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导轨结构改进的移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4237发布日期:2018-07-17 23:1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加工中心领域,尤其是一种上导轨结构改进的移门。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

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械零件加工企业,特别是汽车发动机零件制造生产企业在制造生产过程中会大量用到该设备,该设备生产节拍很紧凑,现有的移门上导轨结构为“n”型结构。

移门上导轨结构在移门的上部位采用滑轮及“n”型导轨实现直线运动。现有的这种结构由于在生产及运输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震动或撞击时,会引起移门产生脱轨及卡死现象,一旦出现需要工维修,这种工作需要停止设备操作,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还脏,导致了生产节拍的不稳定,影响整条流水线的生产。

本实用新型旨在研发一种高效、不易脱轨的移门导轨结构,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减少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上导轨结构改进的移门。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上导轨结构改进的移门,包括:移门、设于移门顶部的滚轮以及与滚轮相匹配的上导轨,所述的上导轨上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限制滚轮在上导轨内上下活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上导轨上设限位机构,通过限位机构限定滚轮在上导轨内上下移动,可有效避免移门脱轨或卡死,保证作业安全的同时可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所述的限位机构为分设于上导轨两侧面下部的凹形结构,所述凹形结构形成的空腔容纳滚轮来回滑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限位机构设为分设于上导轨两侧面下部的凹形结构,结构简单,限位效果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限定,所述凹形结构形成的空腔,其高度比滚轮高度高0.5-0.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的上导轨内壁与滚轮接触位置设消音棉。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的上导轨两侧面底部的间距小于滚轮宽度0.8-1.5c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导轨结构改进的移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通过在上导轨上设限位机构,通过限位机构限定滚轮在上导轨内上下移动,可有效避免移门脱轨或卡死,保证作业安全的同时可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限位机构设为分设于上导轨两侧面下部的凹形结构,结构简单,通过简单加工即可实现,节约企业成本且限位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导轨内壁与滚轮接触位置设消音棉,可减少滚轮在导轨中滑动产生的噪音,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上导轨结构改进的移门,包括:移门1、设于移门1顶部的滚轮2以及与滚轮2相匹配的上导轨3,所述的上导轨3上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限制滚轮2在上导轨3内上下活动。

实施例1

一种上导轨结构改进的移门,包括:移门1、设于移门1顶部的滚轮2以及与滚轮2相匹配的上导轨3,所述的上导轨3上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限为分设于上导轨3两侧面下部的凹形结构31,所述凹形结构31形成的空腔容纳滚轮2来回滑动,凹形结构31形成的空腔,其高度比滚轮2高度高0.5-0.8mm限制滚轮2在上导轨3内上下活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上导轨3上设限位机构,通过限位机构限定滚轮2在上导轨3内上下移动,可有效避免移门1脱轨或卡死,保证作业安全的同时可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实施例2

所述的上导轨3内壁与滚轮2接触位置设消音棉;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导轨3内壁与滚轮2接触位置设消音棉,可有效改善工作环境。

实施例3

所述的上导轨3两侧面底部的间距小于滚轮2宽度0.8-1.5cm,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导轨3两侧面底部的间距限制为小于滚轮2宽度0.8-1.5cm,可 有效避免移门1脱轨现象的发生,提高工作安全性。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