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边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2699发布日期:2018-06-30 02:2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边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分体式边梁。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焊缝的出现,增强边梁的强度,业内普遍采用现有一体式边梁设计,一体式边梁通过折弯机进行折弯成型,焊缝得到了减少,但是本应该减少工序提高效率的举措由于需通过两次更换轮摸折三道弯成型,造成实际生产中生产效率反而下降,同时由于折弯难度大,工人操作难,实践中很容易造成边梁扭曲,一旦边梁扭曲,就需通过多个边梁压紧器才能校正边梁扭曲,非常的浪费时间,大大拖累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分体式边梁,在保证边梁整体强度的要求下解决一体式边梁制作工艺复杂,边梁易扭曲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所述边梁包括前段边梁和后段边梁,所述前段边梁总体呈“L”形,所述前段边梁弯折处为圆滑弧形且两端部分别连接一长边和一短边,所述长边和短边的延长线相互垂直,所述前段边梁一次折弯成型,所述后段边梁由一短竖杆、一长竖杆和一长横杆构成“F”形,所述短竖杆一端部与长横杆一端部焊接,所述长竖杆一端部与长横杆焊接,所述短竖杆与长竖杆相互平行,所述短竖杆与长竖杆距离10~15cm,所述短竖杆与长竖杆的高度差等于前段边梁的厚度,所述长边远离弯折处的一端与长竖杆远离长横杆的一端通过一对螺栓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短竖杆远离长横杆的一端与长边通过一对螺栓螺母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长横杆远离短竖杆的一端端部两侧面设置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边梁的分体,解决了边梁的多次更换轮摸及多道折弯,取消了边梁压紧器,同时又保证了边梁扭曲的现象,后端边梁则为直段,无需折弯,从工装的角度来看又省工装的压紧器及偏心轴的数量和定位,整个过程提高生产的效率,还保证了车架的强度,降低了车架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至图3给出,边梁100,所述边梁100包括前段边梁1和后段边梁2,所述前段边梁1总体呈“L”形,所述前段边梁1弯折处为圆滑弧形且两端部分别连接一长边102和一短边101,所述长边102和短边101的延长线相互垂直,所述前段边梁1一次折弯成型,所述后段边梁2由一短竖杆201、一长竖杆202和一长横杆203构成“F”形,所述短竖杆201一端部与长横杆203一端部焊接,所述长竖杆202一端部与长横杆203焊接,所述短竖杆201与长竖杆202相互平行,所述短竖杆201与长竖杆202距离10~15cm,所述短竖杆201与长竖杆202的高度差等于前段边梁1的厚度,所述L形前段边梁1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所示平放,所述F形后段边梁2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竖放且带有短竖杆201和长竖杆202的一端朝下,所述长边102远离弯折处的一端与长竖杆202远离长横杆203的一端通过一对螺栓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短竖杆201远离长横杆203的一端与长边102通过一对螺栓螺母固定连接,前段边梁1与后段边梁2组合为一个完整的边梁,并可通过成对的螺栓螺母拆卸,生产过程中前段边梁1仅需3个高度较低的限位块进行固定,后段边梁2仅需两个高度较高的限位块进行固定,节省工装的压紧器及偏心轴的数量和定位,所述长横杆203远离短竖杆201的一端端部两侧面设置有通孔3,通孔3用于边梁安装在车体上时与其他部件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边梁的分体,解决了边梁的多次更换轮摸及多道折弯,取消了边梁压紧器,同时又保证了边梁扭曲的现象,后端边梁则为直段,无需折弯,从工装的角度来看又省工装的压紧器及偏心轴的数量和定位,整个过程提高生产的效率,还保证了车架的强度,降低了车架的成本。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