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壳体侧边钻孔攻丝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9339发布日期:2018-11-07 11:3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壳体侧边钻孔攻丝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电机壳体的钻孔和攻丝工序,大多使用独立的专用设备进行加工,工件需要先用钻孔设备钻孔,再通过攻丝设备进行攻丝。这样操作人员需要不停的上下搬运电机壳体,比较浪费人力,而且工作效率低下;同时由于钻孔和攻丝设备的同时存在会导致其生产占地面积大,这样大大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机壳体侧边钻孔攻丝一体装置,包括机架、钻孔装置、攻丝装置、前后传送装置、下限位装置、提升装置、上前后平移装置、下落支撑装置、电机壳体和长方体状的壳体支撑板;电机壳体的外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成型有若干侧螺接支座;电机壳体可拆卸式设置在壳体支撑板的上端面;机架包括后支撑板、前支撑板和一对侧支撑板;后支撑板的下端面上成型若干均匀分布的后支撑脚;前支撑板的下端面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前支撑脚;前支撑板位于后支撑板的正前方并且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隙;一对侧支撑板包括分别设置在后支撑板和前支撑板的间隙的左右两侧;钻孔装置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钻孔单元;攻丝装置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攻丝单元;一对钻孔单元分别设置在一对侧支撑板;一对攻丝单元分别设置在一对侧支撑板上;攻丝单元位于钻孔单元的正上方并且攻丝单元位于后支撑板和前支撑板的上侧、钻孔单元位于后支撑板和前支撑板的下侧;前后传送装置包括上传送带;上传送带位于后支撑板和前支撑板的正下方并且其上设置有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传送限位架;上传送带的传送方向自前向后;一对传送限位架用于放置壳体支撑板;下限位装置设置在后支撑板和前支撑板的间隙下部并且用于钻孔时限位壳体支撑板;提升装置设置在在后支撑板和前支撑板的间隙内并且用于提升壳体支撑板;后支撑板的前端面中心成型有上下贯穿设置的矩形的上前后移动槽;上前后平移装置在上前后移动槽内并且用于驱动壳体支撑板沿着上前后移动槽向后水平移动;下落支撑装置设置在后支撑板的后下方并且用于引导壳体支撑板下落;下落支撑装置位于上前后移动槽的正下方并且位于上传送带的后侧;侧支撑板的下端成型有侧支撑底板;电机壳体的上端面前后两端分别成型有提拉手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前后传送装置还包括下传送带;下传送带位于上传送带的正下方;下传送带的方向自后向前并且用于传送壳体支撑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钻孔单元包括钻孔液压缸;一对钻孔液压缸分别水平左右固定在一对侧支撑板远离的端面上并且钻孔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过相应侧的侧支撑板;一对钻孔液压缸的活塞杆靠近的一端分别固定有钻孔旋转支撑座;钻孔旋转支撑座呈开口朝上的“凵”字形并且开口前后贯穿;一对钻孔旋转支撑座靠近的竖直部上固定有钻孔电机;一对钻孔旋转支撑座靠近的竖直部内部成型有钻孔驱动槽;钻孔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钻孔驱动槽相应侧的侧壁并且固定有钻孔中心齿轮;一对钻孔驱动槽靠近的侧壁上分别枢接有若干钻头安装座;钻头安装座位于钻孔驱动槽内的部分成型有钻孔侧齿轮;钻孔侧齿轮与钻孔中心齿轮啮合;钻头安装座上可拆卸式安装有钻头;钻头正对相应的侧螺接支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一对侧支撑板远离的端面的上端成型有矩形的攻丝移动导向块;攻丝移动导向块的上端面成型有矩形的攻丝导向槽;攻丝单元包括攻丝移动电机和平移支撑块;一对攻丝移动电机固定在一对侧支撑板远离的端面上并且位于攻丝移动导向块的下方;一对侧支撑板的上部成型有移动驱动槽;一对攻丝移动电机的输出轴靠近的一端位于相应侧的移动驱动槽内并且固定有攻丝移动主齿