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杆固定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5984发布日期:2018-09-01 03:59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切削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刀杆固定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内孔加工是车削加工中的重要加工形式,需要刀杆伸到工件内部,相对于外圆加工难度大,刀杆悬深长,生产人员无法实时观察到孔内详细作业情况。现有刀杆装夹方式多为孔轴的间隙配合,辅以螺钉压紧的方式固定,刀杆与刀座间间隙不能完全消除,当刀杆受到的切削力达到一定值,刀杆将会在间隙内产生振动,造成刀具磨损、破损,影响孔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刀杆固定夹持装置,能够消除刀杆与刀座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刀杆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振动造成刀具磨损、破损和影响孔的加工精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刀杆固定夹持装置,包括:刀座座体、第一弹性体、第二弹性体和调节部件。刀杆布置在刀座座体内。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依次套设于刀杆上位于刀座座体内的部分外周,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具有形成配合的部分,并且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能够相对刀杆转动。调节部件套设于刀杆上靠近第二弹性体的一端,并且调节部件在刀座座体内能够轴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弹性体径向张开和第一弹性体径向收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刀杆固定夹持装置,通过调整调节部件沿刀杆轴向移动控制第二弹性体与第一弹性体之间的挤压力,使得套设在刀杆上的第二弹性体径向张开,从而一方面使得第二弹性体与刀座座体内壁紧紧配合,另一方面压缩第一弹性体,使得第一弹性体受挤压力作用径向收缩紧紧抱住刀杆,保证切削负荷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且使得刀杆与刀座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体实现面接触,因此能够消除现有技术中由于刀杆与刀座之间的间隙造成的刀杆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振动造成刀具磨损、破损和影响孔的加工精度的问题和增强整个刀具系统的刚性和强度。另外,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能够起到减震功能,因此在调节部件的控制下能够进一步防止刀杆轴向移动和径向跳动,同时保证刀杆与刀座座体之间的同轴度,增强了整个刀具系统的刚性和强度,从而提高孔的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行如下所述的进一步地改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刀杆固定夹持装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互相配合沿刀杆轴向相间布置若干组。通过设置多组互相配合的弹性体,可以增加第二弹性体与刀座座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增加第一弹性体与刀杆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整个刀具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体上与第二弹性体上形成配合的部分构造为外凸的锥面,第二弹性体上对应设置内凹的锥面。通过锥面互相配合的连接形式,可以提高弹性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外凸的锥面的锥角和内凹的锥面的锥角均为45度。设置成45度的锥角可以提高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的配合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轴向通槽。通过在弹性体上设置轴向通槽,可以增加弹性体的弹性从而进一步确保弹性体在受到调节部件的挤压力作用下分别与刀杆和刀座座体连接稳定可靠。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刀杆固定夹持装置,调节部件与第二弹性体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体。第三弹性体套设于刀杆上,并且第三弹性体具有分别与第二弹性体和调节部件形成配合的部分。通过设置第三弹性体,可以进一步使得刀杆与刀座座体的安装更加稳定可靠,并且增加的第三弹性体与调节部件的配合,可以简化调节部件的结构,使得调节部件的操作简单便捷。

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弹性体上与第二弹性体形成配合的部分构造为外凸的锥面。通过锥面互相配合的连接形式,可以提高弹性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弹性体上与调节部件形成配合的部分构造为平面。通过平面配合的方式,有利于施加在调节部件上的力传递到第三弹性体上,从而有利于第二弹性体的张开和第一弹性体的收缩。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刀杆固定夹持装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调节部件包括螺栓,螺栓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刀座座体内壁设有能够与外螺纹形成配合的内螺纹。调节部件与刀座座体设置成螺纹连接的形式,使得整个刀杆固定夹持装置结构简单,并且使得调节部件的操作简单便捷。

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弹性体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轴向通槽。通过在弹性体上设置轴向通槽,可以增加弹性体的弹性从而进一步确保弹性体在受到调节部件的挤压力作用下分别与刀杆和刀座座体连接稳定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消除刀杆与刀座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刀杆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振动造成刀具磨损、破损和影响孔的加工精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杆固定夹持装置;

图2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座座体;

图3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体;

图4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弹性体;

