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翻门框架组合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1249发布日期:2018-06-02 03:43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车厢翻门框架组合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车厢卸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车厢翻门框架组合工装。



背景技术:

集装箱作为当前货物运输的主要储货装置,广泛应用于火车运输、轮船运输及汽车运输等运输领域,现有的集装箱卸货主要是通过翻转的方式完成的,然而在卸货的过程中,由于翻转前需要先打开集装箱的箱门,此时集装箱内的货物会把箱门顶开使得货物泄漏,同时在倾倒过程中箱门打开的速度过快使得货物倾斜堆积出口造成堵塞,并且箱门的过快开口容易造成人员损伤,具有安全隐患,因此,有人设计了一种解决集装箱内货物倾斜的翻门框架。

然而,该翻门框架在生产时,采用的组合焊接方式是直接车间地面上摆放焊接,因此定位不准确,产品质量很可能不达标,而且在焊接时,各零部件的位置容易出现走位,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厢翻门框架组合工装,能够对部件进行准确定位,加快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厢翻门框架组合工装,其关键在于:包括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在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与第三纵梁,其中所述第一纵梁与第三纵梁分别与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的两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与第三纵梁的上表面形成支撑平台,在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的外侧壁、第一纵梁与第三纵梁的内外两侧壁均固定有至少两个挡块,且所述挡块的上部均凸出于所述支撑平台,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与第一纵梁通过挡块围成第一定位区,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与第三纵梁通过挡块围成第二定位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与第三纵梁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与第三纵梁围成日字形结构。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的两侧固定所述挡块,在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一纵梁的连接处、第一横梁与第三纵梁的连接处、第二横梁与第一纵梁的连接处、第二横梁与第三纵梁的连接处固定有所述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纵梁、第三纵梁与挡块以第二纵梁为轴呈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与第三纵梁的厚度为30mm,所述挡块的高度为9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与第三纵梁均采用槽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在生产时,将部件一一摆放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与第三纵梁的上表面形成的支撑平台上,并通过各个挡块进行定位,从而使得各部件定位准确,同时避免了在加工中部件的走位,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加快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车厢翻门框架组合工装,包括第一横梁1与第二横梁2,在所述第一横梁1与第二横梁2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纵梁3、第二纵梁4与第三纵梁5,其中所述第一纵梁3与第三纵梁5分别与第一横梁1与第二横梁2的两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第一纵梁3、第二纵梁4与第三纵梁5的上表面形成支撑平台,在所述第一横梁1与第二横梁2的外侧壁、第一纵梁3与第三纵梁5的内外两侧壁均固定有至少两个挡块6,且所述挡块6的上部均凸出于所述支撑平台,所述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与第一纵梁3通过挡块6围成第一定位区,所述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与第三纵梁5通过挡块6围成第二定位区。

参见附图2,所述第一横梁1与第二横梁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纵梁3、第二纵梁4与第三纵梁5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第一纵梁3、第二纵梁4与第三纵梁5围成日字形结构。

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在所述第一横梁1与第二横梁2的两侧固定所述挡块6,在所述第一横梁1与第一纵梁3的连接处、第一横梁1与第三纵梁5的连接处、第二横梁2与第一纵梁3的连接处、第二横梁2与第三纵梁5的连接处固定有所述挡块6。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梁3、第三纵梁5与挡块6以第二纵梁4为轴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第一纵梁3、第二纵梁4与第三纵梁5的厚度为30mm,所述挡块6的高度为90mm。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第一纵梁3、第二纵梁4与第三纵梁5均采用槽钢制成。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与第一纵梁3、第二纵梁4、第三纵梁5相互垂直,且保证组合后的支撑平台水平,同时在本工装的表面喷砂除锈,并涂环氧底漆两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