轮;攻丝导向槽的左右侧壁上之间枢接有移动驱动丝杠;一对移动驱动丝杠靠近的一端位于相应侧的移动驱动槽内并且固定有攻丝移动从动齿轮;攻丝移动从动齿轮与攻丝移动主齿轮啮合;平移支撑块呈侧卧的l型;平移支撑块的竖直部左右移动在攻丝导向槽内并且安装有丝杠螺母;丝杠螺母与移动驱动丝杠配合;一对平移支撑块靠近的一端分别成型有攻丝旋转支撑座;攻丝旋转支撑座呈开口朝上的“凵”字形并且开口前后贯穿;一对攻丝旋转支撑座靠近的竖直部上固定有攻丝电机;一对攻丝旋转支撑座靠近的竖直部内部成型有攻丝驱动槽;攻丝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攻丝驱动槽相应侧的侧壁并且固定有攻丝中心齿轮;一对攻丝驱动槽靠近的侧壁上分别枢接有若干丝锥安装座;丝锥安装座位于攻丝驱动槽内的部分分别成型有攻丝侧齿轮;有攻丝侧齿轮与攻丝中心齿轮啮合;丝锥安装座上可拆卸式安装有丝杠;丝杠正对相应的侧螺接支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左右两侧前后最靠近的后支撑脚和前支撑脚之间分别成型有下限位支撑板;下限位装置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下限位单元;下限位单元包括下限位液压缸;一对下限位液压缸分别固定在一对下限位支撑板远离的端面中部;下限位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左右水平穿过相应的下限位支撑板并且固定有l型的下限位移动支撑座;下限位移动支撑座的水平部的下端面上固定有下限位压紧液压缸;下限位压紧液压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穿过下限位移动支撑座的水平部并且固定有下限位压紧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一对传送限位架靠近的端面上端成型有矩形的传送限位槽;传送限位槽与壳体支撑板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提升支撑板;提升支撑板呈开口向下设置的“凵”字形并且开口左右贯穿设置;提升装置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提升单元;提升单元包括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提升液压缸;一对提升液压缸固定在提升支撑板的上端面的前后部;提升液压缸的活塞杆自上而下穿过相应的提升支撑板的水平部;提升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下端固定有提升下支撑板;左右侧的提升下支撑板靠近的端面的上端成型有铰接槽;铰接槽的前后侧壁之间铰接有提升下抵靠板;左右侧的提升下支撑板的下端面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有提升上压紧液压缸;提升上压紧液压缸的活塞杆自下而上穿过相应的提升下支撑板并且固定有提升上抵靠板;提升上抵靠板套设在提升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左右侧的提升下支撑板靠近的端面与壳体支撑板相应侧的端面平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后支撑板的下端面的前端设置有上支撑板;上支撑板位于上前后移动槽的前端开口的下侧;上前后平移装置包括上前后平移液压缸;上前后平移液压缸设置在后支撑板的后端面上;上前后平移液压缸的活塞杆自后向前穿过上前后移动槽的后侧壁并且前端设置有电磁铁;壳体支撑板为金属制件;上支撑板的后端面与上前后移动槽的后侧壁之间的前后间距与壳体支撑板的前后宽度相等;上前后移动槽的左右宽度与壳体支撑板的左右宽度相等;上前后移动槽的后侧壁中心设置有与电磁铁配合的避让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下落支撑装置包括下落下支撑板;下落下支撑板设置在上前后移动槽的正下方并且位于上传送带的后侧;下落下支撑板的上端面上固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压簧;压簧的上端固定有下落上支撑板;下落下支撑板的左右端面上分别固定有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脱离液压缸;下落下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脱离支撑板;脱离支撑板固定在相应的脱离液压缸的活塞杆上;脱离支撑板的上端面上成型有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