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带辊压钢模的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7936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钢带辊压钢模的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带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钢带辊压钢模的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钢带是指以碳钢制成的输送带作为带式输送机的牵引和运载构件,也可用于捆扎货物;是各类轧钢企业为了适应不同工业部门工业化生产各类金属或机械产品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窄而长的钢板。

钢带是产量大、用途广、品种多的钢材。按加工方法分为热轧钢带和冷轧钢带;按厚度分为薄钢带(厚度不大于4mm)和厚钢带(厚度大于4mm);按宽度分为宽钢带(宽度大于600mm)和窄钢带(宽度不大于600mm);窄钢带又分为直接轧制窄钢带和由宽钢带纵剪窄钢带。

钢带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反复的辊压,传统对钢带进行辊压的辊压机只能够对钢带进行粗略的辊压,为解决上述目的,通常会设置传统的辊压钢模,传统钢模结构当中的辊压轴的传动能力较差,导致钢带在辊压过程中,钢带停滞钢模内的时间很久,大大降低了生产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钢模传动能力强,提高对钢带加工效率的用于钢带辊压钢模的传动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钢带辊压钢模的传动结构,包括上模体及下模体,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构成用于钢带传送的活动开口,传动结构包括置于下模体上的若干第一主轴、置于上模体上的若干第二主轴,相邻两根第一主轴之间设有第一辅轴,该第一辅轴和两相邻第一主轴抵触,相邻两根第二主轴之间设有第二辅轴,该第二辅轴和两相邻第二主轴抵触,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结构相同,第一辅轴和第二辅轴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主轴包括内芯及套设于内芯外的外筒,内芯的两端构成有伸出外筒的连接杆,连接杆和下模体转动连接,下模体内设有用于连接连接杆的轴承件;

所述第一辅轴包括内杆及和内杆转动连接的外筒体,内杆和外筒体之间设有若干段传动套筒,该些传动套筒的端头依次抵触,传动套筒的外壁上均布有若干钢球,钢球和传动套筒滚动连接,所述外筒体的内壁和钢球抵触,外筒体受力通过和钢球滚动接触相对于传动套筒滚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主轴利用内芯填充外筒内,增强了其自身的结构强度,外筒体的外壁为光滑的曲面,减少了摩擦力。在内芯的两端设置连接杆防止钢带在传动时磕碰上模体或下模体的边侧。当钢带在活动开口内运动辊压的过程中,第一主轴会带动第一辅轴进行转动,同理第二主轴带动第二辅轴转动。第一主轴通过其连接杆和下模体内的轴承件连接,轴承件的设置大大提高了第二主轴的转动效率。

第一辅轴内设置传动套筒的结构,利用传动套筒外壁上的钢球,实现了外筒体相对于传统套筒的滚动,当第一辅轴内第二主轴带动时,第二主轴当中的外筒体能快速滚动,加速钢带的通过效率,进而大大提高了对钢带辊压的效率。内杆的由于是要和下模体连接,故而将传动套筒设置多段式结构,降低内杆受力对传动套筒产生的影响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筒体内壁上对应径向设置的钢球组设有若干环形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筒体内壁上的环形凹槽设置能使得钢珠保持同向滚动,也提高了外筒体和传动套筒之间的装配稳定性。钢球的排布方式为间距性的环形设置若干组,配合环形凹槽降低相邻两组钢珠之间的动力影响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杆的两端伸出外筒体构成有和上模体连接的定位端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主轴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辅轴剖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具体结构包括:上模体1及下模体2,上模体1和下模体2之间构成用于钢带传送的活动开口。

传动结构包括置于下模体2上的若干第一主轴3、置于上模体1上的若干第二主轴,相邻两根第一主轴3之间设有第一辅轴4,该第一辅轴4和两相邻第一主轴3抵触,相邻两根第二主轴之间设有第二辅轴,该第二辅轴和两相邻第二主轴抵触。

第一主轴3和第二主轴结构相同,第一辅轴4和第二辅轴结构相同,故而本实施例只要撰述第一主轴3结构和第一辅轴4的结构即可,由于结构相同,产生的效果实际也相同。

第一主轴3包括内芯31及套设于内芯31外的外筒32,内芯31的两端构成有伸出外筒32的连接杆33,连接杆33和下模体2转动连接,下模体2内设有用于连接连接杆33的轴承件。

第一主轴3利用内芯31填充外筒32内,增强了其自身的结构强度,外筒体42的外壁为光滑的曲面,减少了摩擦力。在内芯31的两端设置连接杆33防止钢带在传动时磕碰上模体1或下模体2的边侧。当钢带在活动开口内运动辊压的过程中,第一主轴3会带动第一辅轴4进行转动,同理第二主轴带动第二辅轴转动。第一主轴3通过其连接杆33和下模体2内的轴承件连接,轴承件的设置大大提高了第二主轴的转动效率。

第一辅轴4包括内杆41及和内杆41转动连接的外筒体42,内杆41的两端伸出外筒体42构成有和上模体1连接的定位端头411。

内杆41和外筒体42之间设有若干段传动套筒43,该些传动套筒43的端头依次抵触,传动套筒43的外壁上均布有若干钢球4a,钢球4a和传动套筒43滚动连接,所述外筒体42的内壁和钢球4a抵触,外筒体42受力通过和钢球4a滚动接触相对于传动套筒43滚动。

第一辅轴4内设置传动套筒43的结构,利用传动套筒43外壁上的钢球4a,实现了外筒体42相对于传统套筒的滚动,当第一辅轴4内第二主轴带动时,第二主轴当中的外筒体42能快速滚动,加速钢带的通过效率,进而大大提高了对钢带辊压的效率。内杆41的由于是要和下模体2连接,故而将传动套筒43设置多段式结构,降低内杆41受力对传动套筒43产生的影响力。

外筒体42内壁上对应径向设置的钢球4a组设有若干环形凹槽40。外筒体42内壁上的环形凹槽40设置能使得钢珠保持同向滚动,也提高了外筒体42和传动套筒43之间的装配稳定性。钢球4a的排布方式为间距性的环形设置若干组,配合环形凹槽40降低相邻两组钢珠之间的动力影响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