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装配设备上的分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6246发布日期:2018-06-19 20:3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装配设备上的分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轴承装配设备上的分选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轴承在进行装配保持架前,需要进行分球,而分球前,其一般轴承中的滚珠是挤在一起,其输送至压紧机构处,通过归拢弧形压紧部伸入轴承的空缺处,将所有滚珠归拢靠近,而当输送的轴承的钢球对着归拢弧形压紧部时,通过归拢弧形压紧部压降时容易直接磕碰滚珠,容易使滚珠和归拢弧形压紧部受损,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轴承装配设备上的分选装置,它可以自动将轴承旋转,保证移动至归拢弧形压紧部处的轴承处具有空位,从而保证归拢弧形压紧块下降时不会直接敲击滚珠,使得其不容易损伤,归拢弧形压紧块也不容易破裂,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轴承装配设备上的分选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板的左侧设有纵向设置的输送机构;

机架的顶板的中部具有横向输送机构,横向输送机构的前后两侧的机架的顶板上固定导向板,后方的导向板的后方的机架的顶板上固定有压紧机构和分球机构,压紧机构在分球机构的左侧,压紧机构和分球机构均与两个导向板上设有的加工工位相对应;

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带的左侧和右侧的机架的顶板的顶面上均固定有边部导向块,两个边部导向块的边部处于输送带的左侧边和右侧边的上方,两个导向板处于右侧的边部导向块的前壁面,两个导向板之间形成输送通道,后方的导向板固定在右侧的边部导向块的前壁面上,输送通道的左端对着输送带,前方的导向板的左端具有延伸部,延伸部处于输送带的前部的上方,延伸部的前壁面上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右侧壁上固定有进料气缸,进料气缸的推杆穿过连接板并固定有向后延伸的主进料板,主进料板的后端的右侧壁上固定有推动块,推动块处于输送带的左侧并对着输送通道;

所述输送通道的两侧的两个导向板的内侧壁的中部具有输送导向槽,输送导向槽的底面具有多个定位凹槽,两个导向板的前后对应的定位凹槽组成多个加工工位,由左向右排序,第一个加工工位为调整工位,第二个加工工位为压紧工位,第三个加工工位为分球工位,压紧工位与压紧机构相对应,分球工位与分球机构相对应;

所述调整工位处的前方的导向板的定位凹槽处的输送导向槽的侧壁上具有通槽,前方的导向板的前部的机架的顶板上固定有调节架,调节架的顶板的底面固定有调节电机,调节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调节架的顶板并固定有调节轮,调节轮部分插套在通槽中并靠近定位凹槽的上方;

所述右侧的边部导向块的右侧壁上固定有感应支撑架,感应支撑架上固定有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的感应端与调整工位处的机架的顶板上固定有光源发射器的发射端相对应。

所述推动块的右端中部具有三角凹孔。

所述主进料板上固定有横向导杆,横向导杆插套在连接板上固定有的导向套中。

所述调节轮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弹性层。

所述横向输送机构包括移动底板,移动底板的底面的中部的前部和后部均固定有移动块,移动块的底面具有滑槽,机架的顶板的顶面固定有的横向滑轨插套在滑槽中,移动底板的前侧壁上固定有推动块,机架的顶板的前部顶面固定有移动气缸,移动气缸的推杆固定在推动块上;

所述移动底板的底面中部固定有两个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推杆穿过移动底板并固定有升降板,升降板的顶面固定有与加工工位相对应的夹持块组件;

所述夹持块组件包括两个弧形块,两个弧形块的底面固定在升降板上,两个弧形块之间的升降板的顶面固定有中心圆柱,两个弧形块的相对的内侧壁上具有弧形卡槽。

所述压紧机构和分球机构均包括支撑座,支撑座固定在机架的顶板上,支撑座的顶板的前部处于对应的夹持块组件的正上方,支撑座的顶板的前部顶面固定有主升降气缸,主升降气缸的推杆穿过支撑座的顶板并固定有固定块;

压紧机构的固定块的底面固定有归拢环形块,归拢环形块的一侧底面具有向下眼的归拢弧形压紧部;

分球机构的固定块底面固定有多个分球杆。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

它可以自动将轴承旋转,保证移动至归拢弧形压紧部处的轴承处具有空位,从而保证归拢弧形压紧块下降时不会直接敲击滚珠,使得其不容易损伤,归拢弧形压紧块也不容易破裂,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输送机构与压紧机构、分球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轮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如图1至3所示,一种轴承装配设备上的分选装置,包括机架10,所述机架10的顶板的左侧设有纵向设置的输送机构20;

机架10的顶板的中部具有横向输送机构30,横向输送机构30的前后两侧的机架10的顶板上固定导向板11,后方的导向板11的后方的机架10的顶板上固定有压紧机构40和分球机构50,压紧机构40在分球机构50的左侧,压紧机构40和分球机构50均与两个导向板11上设有的加工工位相对应;