圆柱状的下落引导柱;壳体支撑板上成型有与下落引导柱配合的上下贯穿的下落引导槽;左右两侧的下落引导槽的远离的一端不封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壳体支撑板的上端面设置有四个与电机壳体的机脚配合的安装螺杆;电机壳体通过螺母固定在安装螺杆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布局合理,大大减少了钻孔攻丝设置的占地面积,操作人员无需上下提取电机壳体和钻孔攻丝之间的传送,减少操作人员的体力支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a-a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机架;11、后支撑板;111、后支撑脚;112、上支撑板;12、提升支撑板;13、前支撑板;14、侧支撑板;140、移动驱动槽;141、侧支撑底板;142、攻丝移动导向块;1420、攻丝导向槽;15、下限位支撑板;20、钻孔装置;21、钻孔液压缸;22、钻孔旋转支撑座;220、钻孔驱动槽;23、钻孔电机;24、钻孔中心齿轮;25、钻头安装座;26、钻头;30、攻丝装置;31、攻丝移动电机;32、攻丝移动主齿轮;33、攻丝移动从动齿轮;331、移动驱动丝杠;34、平移支撑块;341、丝杠螺母;35、攻丝旋转支撑座;350、攻丝驱动槽;36、攻丝电机;37、攻丝中心齿轮;38、丝锥安装座;39、丝杠;40、前后传送装置;41、上传送带;42、下传送带;43、传送限位架;430、传送限位槽;50、下限位装置;51、下限位液压缸;52、下限位移动支撑座;53、下限位压紧液压缸;54、下限位压紧块;60、提升装置;61、提升液压缸;62、提升下支撑板;63、提升下抵靠板;64、提升上压紧液压缸;70、上前后平移装置;71、上前后平移液压缸;72、电磁铁;80、下落支撑装置;81、下落下支撑板;82、脱离液压缸;83、脱离支撑板;84、下落引导柱;85、压簧;86、下落上支撑板;90、壳体支撑板;900、下落引导槽;91、安装螺杆;92、螺母;93、电机壳体;931、侧螺接支座;94、提拉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电机壳体侧边钻孔攻丝一体装置,包括机架10、钻孔装置20、攻丝装置30、前后传送装置40、下限位装置50、提升装置60、上前后平移装置70、下落支撑装置80、电机壳体93和长方体状的壳体支撑板90;电机壳体93的外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成型有若干侧螺接支座931;电机壳体93可拆卸式设置在壳体支撑板90的上端面;机架10包括后支撑板11、前支撑板13和一对侧支撑板14;后支撑板11的下端面上成型若干均匀分布的后支撑脚111;前支撑板13的下端面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前支撑脚;前支撑板13位于后支撑板11的正前方并且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隙;一对侧支撑板14包括分别设置在后支撑板11和前支撑板13的间隙的左右两侧;钻孔装置20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钻孔单元;攻丝装置30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攻丝单元;一对钻孔单元分别设置在一对侧支撑板14;一对攻丝单元分别设置在一对侧支撑板14上;攻丝单元位于钻孔单元的正上方并且攻丝单元位于后支撑板11和前支撑板13的上侧、钻孔单元位于后支撑板11和前支撑板13的下侧;前后传送装置40包括上传送带41;上传送带41位于后支撑板11和前支撑板13的正下方并且其上设置有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传送限位架43;上传送带41的传送方向自前向后;一对传送限位架43用于放置壳体支撑板90;下限位装置50设置在后支撑板11和前支撑板13的间隙下部并且用于钻孔时限位壳体支撑板90;提升装置60设置在在后支撑板11和前支撑板13的间隙内并且用于提升壳体支撑板90;后支撑板11的前端面中心成型有上下贯穿设置的矩形的上前后移动槽110;上前后平移装置70在上前后移动槽110内并且用于驱动壳体支撑板90沿着上前后移动槽110向后水平移动;下落支撑装置80设置在后支撑板11的后下方并且用于引导壳体支撑板90下落;下落支撑装置80位于上前后移动槽110的正下方并且位于上传送带41的后侧;侧支撑板14的下端成型有侧支撑底板141;电机壳体93的上端面前后两端分别成型有提拉手柄94。

