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轨焊接用对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9620发布日期:2018-07-10 23:02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轨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轨焊接用对轨架。



背景技术:

铁路钢轨的铺设是将若干段钢轨焊接形成一个整体的轨道,在两个钢轨焊接时,需要将其完全对接后方能进行焊接,这样才能保证两个钢轨的无缝对接和完美的衔接,保证列车的安全行驶。铁路钢轨焊接对轨是钢轨焊接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这项作业原来主要靠人工用钢楔块对轨或者传统对轨架对轨,原先的作业方法比较粗糙、精度低并且稳定性不高,完成起来费工费力。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钢轨焊接用对轨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轨焊接用对轨架,对轨精度高且稳定性高,保证了钢轨焊接的位置精准,同时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钢轨焊接用对轨架,其包括主支撑架、设置在所述主支撑架上的一对钢轨支撑夹头、调节所述钢轨支撑夹头上下位置的上下位置调节机构、端部与所述钢轨支撑夹头铰接的上轨面角度调节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支撑架下部的下轨面位置调节机构,所述主支撑架包括两个呈倒V型的前支撑板与后支撑板,所述前支撑板与所述后支撑板的相对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承载所述上轨面角度调节机构与所述下轨面位置调节机构的内凹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撑板与所述后支撑板之间间隔设置,且两者的上部通过一体化板件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钢轨支撑夹头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主支撑架的上部,且另一端设置有钩住上轨面的勾脚。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位置调节机构包括上下调节丝杆、与所述上下调节丝杆配合连接的上下调节旋转块、铰接在所述上下调节丝杆底端的两个连接臂。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臂与所述钢轨支撑夹头的中部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调节旋转块上设置有旋转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上轨面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角度调节丝杆、套设在所述角度调节丝杆上的第一支撑块、设置在所述角度调节丝杆末端的旋转连接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块设置在所述内凹卡槽内,所述旋转连接块与所述勾脚的外侧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轨面位置调节机构包括轨底夹紧丝杆、套设在所述轨底夹紧丝杆上的第二支撑块、设置在所述轨底夹紧丝杆末端的顶紧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块设置在所述内凹卡槽内,所述顶紧块抵持着钢轨的轨脚面,且在所述接触面上设置有与轨脚仿形的仿形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钢轨焊接用对轨架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上轨面角度调节机构和下轨面位置调节机构中的左右丝杆的微量调节来调节钢轨的左右角度和左右间隙;通过设置上下位置调节机构中丝杠的微量调节来调节钢轨端面的上下间隙;这两个调整机构实现了对铁路钢轨焊接时钢轨端面贴合度的精确调整,大大提高了钢轨焊接对轨时的稳定性、方便性和对轨精度,同时也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另外,通过在主支撑架上设置多个与不同型号钢轨对应的内凹卡槽,实现了两个调节机构的位置调整,从而大大提高了对轨架的通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轨面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轨面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轨支撑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主支撑架,11内凹卡槽;2钢轨支撑夹头,21勾脚;3上下位置调节机构,31上下调节丝杆,32上下调节旋转块,33连接臂,34旋转手柄;4上轨面角度调节机构,41角度调节丝杆,42第一支撑块,43旋转连接块;5下轨面位置调节机构,51轨底夹紧丝杆,52第二支撑块,53顶紧块;6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为钢轨焊接用对轨架,在进行钢轨的焊接时调整钢轨端面上下、左右的间隙及左右翻转角度,使得钢轨焊接时钢轨端面贴合度更加精准。

本实施例为钢轨焊接用对轨架,其包括主支撑架1、设置在主支撑架1上的一对钢轨支撑夹头2、调节钢轨支撑夹头2上下位置的上下位置调节机构3、端部与钢轨支撑夹头2铰接的上轨面角度调节机构4以及设置在主支撑架1下部的下轨面位置调节机构5。

主支撑架1包括两个呈倒V型的前支撑板(图中未标示)与后支撑板(图中未标示),所述前支撑板与所述后支撑板之间间隔设置,且两者的上部通过一体化板件连接成一体。所述前支撑板与所述后支撑板的相对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内凹卡槽11。

钢轨支撑夹头2的一端铰接在主支撑架1的上部,且另一端设置有钩住上轨面的勾脚21。

上下位置调节机构3包括上下调节丝杆31、与上下调节丝杆31配合连接的上下调节旋转块32、铰接在上下调节丝杆31底端的两个连接臂33。连接臂33与钢轨支撑夹头2的中部铰接。上下调节旋转块32上设置有旋转手柄34,旋转旋转手柄34通过上下调节旋转块32带动上下调节丝杆31上下移动,而上下调节丝杆31与钢轨支撑夹头2相连,因此钢轨支撑夹头2带动钢轨随上下调节丝杆31上下移动,从而达到调节钢轨端面上下间隙的效果。

上轨面角度调节机构4包括角度调节丝杆41、套设在角度调节丝杆41上的第一支撑块42、设置在角度调节丝杆41末端的旋转连接块43。第一支撑块42设置在内凹卡槽11内,通过选择不同位置的内凹卡槽11,从而实现不同型号的钢轨轨面的位置调整。旋转连接块43与勾脚21的外侧铰接,通过旋转角度调节丝杆41,实现角度调节丝杆41的伸缩,从而通过带动勾脚21的移动实现对钢轨左右移动和翻转,达到调节钢轨的左右角度和左右间隙的效果。

下轨面位置调节机构5包括轨底夹紧丝杆51、套设在轨底夹紧丝杆51上的第二支撑块52、设置在轨底夹紧丝杆51末端的顶紧块53。第二支撑块52设置在内凹卡槽11内,通过选择不同位置的内凹卡槽11,从而实现不同型号的钢轨轨底面的位置调整。顶紧块53抵持着钢轨的轨脚面,且在接触面上设置有与轨脚仿形的仿形凹槽(图中未标示)。通过旋转轨底夹紧丝杆51,实现轨底夹紧丝杆51的伸缩,从而通过带动轨脚左右移动,实现轨脚左右位置的精准调整。

主支撑架1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撑脚6,起到稳固对轨架的作用。

本实施例钢轨焊接用对轨架通过设置上轨面角度调节机构和下轨面位置调节机构中的左右丝杆的微量调节来调节钢轨的左右角度和左右间隙;通过设置上下位置调节机构中丝杠的微量调节来调节钢轨端面的上下间隙;这两个调整机构实现了对铁路钢轨焊接时钢轨端面贴合度的精确调整,大大提高了钢轨焊接对轨时的稳定性、方便性和对轨精度,同时也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另外,通过在主支撑架上设置多个与不同型号钢轨对应的内凹卡槽,实现了两个调节机构的位置调整,从而大大提高了对轨架的通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