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粉送丝两用焊机转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7236发布日期:2018-06-05 20:0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型钻具耐磨带自动敷焊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喷粉送丝两用焊机转塔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钻井过程中,产生的磨损极大地降低钻具的使用寿命,钻井中因钻体母端与井壁及其套管壁的摩擦磨损,造成钻体外径不规则变小,降低其抗扭、抗弯强度和金属疲劳寿命,从而造成钻具早期降级、外螺纹接头扭断、内螺纹接头膨胀、刺漏等失效事故,大幅度增加钻井成本。以前,国内许多石油钻杆行业使用等离子喷涂堆焊工艺,由于铁基粉堆焊的表面硬度低,其耐磨性和减摩性都达不到要求;而国内石油企业花巨资从国外引进新型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设备,极大地增加钻井成本。钻具造成的摩擦力根据钻探地层的不同,所钻过程中的钻具母端消耗也不同,在钻具母端喷涂或焊上一层耐磨带,既能有效地防止钻具母端的磨损,由于摩擦的减小因而耐磨带既保护自身钻具的磨损,同时又减少套管壁的磨损;石油钻具在钻井过程中由于磨损而报废或降低使用寿命。

目前,二氧化碳对焊机(箱式移动焊机)是专用于石油钻杆,用CO2焊接电源在钻杆上堆焊数道耐磨材料的专用焊接设备。该焊机主要使用国内知名品牌的焊接电源、送丝机构、水冷焊枪、焊枪摆动机构及三维微调系统、支架、加紧旋转机构、焊接密封房、PLC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具有调节方便,自动化成都高,本机所设备都集中安装在18英尺集箱内、移动方便,成本低;为解决钻具的耐用性和耐磨性,提高敷焊表面的硬度。本实用新型提供喷粉送丝两用焊机转塔装置得到广大油井单位认可,已在各大油井机上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喷粉送丝两用焊机转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喷粉送丝两用焊机转塔装置,包括金属送丝焊接单元、等离子喷粉单元、转塔螺母、转塔塔身和转塔架,所述金属送丝焊接单元包括固定于送丝底架上的送丝口、送丝盘、送丝电机,以及固定于焊枪支板上的送丝焊枪,所述金属送丝焊接单元置于摆动器上;所述等离子喷粉单元包括置于喷粉支架上下升降板上的喷粉电机、喷粉料斗、进气口、送料口、喷粉口;所述摆动器和所述喷粉支架上下升降板分别固定于所述转塔塔身的两端。

所述的转塔塔身的长度为1.5m,可沿水平面360°旋转;所述的转塔架的高度为1.6m。

所述的离子喷粉单元和金属送丝焊接单元通过所述转塔螺母调节所述转塔塔身移动选择等离子喷粉焊或金属送丝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喷粉送丝两用焊机转塔装置可以实现等离子喷粉焊和金属送丝焊两者任意切换,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同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喷粉送丝两用焊机转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送丝口 2、送丝盘 3、送丝电机 4、转塔螺母 5、送丝底架 6、摆动器 7、焊枪支板 8、喷粉支架上下升降板 9、喷粉电机 10、喷粉料斗 11、进气口 12、送料口 13、喷粉口 14、转塔塔身 15、转塔架 16、送丝焊枪。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限制性地说明,目的为了公众更好地理解所述的技术内容。

参见附图1,喷粉送丝两用焊机转塔装置,包括金属送丝焊接单元、等离子喷粉单元、转塔螺母4、转塔塔身14和转塔架15,其中,金属送丝焊接单元包括固定于送丝底架5上的送丝口1、送丝盘2、送丝电机3,以及固定于焊枪支板7上的送丝焊枪16,金属送丝焊接单元置于摆动器6上;等离子喷粉单元包括置于喷粉支架上下升降板8上的喷粉电机9、喷粉料斗10、进气口11、送料口12、喷粉口13;摆动器6和喷粉支架上下升降板8分别固定于转塔塔身14的两端;转塔塔身14的长度为1.5m,可沿水平面360°旋转,转塔架15的高度为1.6m;离子喷粉单元和金属送丝焊接单元通过转塔螺母4调节转塔塔身14移动,实现等离子喷粉焊或金属送丝焊之间相互切换。

喷粉送丝两用焊机转塔装置工作时,首先把转塔架15安装于移动式耐磨带焊机之的集箱内,靠近主机约30公分处并固定;当进行喷粉焊时,松开转塔螺母4调整为喷粉电机9、喷粉料斗10、进气口11、送料口12、喷粉口13组成的等离子喷粉单元,然后移动喷粉支架上下升降板8,对准焊接支体区域,开启喷粉电机9和进气口11送粉进入进料口12中即可等离子喷粉焊;当进行金属送丝焊时松开转塔螺母4并旋转180°,将送丝口1、送丝盘2、送丝电机3对准焊区域,并开启3送丝电机,将送丝盘2中的焊丝送入送丝口1内,人工调整到焊接区域,然后开动焊枪支架摆动器6方即可按照焊接工艺进行金属送丝焊;其中焊接工艺参数为:焊机电压为300-350V,电流为30-35A,摆动角度为0-2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