如图1、图2所示,前后传送装置40还包括下传送带42;下传送带42位于上传送带41的正下方;下传送带42的方向自后向前并且用于传送壳体支撑板90。

如图1、图2所示,钻孔单元包括钻孔液压缸21;一对钻孔液压缸21分别水平左右固定在一对侧支撑板14远离的端面上并且钻孔液压缸21的活塞杆穿过相应侧的侧支撑板14;一对钻孔液压缸21的活塞杆靠近的一端分别固定有钻孔旋转支撑座22;钻孔旋转支撑座22呈开口朝上的“凵”字形并且开口前后贯穿;一对钻孔旋转支撑座22靠近的竖直部上固定有钻孔电机23;一对钻孔旋转支撑座22靠近的竖直部内部成型有钻孔驱动槽220;钻孔电机23的输出轴穿过钻孔驱动槽220相应侧的侧壁并且固定有钻孔中心齿轮24;一对钻孔驱动槽220靠近的侧壁上分别枢接有若干钻头安装座25;钻头安装座25位于钻孔驱动槽220内的部分成型有钻孔侧齿轮;钻孔侧齿轮与钻孔中心齿轮24啮合;钻头安装座25上可拆卸式安装有钻头26;钻头26正对相应的侧螺接支座931。

如图1、图2所示,一对侧支撑板14远离的端面的上端成型有矩形的攻丝移动导向块142;攻丝移动导向块142的上端面成型有矩形的攻丝导向槽1420;攻丝单元包括攻丝移动电机31和平移支撑块34;一对攻丝移动电机31固定在一对侧支撑板14远离的端面上并且位于攻丝移动导向块142的下方;一对侧支撑板14的上部成型有移动驱动槽140;一对攻丝移动电机31的输出轴靠近的一端位于相应侧的移动驱动槽140内并且固定有攻丝移动主齿轮32;攻丝导向槽1420的左右侧壁上之间枢接有移动驱动丝杠331;一对移动驱动丝杠331靠近的一端位于相应侧的移动驱动槽140内并且固定有攻丝移动从动齿轮33;攻丝移动从动齿轮33与攻丝移动主齿轮32啮合;平移支撑块34呈侧卧的l型;平移支撑块34的竖直部左右移动在攻丝导向槽1420内并且安装有丝杠螺母341;丝杠螺母341与移动驱动丝杠331配合;一对平移支撑块34靠近的一端分别成型有攻丝旋转支撑座35;攻丝旋转支撑座35呈开口朝上的“凵”字形并且开口前后贯穿;一对攻丝旋转支撑座35靠近的竖直部上固定有攻丝电机36;一对攻丝旋转支撑座35靠近的竖直部内部成型有攻丝驱动槽350;攻丝电机36的输出轴穿过攻丝驱动槽350相应侧的侧壁并且固定有攻丝中心齿轮37;一对攻丝驱动槽350靠近的侧壁上分别枢接有若干丝锥安装座38;丝锥安装座38位于攻丝驱动槽350内的部分分别成型有攻丝侧齿轮;有攻丝侧齿轮与攻丝中心齿轮37啮合;丝锥安装座38上可拆卸式安装有丝杠39;丝杠39正对相应的侧螺接支座931。

如图1、图2所示,左右两侧前后最靠近的后支撑脚111和前支撑脚之间分别成型有下限位支撑板15;下限位装置50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下限位单元;下限位单元包括下限位液压缸51;一对下限位液压缸51分别固定在一对下限位支撑板15远离的端面中部;下限位液压缸51的活塞杆上左右水平穿过相应的下限位支撑板15并且固定有l型的下限位移动支撑座52;下限位移动支撑座52的水平部的下端面上固定有下限位压紧液压缸53;下限位压紧液压缸53的活塞杆竖直向上穿过下限位移动支撑座52的水平部并且固定有下限位压紧块54。

