在弹性组件和立柱之间,此时放线轮转动时的摩擦力较大,能克服放线轮因转动时的惯性而自动,不易出现过多的弹簧钢丝从放线轮上传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转轴穿过第二放线盘一端的连接套、套设在转轴上且两端分别抵触在所述连接套与所述第二放线盘上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在连接套和第二放线盘之间,使得第二放线盘朝向靠近第一放线盘运动的趋势,使得弹簧钢丝抵紧在第一放线盘和第二放线盘之间,最终使得第一放线盘被抵紧在立柱上,使得放线轮转动时的摩擦力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为螺纹端,所述连接套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端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转动螺纹连接在螺纹端上的连接套,使得连接套和第二放线盘之间的距离改变,从而调节弹簧对第二放线盘的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放线盘上开设有多个沿着所述转轴的周侧均匀分布且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转轴径向线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宽度小于所述放线轴的直径,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放线盘靠近所述立柱的端面上且与所述滑槽相通的安装槽、嵌入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滑移设置的螺母、固定连接在所述放线轴一端且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母上的螺纹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拧松螺母时,能对放线轴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方便成卷的弹簧钢丝套设在多个放线轴上,在通过调节放线轴的位置,使得放线轴抵紧在弹簧钢丝内圈后通过螺母进行固定,使得放线轴与弹簧钢丝之间能相互抵紧,使得弹簧钢丝不易在放线轴上发生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放线盘上开设有多个供所述放线轴沿着所述滑槽滑动时穿过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宽度与所述放线轴的外径相配。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放线轴沿着滑槽移动且适配内圈半径不同的弹簧钢丝时,限位槽使得放线轴能一直穿过,且限位槽的宽度和放线轴的外径相配,使得放线轴穿过限位槽时,能对第二放线盘进行限位,减少第二放线盘与第一放线盘之间因发生相对转动而对弹簧钢丝表面造成磨损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线轴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设置有呈圆弧形的导向角。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放线轴上的导向角在接触在限位槽的内壁时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方便导线轴穿过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放线盘的周侧与所述第二放线盘的周侧均设置有横截面呈圆形且圆心位于所述转轴的轴心线上的导向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弹簧钢丝从放线轮上传出且因晃动而与导向环相抵触时,因导向环的横截面呈圆形,导向环的表面较为圆润,从而减小弹簧钢丝和导向环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下端面设置有缓冲垫。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放线轮在转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心力,通过在底座的下端面设置缓冲垫,能减小底座的晃动程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弹簧使得弹簧钢丝被抵紧在第一放线盘和第二放线盘之间,且使得第一放线盘和第二放线盘被抵紧在立柱和弹簧之间,使得第一放线盘与立柱之间的摩擦力增加,最终减少放线轮因惯性而转动的可能性;同时通过改变连接套的位置,能调节第一放线盘和立柱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放线轮和立柱之间的摩擦力能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立柱;3、转轴;31、螺纹端;4、放线轮;41、第一放线盘;411、滑槽;42、夹持组件;421、放线轴;422、螺纹轴;4221、导向角;423、螺母;424、安装槽;43、第二放线盘;431、限位槽;44、弹性组件;441、连接套;442、弹簧;5、导向环;6、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数控扭簧机的放线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呈扁平状的长方体的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端面中部的立柱2、固定在立柱2的侧壁上的转轴3、转动连接在转轴3上放线轮4。在底座1的下端面粘合有缓冲垫6,缓冲垫6为橡胶垫。

放线轮4包括第一放线盘41、夹持组件42、第二放线盘43以及弹性组件44。第一放线盘41套设在转轴3上,在第一放线盘41上开设有四个沿着转轴3的周侧均匀分布的滑槽411,滑槽41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转轴3的径向线。

夹持组件42包括四个开设在第一放线盘41靠近立柱2的端面上且分别与滑槽411相通的安装槽424、四个直径大于滑槽411宽度的放线轴421、一体设置四个放线轴421的一端且分别穿过四个滑槽411的螺纹轴422、嵌入在安装槽424内且供螺纹轴422螺纹连接的螺母423。同时放线轴421远离第一放线盘41的一端形成有呈圆弧形的导向角4221。安装槽424与整个滑槽411的相通,且螺母423不能在安装槽424中发生转动。

第二放线盘43也套设在转轴3上,且在第二放线盘43上开设四个沿着转轴3的周侧均匀分布的限位槽431,限位槽431和滑槽411相对应且用于供放线轴421沿着滑槽411进行运动时穿过,且限位槽431的宽度与放线轴421的外径相配。

转轴3远离立柱2的一端为螺纹端31,弹性组件44包括螺纹连接在螺纹端31上的连接套441、套设在转轴3上且两端分别抵紧在连接套441和第二放线盘43上的弹簧442。

同时在第一放线盘41的周侧与第二放线盘43的周侧均焊接有横截面呈圆形且圆心位于转轴3的轴心线上的导向环5。

实施过程:在对成圈的弹簧442钢丝进行安装时,先使得第一放线盘41套设在转轴3上;再将其中一个螺纹轴422上的螺母423拧松,使得一个放线轴421朝向靠近转轴3的一侧移动,此时多个放线轴421形成的外径减小,弹簧442钢丝能套设在多个放线轴421上,在使得放线轴421朝向远离转轴3的方向移动后通过螺母423进行固定,实现弹簧442钢丝的内圈和四个放线轴421相抵紧;然后使得第二放线盘43套设在转轴3上,并使得放线轴421穿过限位槽431;最终使得弹簧442套设在转轴3上,再使得连接套441螺纹连接在螺纹端31上,使得弹簧442通过弹力使得第一放线盘41被抵紧在立柱2上,此时放线轮4转动时的摩擦力变大,从而减少放线轮4因惯性自转而造成弹簧442钢丝过多的传出的情况。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