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加工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9384发布日期:2019-01-04 23:19阅读:1514来源:国知局
CNC加工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NC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在工件的加工过程中,通常采用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来对工件进行加工。由于工件的尺寸大小不一,常常需要更换夹具以适应不同长度或者厚度的夹具,操作过程繁琐且需要重复定位,影响精度。因此,能够辅助CNC 实现对不同尺寸工件的统一装夹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CNC加工夹具,该CNC加工夹具通过对垫块上螺栓的上下调节以及垫块本身可移动,适应于不同长度和厚度的工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CNC加工夹具,包括工作台、固定于工作台上表面的底座、丝杆、推板、固定板和2块夹板,所述推板与丝杆连接,所述固定板固定于底座远离推板的一端,所述2块夹板相对设置且分别固定于推板、固定板的内侧表面;

所述底座两侧分别设置有可移动的垫块,此垫块下表面与工作台上表面接触连接,此垫块上表面开有螺纹孔,一螺栓嵌入螺纹孔内与垫块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2块夹板相对的内侧表面分别设置有一垫片,此垫片分别与夹板的内侧表面接触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垫片与夹板通过若干螺钉固定。

2. 上述方案中,所述垫片与夹板通过焊接固定。

3. 上述方案中,所述垫块的数目为2个且关于底座对称设置。

4. 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通过若干压板固定于工作台上表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 本实用新型CNC加工夹具,其可加工不同尺寸的工件,提高了装夹效率,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其次,其底座两侧分别设置有可移动的垫块,此垫块下表面与工作台上表面接触连接,此垫块上表面开有螺纹孔,一螺栓嵌入螺纹孔内与垫块通过螺纹连接,垫块的设置,可以在加工长工件时,对工件两端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抖动而影响加工精度;此外,螺栓可以上下调节,垫块本身可移动,可以适用不同长度和厚度的工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2. 本实用新型CNC加工夹具,其2块夹板相对的内侧表面分别设置有一垫片,此垫片分别与夹板的内侧表面接触连接,垫片的设置,为工件提供稳定的支撑并且为工件下表面与底座上表面之间留出空间,以方便对工件进行钻孔等操作而不会损坏底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CNC加工夹具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工作台;2、底座;3、丝杆;4、推板;5、固定板;6、夹板;11、垫块;12、螺栓;13、垫片;20、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CNC加工夹具,包括工作台1、固定于工作台1上表面的底座2、丝杆3、推板4、固定板5和2块夹板6,所述推板4与丝杆3连接,所述固定板5固定于底座2远离推板4的一端,所述2块夹板6相对设置且分别固定于推板4、固定板5的内侧表面;

所述底座2两侧分别设置有可移动的垫块11,此垫块11下表面与工作台1上表面接触连接,此垫块11上表面开有螺纹孔,一螺栓12嵌入螺纹孔内与垫块11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2块夹板6相对的内侧表面分别设置有一垫片13,此垫片13分别与夹板6的内侧表面接触连接。

上述垫片13与夹板6通过若干螺钉固定;上述垫片13与夹板6通过焊接固定。

实施例2:一种CNC加工夹具,包括工作台1、固定于工作台1上表面的底座2、丝杆3、推板4、固定板5和2块夹板6,所述推板4与丝杆3连接,所述固定板5固定于底座2远离推板4的一端,所述2块夹板6相对设置且分别固定于推板4、固定板5的内侧表面;

所述底座2两侧分别设置有可移动的垫块11,此垫块11下表面与工作台1上表面接触连接,此垫块11上表面开有螺纹孔,一螺栓12嵌入螺纹孔内与垫块11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2块夹板6相对的内侧表面分别设置有一垫片13,此垫片13分别与夹板6的内侧表面接触连接。

上述垫块11的数目为2个且关于底座2对称设置;上述底座2通过若干压板20固定于工作台1上表面。

采用上述CNC加工夹具时,可加工不同尺寸的工件,提高了装夹效率,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其次,垫块的设置,可以在加工长工件时,对工件两端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抖动而影响加工精度;此外,螺栓可以上下调节,垫块本身可移动,可以适用不同长度和厚度的工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再次,垫片的设置,为工件提供稳定的支撑并且为工件下表面与底座上表面之间留出空间,以方便对工件进行钻孔等操作而不会损坏底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