如图1、图2所示,一对传送限位架43靠近的端面上端成型有矩形的传送限位槽430;传送限位槽430与壳体支撑板90配合。

如图1、图2所示,前支撑板13和后支撑板1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提升支撑板12;提升支撑板12呈开口向下设置的“凵”字形并且开口左右贯穿设置;提升装置60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提升单元;提升单元包括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提升液压缸61;一对提升液压缸61固定在提升支撑板12的上端面的前后部;提升液压缸61的活塞杆自上而下穿过相应的提升支撑板12的水平部;提升液压缸61的活塞杆的下端固定有提升下支撑板62;左右侧的提升下支撑板62靠近的端面的上端成型有铰接槽;铰接槽的前后侧壁之间铰接有提升下抵靠板63;左右侧的提升下支撑板62的下端面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有提升上压紧液压缸64;提升上压紧液压缸64的活塞杆自下而上穿过相应的提升下支撑板62并且固定有提升上抵靠板65;提升上抵靠板65套设在提升液压缸61的活塞杆上;左右侧的提升下支撑板62靠近的端面与壳体支撑板90相应侧的端面平齐。

如图1、图2所示,后支撑板11的下端面的前端设置有上支撑板112;上支撑板112位于上前后移动槽110的前端开口的下侧;上前后平移装置70包括上前后平移液压缸71;上前后平移液压缸71设置在后支撑板11的后端面上;上前后平移液压缸71的活塞杆自后向前穿过上前后移动槽110的后侧壁并且前端设置有电磁铁72;壳体支撑板90为金属制件;上支撑板112的后端面与上前后移动槽110的后侧壁之间的前后间距与壳体支撑板90的前后宽度相等;上前后移动槽110的左右宽度与壳体支撑板90的左右宽度相等;上前后移动槽110的后侧壁中心设置有与电磁铁72配合的避让槽1100。

如图1、图2所示,下落支撑装置80包括下落下支撑板81;下落下支撑板81设置在上前后移动槽110的正下方并且位于上传送带41的后侧;下落下支撑板81的上端面上固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压簧85;压簧85的上端固定有下落上支撑板86;下落下支撑板81的左右端面上分别固定有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脱离液压缸82;下落下支撑板8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脱离支撑板83;脱离支撑板83固定在相应的脱离液压缸82的活塞杆上;脱离支撑板83的上端面上成型有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圆柱状的下落引导柱84;壳体支撑板90上成型有与下落引导柱84配合的上下贯穿的下落引导槽900;左右两侧的下落引导槽900的远离的一端不封口。

如图1、图2所示,壳体支撑板90的上端面设置有四个与电机壳体93的机脚配合的安装螺杆91;电机壳体93通过螺母92固定在安装螺杆91上。

电机壳体侧边钻孔攻丝一体装置的工作原理:

首先,人工把电机壳体93安装在壳体支撑板90,接着把壳体支撑板90放置在上传送带41的一对传送限位架43上,这样上传送带41带着壳体支撑板90自前向后移动到达下限位装置50处,然后一对下限位移动支撑座52相对靠近,然后下限位压紧块54下降夹紧壳体支撑板90,接着钻孔单元开始工作进行钻孔,完成钻孔后,然后下限位装置50复位,四个提升下支撑板62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提升下抵靠板63在壳体支撑板90的作用下向上折起,这样提升下支撑板62顺利下降到最低位,接着提升下支撑板62上升,这样提升下抵靠板63抵靠住壳体支撑板90的下端面,接着提升上抵靠板65下降夹紧壳体支撑板90,然后提升下支撑板62继续上升直到复位,这样攻丝单元开始进行攻丝,完成攻丝后,提升上抵靠板65复位,接着电磁铁72向前移动抵靠住壳体支撑板90并且通电产生磁性,这样电磁铁72带动壳体支撑板90向后移动,最后电磁铁72停电失去磁性,这样壳体支撑板90沿着下落引导柱84下降,然后两侧的下落引导柱84向两侧平移,这样壳体支撑板90即可被操作人员取出,并且把电机壳体93从壳体支撑板90取下,最后操作人员把壳体支撑板90放置在下传送带42上从后方传送到前方,这样完成钻孔攻丝的操作。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