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片装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2039发布日期:2018-08-07 23:09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片装管装置,尤其涉及弹片装管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弹片装管机需要人工装管,费时费力。此外,弹片装配位置不稳定影响装配质量。当弹片落入管中时,由于距离较大,容易产生弹片翻转的情况。当管中弹片装满时,工作人员无法时刻监控,弹片装管机依然运作,造成资源浪费、效率底等问题。

鉴于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有效防止弹片落入管中时发生翻转的弹片装管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弹片装管机包括机台、震动盘、与震动盘相连的出料轨道和位于出料轨道出口下方的出料管,还包括光电感应系统,所述光电感应系统包括位于出料轨道出口两侧的光电传感器、伸入出料管并通向出料轨道出口处的顶针和通过螺杆与顶针相连的伺服电机。

进一步的是:所述伺服电机设置有自动断电装置。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提醒装置,所述提醒装置与光电传感器相连。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收纳盒,所述收纳盒与出料轨道出口相连,收纳盒面向出料轨道出口的一面为空穴。

进一步的是:所述收纳盒为透明塑料,所述收纳盒设置有与收纳盒卡接的盒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防止弹片落入管中时发生翻转,提示工作人员更换出料管,自动断电避免浪费,防止弹片从出料轨道出口弹出机台,便于重新对弹出弹片进行装管。

附图说明

图1为弹片装管机示意图。

图2为弹片装管机俯视图示意图。

图3为光电感应系统框图示意图。

图4为弹片装管机局部俯视图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机台1、震动盘2、光电传感器3、伺服电机4、提醒装置5、出料轨道6、顶针7、自动断电装置8、收纳盒9、光电感应系统10、出料管11、盒盖12、底座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弹片装管机示意图和图3所示的光电感应系统框图示意图,弹片装管机包括机台1、震动盘2、与震动盘2相连的出料轨道6和位于出料轨道6出口下方的出料管11,还包括光电感应系统10,所述光电感应系统10包括位于出料轨道6出口两侧的光电传感器3、伸入出料管11并通向出料轨道6出口的顶针7和通过螺杆与顶针7相连的伺服电机4。弹片通过与震动盘2相连的出料轨道6出口时,弹片挡住两侧光电传感器3的光线,伺服电机4接收信号拉动伺服电机4上的螺杆下降0.5mm,螺杆与顶针7固定连接,螺杆与顶针7可以是焊接,顶针7也下降0.5mm,落入出料管11的弹片的落入距离也为0.5mm。弹片落入出料管11的距离极大缩小,有效防止弹片落入出料管11时因空间大而产生翻转的情况。

如图3所示的光电感应系统框图示意图,所述伺服电机4设置有自动断电装置10。正常工作情况下,弹片连续不断从出料轨道6落入出料管11,挡住两侧光电传感器3的光线的时间间隔在0.1秒~0.3秒之间。当出料管11内装满弹片时,伺服电机的螺杆下降到底端,顶针7无法再下降,位于出料轨道6出口的弹片无法下落至出料管11,该弹片挡住两侧光电传感器3的光线的时间超过0.3秒,触发自动断电装置10,伺服电机4停机。此外,当震动盘2内弹片减少或没有时,两侧光电传感器3长时间检测不到弹片,当两侧光电传感器3没有被挡住光线的时间超过0.3秒,也会触发自动断电装置10,伺服电机4停机。

如图3所示的光电感应系统框图示意图,还包括提醒装置5,所述提醒装置5与光电传感器3相连。当出料管11内装满弹片时,伺服电机的螺杆下降到底端,顶针7无法再下降,位于出料轨道6出口的弹片无法下落至出料管11,该弹片挡住两侧光电传感器3的光线的时间超过0.3秒,触发提醒装置5,提醒工作人员更换出料管11。

如图2所示弹片装管机俯视图示意图,还包括收纳盒9,所述收纳盒9与出料轨道6出口相连,收纳盒9用于接收未能落入出料管11内而飞出的弹片。当弹片因惯性过大未能准确落入出料管11内时,为防止弹片飞出机台1外造成损失,在出料轨道6出口设置收纳盒9,收纳盒9面向出料轨道6出口的一侧为空穴,未能落入出料管11内的弹片经过空穴聚集在收纳盒9内便于收集。

如图2所示弹片装管机俯视图示意图和图4所示弹片装管机局部俯视图示意图,所述收纳盒9为透明塑料,所述收纳盒9设置有与收纳盒9卡接的盒盖12。盒盖12通过收纳盒9卡接在与出料轨道6相连的底座13上,底座13两侧设置有卡口,盒盖12与底座13两侧卡口卡接从而使盒盖12与收纳盒9卡接。弹片装管机停机或者收纳盒9内装满弹片时,从下而上抽出盒盖12,将所有弹片取出重新导入震动盘2内,重新对弹片进行装管。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