图5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弹性体。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杆固定夹持装置10。图2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座座体1。图3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体2。图4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弹性体3。图5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弹性体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刀杆固定夹持装置10包括:刀座座体1、第一弹性体2、第二弹性体3和调节部件5。刀杆6布置在刀座座体1内。第一弹性体2和第二弹性体3依次套设于刀杆6上位于刀座座体1内的部分外周,第一弹性体2和第二弹性体3具有形成配合的部分,并且第一弹性体2和第二弹性体3能够相对刀杆转动。调节部件5套设于刀杆6上靠近第二弹性体3的一端,并且调节部件5在刀座座体1内能够轴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弹性体3径向张开和第一弹性体2径向收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杆固定夹持装置通过调整调节部件沿刀杆轴向移动控制第二弹性体与第一弹性体之间的挤压力,使得套设在刀杆上的第二弹性体径向张开,从而一方面使得第二弹性体与刀座座体内壁紧紧配合,另一方面压缩第一弹性体,使得第一弹性体受挤压力作用径向收缩紧紧抱住刀杆,保证切削负荷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且使得刀杆与刀座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体实现面接触,因此能够消除现有技术中由于刀杆与刀座之间的间隙造成的刀杆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振动造成刀具磨损、破损和影响孔的加工精度的问题和增强整个刀具系统的刚性和强度。另外,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能够起到减震功能,因此在调节部件的控制下能够进一步防止刀杆轴向移动和径向跳动,同时保证刀杆与刀座座体之间的同轴度,增强了整个刀具系统的刚性和强度,从而提高孔的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刀杆固定夹持装置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弹性体2和第二弹性体3互相配合沿刀杆6轴向相间布置若干组。通过设置多组互相配合的弹性体,可以增加第二弹性体与刀座座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增加第一弹性体与刀杆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整个刀具系统更加稳定可靠。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杆固定夹持装置,调节部件5与第二弹性体3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体4。第三弹性体4套设于刀杆6上,并且第三弹性体4具有分别与第二弹性体3和调节部件5形成配合的部分。通过设置第三弹性体,可以进一步使得刀杆与刀座座体的安装更加稳定可靠,并且增加的第三弹性体与调节部件的配合,可以简化调节部件的结构,使得调节部件的操作简单便捷。

具体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体2上与第二弹性体3上形成配合的部分构造为外凸的锥面,第二弹性体3上对应设置内凹的锥面。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三弹性体4上与第二弹性体3形成配合的部分构造为外凸的锥面。通过锥面互相配合的连接形式,可以提高弹性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外凸的锥面的锥角和内凹的锥面的锥角均为45度。设置成45度的锥角可以提高弹性体之间的配合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三弹性体4上与调节部件5形成配合的部分构造为平面。通过平面配合的方式,有利于施加在调节部件上的力传递到第三弹性体上,从而有利于第二弹性体的张开和第一弹性体的收缩。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体2、第二弹性体3和第三弹性体4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轴向通槽7。通过在弹性体上设置轴向通槽,可以增加弹性体的弹性从而进一步确保弹性体在受到调节部件的挤压力作用下分别与刀杆和刀座座体连接稳定可靠。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杆固定夹持装置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调节部件5包括紧固螺栓51,紧固螺栓51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刀座座体1内壁设有能够与外螺纹形成配合的内螺纹。调节部件与刀座座体设置成螺纹连接的形式,使得整个刀杆固定夹持装置结构简单,并且使得调节部件的操作简单便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杆固定夹持装置10的使用方法如下:

根据需要加工的孔的长径比,调整刀杆6的悬伸量,确定刀杆6装入刀座座体1的位置。依次把第一弹性体、第二弹性体和第三弹性体装入刀座座体1内,第一弹性体2其中一个端面与刀座座体1内安装孔的其中一个端面配合,并且保证第一弹性体2、第二弹性体3和第三弹性体4的锥面与刀杆6配合处稍留有间隙,装配后刀杆6与第一弹性体2、第二弹性体3和第三弹性体4能够相对转动,防止提前抱紧。刀座座体1的末端内壁加工有内螺纹,紧固螺栓51外表面加工外螺纹,两者通过螺纹进行联接。紧固螺栓51的一端紧紧顶住第三弹性体4的一端,通过控制紧固螺栓51旋入长度控制弹性体与弹性体间的挤压力,从而控制弹性体与刀杆之间的作用力。当紧固螺栓51施加到第三弹性体4上作用力增大时,作用力沿锥面竖直方向作用在刀杆6上,水平方向作用在第二弹性体3上,依次通过锥面配合进行力的传递。第二弹性体在挤压力作用下径向张开,一方面与刀座座体1紧紧配合,另一方面压缩第一弹性体2。第一弹性体受挤压力作用径向收缩紧紧抱住刀杆,保证切削负荷沿整个刀具系统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杆固定夹持装置10,弹性体间为锥面配合,并且沿圆周方向消除了刀杆与刀座座体之间的间隙,且弹性体分别施加给刀杆和刀座座体的径向夹持力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因此能够消除现有技术中由于刀杆与刀座之间的间隙造成的刀杆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振动造成刀具磨损、破损和影响孔的加工精度的问题和增强整个刀具系统的刚性和强度。另外,弹性体和弹性体能够起到减震功能,因此在紧固螺栓的控制下能够进一步防止刀杆轴向移动和径向跳动,同时保证刀杆与刀座座体之间的同轴度,增强了整个刀具系统的刚性和强度,从而提高孔的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刀杆固定夹持装置能够消除刀杆与刀座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刀杆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振动造成刀具磨损、破损和影响孔的加工精度的问题。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