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圈校直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3197发布日期:2018-11-13 21:22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齿圈校直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圈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齿圈校直工装。



背景技术:

大直径齿圈(如YDS30系列齿圈)因产品外形尺寸大且壁厚薄,经过热处理后产品变形很大,普遍导致内孔圆度>0.3mm,产品端面平面度>0.2mm,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只有增加产品热后的车加工和磨齿工序余量,从而降低了加工效率且造成成本上的浪费。

经过分析发现产品变形主要方向是在产品大内孔端,大内孔端因变形后造成产品端面平面度超差和外圆变形。针对这个问题,CN 105268781A公开了一种齿圈淬火变形检测校正系统,其包括检测单元、装卸料单元和校正单元,检测单元包括支架台、旋转平台、电控定位装置和感传感器等;装卸料单元包括旋转料爪装置、待检料放置装置和合格料放置装置,校正单元包括校正工作台、定位轴和敲击锤等;本发明齿圈淬火变形检测校正系统,其利用工控机控制第三伺服电机使机械手爪在待检料放置装置、检测单元、合格料放置装置和校正单元之间转动,实现在各工位之间转移齿圈,并通过工控机控制第一电动缸和第四伺服电机工作,实现将齿圈从各工位上取走或放下,检测过程中的取件、放件自动完成;并且检测和校正也由工控机控制自动完成,检测、校正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但上述方案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在小规模加工车间难以真正采用实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齿圈校直工装,用于解决现有齿圈校正机构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齿圈校直工装,其包括压头和底座,所述压头连接有压力机的主轴,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压力机的工作台上。所述压头和底座相互对正,所述压头朝向所述底座的端面内凹形成圆弧柱面,所述圆弧柱面的弧长小于二分之一圆周长,所述圆弧柱面与齿圈的外弧面匹配;所述底座朝向所述压头的端面也内凹形成圆弧柱面,该圆弧柱面与所述压头的圆弧柱面呈镜像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压头和底座对应端的端部之间设置有辅助校正件,所述底座两端上的两个辅助校正件与所述压头和底座共面,所述两个辅助校正件呈镜像分布。所述辅助校正件包括套筒壳体,所述套筒壳体内设置有上楔形块和下楔形块,所述上楔形块的楔面和下楔形块的楔面对应配合,使得所述上楔形块通过其楔面对所述下楔形块施加压力时所述下楔形块向所述齿圈移动,所述上楔形块与所述压头之间设置有相抵位的垫块,从而使所述套筒壳体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相抵位;所述下楔形块朝所述齿圈的一端连接有侧压头,所述侧压头朝齿圈的一面为与齿圈的外弧面匹配,所述两辅助校正件的套筒壳体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侧压头通过连接螺钉固定在所述下楔形块上,所述连接螺钉的头部位于所述侧压头的沉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垫块具有连接所述上楔形块的螺纹杆,所述上楔形块对应所述螺纹杆开设有螺纹孔,通过所述螺纹杆与螺纹孔的配合深度从而调节所述垫块的位置。

本设计通过压头和底座之间形成限位区域,内凹的圆弧柱面匹配齿圈的外弧面,调整压力机压力在合适范围内,挤压齿圈以修正产品的内孔变形,压头变更数个校正点校正后达到校直要求。本方案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操作方便,且校正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校直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校正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校直工装的一种优选实施例;

图4为图3中辅助校正件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齿圈校直工装,如图1所示,其包括压头1和底座2,所述压头1连接有压力机的主轴,所述底座2固定在所述压力机的工作台上。所述压头1和底座2相互对正,所述压头 1朝向所述底座2的端面内凹形成圆弧柱面,所述圆弧柱面的弧长小于二分之一圆周长,所述圆弧柱面与齿圈3的外弧面匹配;所述底座2朝向所述压头1的端面也内凹形成圆弧柱面,该圆弧柱面与所述压头1的圆弧柱面呈镜像分布。

将校正用的底座2和压头1装在压力机上,并调节底座2和压头1的位置,使圆弧柱面在同一平面内,将齿圈3限位于压头1和底座2之间形成的限位区域,内凹的圆弧柱面匹配齿圈3的外弧面,内凹的圆弧柱面比齿圈3产品的外圆尺寸稍大,调整压力机压力在合适范围内,挤压齿圈3以修正产品的内孔变形。将齿圈3产品通过压头反复校正(大约校正3~5 点)后达到图2所示的校直要求。

与传统的加工方式相比,校正后的产品内孔圆度能达到≤0.2mm,端面平面度≤0.15,产品磨齿余量可以由原来的0.4mm降低至0.3mm。经过校正工序,提高了生产的加工效率并降低了产品的加工成本。

考虑压头1和底座2未作用的产品位置,加以辅助校正。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压头 1和底座2对应端的端部之间设置有辅助校正件4,所述底座2两端上的两个辅助校正件4 与所述压头1和底座2共面,所述两个辅助校正件4呈镜像分布。所述辅助校正件4包括套筒壳体40,所述套筒壳体40内设置有上楔形块41和下楔形块42,所述上楔形块41的楔面和下楔形块42的楔面对应配合,使得所述上楔形块41通过其楔面对所述下楔形块42施加压力时所述下楔形块42向所述齿圈3移动,所述上楔形块41与所述压头1之间设置有相抵位的垫块43,从而使所述套筒壳体40的底端与所述底座2相抵位;所述下楔形块42朝所述齿圈3的一端连接有侧压头46,所述侧压头46朝齿圈3的一面为与齿圈3的外弧面匹配,所述两辅助校正件4的套筒壳体40之间通过连杆49连接成一体。

如图3所示,将齿圈3定位在压头1和底座2好后,在齿圈3的左右两侧置入辅助校正件4,使侧压头46与齿圈3的外弧面贴拢,通过垫块43将辅助校正件4轻轻压在压头1和底座2的端部之间。在压头1施力校正齿圈3的过程中,上楔形块41和下楔形块42相互挤压使得下楔形块42带动侧压头46向齿圈3施力校正,从而避免未与压头1和底座2接触的齿圈3部分没有校正效果甚至因为压头1的挤压出现更坏的变形,减少了矫正点,提高了校正效率。

所述侧压头46通过连接螺钉47固定在所述下楔形块42上,所述连接螺钉47的头部位于所述侧压头46的沉孔48中,对于不同尺寸的齿圈3,方便更换匹配的侧压头46。

所述垫块43具有连接所述上楔形块41的螺纹杆44,所述上楔形块41对应所述螺纹杆 44开设有螺纹孔45,通过所述螺纹杆44与螺纹孔45的配合深度从而调节所述垫块43的位置。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