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同步工作的双节点焊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6200发布日期:2018-09-01 04:05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同步工作的双节点焊接机。



背景技术:

焊接是机械技术加工中一项重要的工艺流程,传统的焊接一般是由人工操作焊接机床来完成焊接工作,在机械加工领域,很多零件需要被安装和装配,焊接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各种焊接机被研制,现有的焊接机种类很多,常用的是焊接专机,例如卧式环缝焊接专机、吊臂直线焊 接专机、车架箱体直线焊接专机等。焊接机即针对于某种工件进行定制的,现在科技中焊接机都是专门用于焊接某种工件的,传统焊接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其加工精度低、且成本较高,使得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同步工作的双节点焊接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可同步工作的双节点焊接机,包括机壳、夹持器、工件夹持机构,所述机壳中心设置支撑板与手动挡,所述支撑板上设置固定螺钉和加油管,所述夹持器中间设置供料盘,所述供料盘上设置供料口,所述工件夹持机构内侧设置两个磁铁焊头,所述工件夹持机构一端设置驱动电机,所述工件夹持机构外侧设置散热孔,所述驱动电机一侧设置推进器,所述推进器下方设置紧定螺钉和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方设置冲头。

其中,所述机壳中心处与所述支撑板咬缝连接,所述机壳上铰接所述手动挡,所述机壳与所述支撑板的连接方式为所述固定螺钉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加油管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其中,所述夹持器中卡钩连接所述供料盘,所述供料盘上均匀的设置五个所述供料口,所述工件夹持机构与所述磁铁焊头的连接方式为槽型连接。

其中,所述工件夹持机构一侧焊接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工件夹持机构外侧随机开设数个直径为10mm-15mm的所述散热孔,所述驱动电机一侧粘贴所述推进器。

其中,所述推进器下方开孔以基孔制的配合方式设置所述紧定螺钉,所述推进器与所述伸缩杆的连接方式为铆接,所述伸缩杆上方焊接所述冲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可同步工作的双节点焊接机的设计,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的所述供料口与所述冲头,使工件在焊接时焊接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使工件的定位更准确,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同步工作的双节点焊接机的A-A剖视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同步工作的双节点焊接机的外部框架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同步工作的双节点焊接机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同步工作的双节点焊接机的左视图;

1、机壳;2、手动挡;3、固定螺钉;4、夹持器;5、供料盘;6、供料口;7、冲头;8、伸缩杆;9、驱动电机;10、工件夹持机构;11、磁铁焊头;12、散热孔;13、加油管;14、推进器;15、紧定螺钉;16、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可同步工作的双节点焊接机,包括机壳1、夹持器4、工件夹持机构10,机壳1中心设置支撑板16与手动挡2,支撑板16上设置固定螺钉3和加油管13,夹持器4中间设置供料盘5,供料盘5上设置供料口6,工件夹持机构10内侧设置两个磁铁焊头11,工件夹持机构10一端设置驱动电机9,工件夹持机构10外侧设置散热孔12,驱动电机9一侧设置推进器14,推进器14下方设置紧定螺钉15和伸缩杆8,伸缩杆8上方设置冲头7。

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中心处与支撑板16咬缝连接,支撑板16上承载焊接装置,机壳1上铰接手动挡2,手动挡2用来控制焊接机的启动和停止,机壳1与支撑板16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螺钉3连接,支撑板16与加油管1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加油管13给机械零件提供润滑油。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器4中卡钩连接供料盘5,夹持器4用来夹持供料盘5,使供料盘5可以自由转动调换供料口6,供料盘5上均匀的设置五个供料口6,磁铁焊头11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焊接,工件夹持机构10可夹紧工件,并且定位工件,工件夹持机构10与磁铁焊头11的连接方式为槽型连接,可以自由的在轨道上滑动调节加工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工件夹持机构10一侧焊接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驱动机器的正常使用,工件夹持机构10外侧开设数个直径为10mm-15mm的散热孔12,在焊接的时候,温度会很高,散热孔12有效的发产生的热散发出去,保证机器正常工作,驱动电机9一侧粘贴推进器14,推进器14用来夹紧被加工工件。

在本实施例中,推进器14下方开孔以基孔制的配合方式设置紧定螺钉15,紧定螺钉15把推进器14与挡板固定,以免加工时候使推进器14发生振动影响工作,推进器14与伸缩杆8的连接方式为铆接,伸缩杆8上方焊接冲头7,冲头7可以在滑动杆8上进行一定距离的运动,来调节冲头7的位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