所述输送机构20的输送带21的左侧和右侧的机架10的顶板的顶面上均固定有边部导向块12,两个边部导向块12的边部处于输送带21的左侧边和右侧边的上方,两个导向板11处于右侧的边部导向块12的前壁面,两个导向板11之间形成输送通道,后方的导向板11固定在右侧的边部导向块12的前壁面上,输送通道的左端对着输送带21,前方的导向板11的左端具有延伸部111,延伸部111处于输送带21的前部的上方,延伸部111的前壁面上固定有连接板112,连接板112的右侧壁上固定有进料气缸113,进料气缸113的推杆穿过连接板112并固定有向后延伸的主进料板114,主进料板114的后端的右侧壁上固定有推动块115,推动块115处于输送带21的左侧并对着输送通道;

所述输送通道的两侧的两个导向板11的内侧壁的中部具有输送导向槽13,输送导向槽13的底面具有多个定位凹槽14,两个导向板11的前后对应的定位凹槽14组成多个加工工位,由左向右排序,第一个加工工位为调整工位,第二个加工工位为压紧工位,第三个加工工位为分球工位,压紧工位与压紧机构40相对应,分球工位与分球机构50相对应;

所述调整工位处的前方的导向板11的定位凹槽14处的输送导向槽13的侧壁上具有通槽131,前方的导向板11的前部的机架10的顶板上固定有调节架15,调节架15的顶板的底面固定有调节电机16,调节电机16的输出轴穿过调节架15的顶板并固定有调节轮17,调节轮17部分插套在通槽131中并靠近定位凹槽14的上方;

所述右侧的边部导向块12的右侧壁上固定有感应支撑架121,感应支撑架121上固定有光纤传感器122,光纤传感器122的感应端与调整工位处的机架10的顶板上固定有光源发射器18的发射端相对应。

进一步的说,所述推动块115的右端中部具有三角凹孔116。

进一步的说,所述主进料板114上固定有横向导杆117,横向导杆117插套在连接板112上固定有的导向套118中。

进一步的说,所述调节轮17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弹性层171。

进一步的说,所述横向输送机构30包括移动底板31,移动底板31的底面的中部的前部和后部均固定有移动块32,移动块32的底面具有滑槽,机架10的顶板的顶面固定有的横向滑轨33插套在滑槽中,移动底板31的前侧壁上固定有推动块34,推动块34的前端伸出前部的导向板11的底部具有的横向滑槽,机架10的顶板的前部顶面固定有移动气缸35,移动气缸35的推杆固定在推动块34上;

所述移动底板31的底面中部固定有两个升降气缸36,升降气缸36的推杆穿过移动底板31并固定有升降板37,升降板37的顶面固定有与加工工位相对应的夹持块组件38;

所述夹持块组件38包括两个弧形块381,两个弧形块381的底面固定在升降板37上,两个弧形块381之间的升降板37的顶面固定有中心圆柱382,两个弧形块381的相对的内侧壁上具有弧形卡槽383。

进一步的说,所述压紧机构40和分球机构50均包括支撑座41,支撑座41固定在机架10的顶板上,支撑座41的顶板的前部处于对应的夹持块组件38的正上方,支撑座41的顶板的前部顶面固定有主升降气缸42,主升降气缸42的推杆穿过支撑座41的顶板并固定有固定块43;

压紧机构40的固定块43的底面固定有归拢环形块44,归拢环形块44的一侧底面具有向下眼的归拢弧形压紧部45;

分球机构50的固定块43底面固定有多个分球杆51。

输送机构20为现有常用的驱动电机电动辊体转动,实现输送带21转动的机构,此机构为现有机构,不再详述,同理,压紧机构40和分球机构50也为现有轴承加工中常用机构,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安装了滚珠的轴承加工件100放置在输送带21的后端处,通过输送带21运行,将轴承加工件100移动并压靠在延伸部111处,然后,通过进料气缸113的推杆回缩,使得推动块115推动将轴承加工件100沿着两个输送导向槽13进入输送通道中并处于第一加工工位中,轴承加工件100插套在对应的定位凹槽14中,此时轴承加工件100的外圈和内圈之间的沟道处设置的滚珠不处于光纤传感器122的感应端的正下方时,光纤传感器122的感应端可以感应到足够的光源发射器18的光亮,从而可以检测位置正确,此时轴承加工件100不需要转动,而当滚珠处于光纤传感器122的感应端的正下方时,光纤传感器122的感应端不能感应到足够的光源发射器18的光亮时,就控制调节电机16运行,通过调节轮17转动从而带动轴承加工件100转动,使得滚珠不处于光纤传感器122的感应端的正下方,然后,通过移动气缸35的推杆推动,从而将移动底板31向左移动,使得最左端的夹持块组件38处于轴承加工件100的正下方,然后,通过升降气缸36的推杆推动,从而升降板37提升,轴承加工件100插套在最左端的夹持块组件38的两个弧形块381的弧形卡槽383中并压靠在弧形卡槽383的底面上,然后,移动气缸35的推杆回缩,将轴承加工件100移动至第二个加工工位处的定位凹槽14中,然后,升降气缸36的推杆回缩,此时,归拢弧形压紧部45对着轴承加工件100的空位,然后,压紧机构40的主升降气缸42的推杆下降,使得归拢弧形压紧部45伸入空位中,并压紧其他滚珠,使得所有的滚珠挤压靠在一起,完成归拢,然后,与之前一样,将此轴承加工件100移动至第三个加工工位处的定位凹槽14中,通过分球机构50的主升降气缸42的推杆下降,通过分球杆51将钢球分开,非常方便,其位置精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