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滚轮压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0699发布日期:2018-10-12 23:0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工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极滚轮压制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一种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其包括阀口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敞口式管式铅酸蓄电池以及磷酸铁锂蓄电池等等。在这些动力电池的制造过程中,需要电芯极柱表面压制,因此也需要将该动力电池放置在一个工装上以进行压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极滚轮压制装置,以满足上述要求。

一种电极滚轮压制装置包括一个基底,一个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压板,至少一对夹设在所述基底与压板之间的滚轮机构。所述基底包括至少两个分别与所述一对滚轮相对应的凹坑。所述压板包括两个分别与所述一对滚轮相对应的台阶孔,以及一个中心轴垂直于所述台阶孔的轴向并相交的防转轴。所述滚轮机构包括一个支撑块,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基底之间的弹性体,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块上的滚轮。所述支撑块包括一个本体,一个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一端的槽体,以及一个开设在所述本体上的槽形孔。所述本体滑动插设在所述压板的台阶孔中,所述滚轮架设在所述槽体上,所述防转轴插设在所述槽形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为一个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在背向所述槽体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圆柱,所述弹性体套设在所述圆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夹设在所述凹坑与台阶孔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台阶孔的大直径段与所述基底贴合,所述本体插设在所述台阶孔的小直径段中。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机构还包括一个套设在所述滚轮外侧的绝缘套。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滚轮压制装置包括多个滚轮机构,相邻两个滚轮机构的滚轮的中心轴不重合。

进一步地,相隔一个滚轮机构的两个滚轮机构的滚轮的中心轴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极滚轮压制装置在电池模组堆叠加压过程中,滚轮与电池的极柱表面属于线接触,滚轮转动,不与其表面产生摩擦,从而可以避免损伤所述电池的极柱表面。同时由于所述每一个滚轮机构包括一个弹性体,从而可以利用该弹性体来兼顾了电芯高低不一致的现象,使得该电池保持一个平面,达到提高压制后的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极滚轮压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极滚轮压制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极滚轮压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极滚轮压制装置包括一个基底10,一个设置在所述基底10上的压板11,至少一对夹设在所述基底10与压板11之间的滚轮机构13。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电极滚轮压制装置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模块,如组装模块,螺钉,等等,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基底10包括至少两个分别与所述一对滚轮机构13相对应的凹坑101。所述压板11包括两个分别与所述一对滚轮机构13相对应的台阶孔111,以及一个中心轴垂直于所述台阶孔111的轴向并相交的防转轴112。所述台阶孔111的大直径段与所述基底10贴合。所述滚轮机构13包括一个支撑块131,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块131与所述基底10之间的弹性体132,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块131 上的滚轮133,以及一个套设在所述滚轮133外侧的绝缘套134。所述支撑块131 包括一个本体135,一个设置在所述本体135的一端的槽体136,以及一个开设在所述本体135上的槽形孔137。所述本体135滑动插设在所述压板11的台阶孔111中。所述滚轮133架设在所述槽体136上。所述防转轴112插设在所述槽形孔137中。所述弹性体132可以为一个弹簧,并夹设在所述凹坑101与台阶孔111之间。所述本体135在背向所述槽体136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圆柱138,所述弹性体132套设在所述圆柱138上。所述绝缘套134用于防止电池与滚轮133 电性连接。所述电极滚轮压制装置可以包括多个滚轮机构13。该多个滚轮机构 13中的相邻两个滚轮机构13的滚轮133的中心轴不重合。进一步地,该多个滚轮机构13中的相隔一个滚轮机构13的两个滚轮机构13的滚轮133的中心轴重合,从而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极滚轮压制装置在电池模组堆叠加压过程中,滚轮133与电池的极柱表面属于线接触,滚轮转动,不与其表面产生摩擦,从而可以避免损伤所述电池的极柱表面。同时由于所述每一个滚轮机构133包括一个弹性体132,从而可以利用该弹性体132来兼顾了电芯高低不一致的现象,使得该电池保持一个平面,达到提高压制后的产品良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发明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