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9009发布日期:2018-07-10 22:5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刀具。



背景技术:

在工件的生产加工中,经常需要对工件加工出多个通孔,其中一些圆通孔对尺寸和外观要求非常严格,有的工件需要在通孔的正反面都加工出倒角,传统的加工方法是使用刀具先在工件的一面进行倒角加工,再将工件翻转,然后对通孔另一面进行倒角加工,工序较多,并且,传统的刀具功能较为单一,工件的加工过程中需要频繁的装刀和换刀,整体加工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快速加工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加工工序少、加工效率高的刀具。

一种刀具,包括:

刀柄;

刀颈,与所述刀柄连接;

刀头,所述刀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倒角部、切削部及第二倒角部,所述第一倒角部用于对工件上的通孔的底面倒角,所述第一倒角部与所述刀颈的一端连接且呈上小下大的锥台状,所述第一倒角部顶面的直径等于所述刀颈的直径,所述切削部呈圆柱状并用于对工件加工T型槽,所述切削部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倒角部底面的直径,所述第二倒角部呈上大下小的圆锥状并用于对工件上的通孔的顶面倒角,所述第二倒角部顶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切削部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倒角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倒角部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倒角部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倒角部的长度均大于所述切削部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倒角部顶面的直径大于所述刀颈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柄的直径为4mm,所述第二倒角部顶面的直径为2.5mm,所述切削部的直径为3.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倒角部的高度为0.85mm,所述第二倒角部的高度为1.2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倒角部的锥角等于所述第二倒角部的锥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倒角部的锥角为9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柄与所述刀颈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倒角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倒角部的锥角为锐角。

上述刀具,刀头设置有对通孔两端面分别进行倒角的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并且刀头还设置有用于对工件加工出T型槽的切削部,能一次性完成通孔倒角的加工及工件侧壁T型槽的加工,有效减少刀具数量和加工成本,能减少装刀和换刀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同时可降低刀具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刀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利用图1所示刀具对通孔底面进行倒角的加工示意图;

图4为利用图1所示刀具对通孔顶面进行倒角的加工示意图;

图5为利用图1所示刀具对工件侧壁加工T型槽的加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2,根据一实施例提供的刀具10,包括依次连接的刀柄11、刀颈12及刀头13。

结合参阅图1至图5,刀柄11、刀颈12及刀头13三者为同轴设置,刀颈12的直径小于刀柄11的直径,刀颈12的长度大于刀头13整体的长度,刀颈12的长度大于工件20上的通孔200的深度。刀头13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且同轴设置的第一倒角部131、切削部133及第二倒角部132,刀头13的横截面呈纺锤状,即中间大两头小。切削部133位于第一倒角部131与第二倒角部132之间,第一倒角部131呈上小下大的锥台状,切削部133呈圆柱状,切削部133的直径小于通孔200的直径,第二倒角部132呈上大下小的圆锥状。第一倒角部131与刀颈12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倒角部131顶面的直径等于刀颈12的直径,第二倒角部132顶面的直径小于切削部133的直径。工件20完成钻孔后,使用该刀具10进行倒角时,可先对通孔200底端处的边缘进行倒角加工,然后刀具10上升至预定位置,对通孔200顶端处的边缘进行倒角加工,如此,使用同一刀具即可完成通孔200上、下两端面的倒角加工,无需将工件20翻转,并且刀头13上的切削部133能在工件20的侧壁加工出T型槽201,也可以在通孔200内壁加工出T型槽201,能节省工序及减少刀具的数量,提高加工效率,同时也能减少刀具的管理工作。

工件20可以但不仅限是电子产品的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上有多处通孔需要进行上下倒角加工,侧壁预定位置需加工T型槽。刀柄11可采用不锈钢材质,刀柄11用于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外部驱动机构带动刀柄11升降、旋转以及平移。刀柄11还可设置有与外部驱动机构卡合配合的卡持部(图未示)。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倒角部131的高度设置为大于第二倒角部132的高度。第一倒角部131的锥角β1可设置为与第二倒角部132的锥角β2相等,例如,第一倒角部131的锥角β1和第二倒角部132的锥角β2均设置为90度,使用该刀具10可对通孔200的上下两端面分别倒C角。两者的锥角均设置为90度时,对工件20的侧壁加工T型槽201后,该T型槽201的横截面为缺少较长的底边的直角梯形。可以理解,第一倒角部131的锥角β1和第二倒角部132的锥角β2也可以设置为不相等。

第一倒角部131的高度和第二倒角部132的高度设置为均大于切削部133的高度。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倒角部131的高度为0.85mm,第二倒角部132的高度为1.25mm,切削部133的高度为0.5mm。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倒角部132顶面的直径设置为大于刀颈12的直径,例如,刀颈12的直径设置为1.8mm,第二倒角部132顶面的直径设置为2.5mm,切削部133的直径设置为3.5mm。

刀柄11与刀颈12的连接处可设置有第三倒角部110,该第三倒角部110可对工件20上的阶梯孔的最顶面进行倒角加工,该第三倒角部110的锥角可设置为锐角,例如设置为60度、80度等。

请参阅图1、图2,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刀具10整体长度为50mm,刀柄11的长度大于刀颈12的长度,刀柄11的直径为4mm,刀颈12的长度为10.5mm,刀颈12的直径为1.8mm,切削部133的直径为3.5mm、高度为0.5mm,第一倒角部131顶面的直径为2.5mm,第一倒角部131的高度为0.85mm,第二倒角部132的高度为1.25mm,第一倒角部131的锥角和第二倒角部132的锥角均设置为90度。

上述刀具,刀头设置有对通孔两端面分别进行倒角的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并且刀头还设置有用于对工件加工出T型槽的切削部,能一次性完成通孔倒角的加工及工件侧壁T型槽的加工,有效减少刀具数量和加工成本,能减少装刀和换刀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同时可降低刀具管理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