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板材加工用弯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2708发布日期:2018-09-25 16:31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金属板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板材加工用弯曲设备。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在金属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金属材料进行弯曲作业,比如钢筋等。但是现有的弯曲方式主要通过人工进行,人工弯曲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并且安全性差,在工人操作不慎时会导致工人受伤,影响弯曲作业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金属板材加工用弯曲设备。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板材加工用弯曲设备,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上的电缸装置、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弯曲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若干万向轮、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框、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上方的横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框左侧的第一连接杆,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第一定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上的光滑块,所述电缸装置包括电缸、设置于所述电缸右侧的推动杆、设置于所述推动杆右侧的移动板、设置于所述移动板左侧的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移动板右侧的第二定位杆、移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杆下方的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弹簧下方的按压块,所述弯曲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左侧的第二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方的第一弯曲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曲板上的第三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杆上方的第二弯曲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曲板上的若干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曲板上的若干第二滚轮。

所述支撑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支撑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与所述支撑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端与所述支撑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光滑块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固定连接。

所述电缸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电缸连接,所述推动杆贯穿所述光滑块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板的下端与所述横板的上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板与所述推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的左端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杆贯穿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杆的左表面与所述移动板的右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块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按压块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左端与所述支撑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弯曲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滚轮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弯曲板枢轴连接,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四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弯曲板枢轴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金属板材加工用弯曲设备可以实现对金属板材有效的弯曲,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并且通过推动金属板材的移动,同时在上下第一、第二滚轮的按压作用下实现对金属板材的弯曲,弯曲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金属板材加工用弯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金属板材加工用弯曲设备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金属板材加工用弯曲设备包括底板1、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撑装置2、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2上的电缸装置3、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弯曲装置4。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若干万向轮1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撑框12、设置于所述支撑框12上方的横板13、设置于所述支撑框12左侧的第一连接杆14。所述万向轮11设有四个,所述万向轮11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所述万向轮11可带动所述底板1移动。所述支撑框12呈空心的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支撑框12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支撑框1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横板1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横板13与所述支撑框12的上端固定连接,起到放置金属板材的作用。所述第一连接杆1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14的右端与所述支撑框12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第一支撑杆2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上方的支撑板22、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2上方的第一定位杆23、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23上的光滑块24。所述第一支撑杆2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固定连接,起到支撑所述支撑板22的作用。所述支撑板2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22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2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23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23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231,所述第一通孔231呈方形。所述光滑块24呈长方体,所述光滑块24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231内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杆23固定连接,所述光滑块24采用光滑材料制成,减少摩擦阻力。

如图1所示,所述电缸装置3包括电缸31、设置于所述电缸31右侧的推动杆32、设置于所述推动杆32右侧的移动板33、设置于所述移动板33左侧的第一弹簧34、设置于所述移动板33右侧的第二定位杆35、移动杆36、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杆35下方的第二弹簧37、设置于所述第二弹簧37下方的按压块38。所述电缸3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电缸3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关闭,所述电缸31与所述支撑板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3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推动杆32的左端与所述电缸31连接,使得所述电缸31可以带动所述推动杆32左右移动,所述推动杆32贯穿所述光滑块24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推动杆32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移动板3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移动板33的下端与所述横板13的上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板33与所述推动杆32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4呈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弹簧3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4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板33固定连接,起到限制所述移动板33过度移动的作用。所述第二定位杆3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定位杆35的左端与所述移动板33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3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移动杆36贯穿所述第二定位杆35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移动杆36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移动杆36的左表面与所述移动板33的右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移动杆36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弹簧37呈竖直放置,所述第二弹簧3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3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7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块3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7处于压缩状态,起到按压所述按压块38的作用,使得所述按压块38可以稳定的顶靠在金属板材上。所述按压块38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移动杆36的下端与所述按压块38固定连接,起到按压所述按压块38的作用,所述按压块38的下端顶靠在金属板材上。

如图1所示,所述弯曲装置4包括第二支撑杆41、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1左侧的第二连接杆42、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1上方的第一弯曲板43、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曲板43上的第三连接杆44、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杆44上方的第二弯曲板45、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曲板43上的若干第一滚轮46、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曲板45上的若干第二滚轮47。所述第二支撑杆41呈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4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第二连接杆4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42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2的左端与所述支撑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板43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板4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4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板43的弯曲度为需要将金属板材弯曲的弯曲度,所述第一弯曲板43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431。所述第三连接杆44呈倾斜放置,所述第三连接杆4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板43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44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441,可供金属板材通过。所述第二弯曲板45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弯曲板45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4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板45的弯曲度为需要将金属板材弯曲的弯曲度,所述第二弯曲板45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四通孔451所述第一滚轮46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滚轮46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46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431内且与所述第一弯曲板43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46可以在所述第二通孔431内旋转。所述第二滚轮47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滚轮47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47收容于所述第四通孔451内且与所述第二弯曲板45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47可以在所述第四通孔451内旋转。

如图1所示,本发明金属板材加工用弯曲设备使用时,首先将金属板材放置在所述横板13上,并且所述按压块38按压在金属板材上,同时所述移动板33顶靠在金属板材的左端,以便将金属板材固定。然后打开所述电缸31的开关,使得所述推动杆32向右移动,接着所述移动板33随之向右移动,此时所述第一弹簧34处于拉伸状态,在所述横板13上表面的金属板材随之向右移动,然后金属板材的右端移动到所述第一弯曲板43与所述第二弯曲板45之间,然后顶靠在所述第一滚轮46及所述第二滚轮47之间,金属板材继续向右移动,所述第一滚轮46与所述第二滚轮47使得金属板材逐渐的弯曲,最后金属板材的右端贯穿所述第三通孔441,直至弯曲完毕,然后在所述电缸31使得推动杆32向左侧移动,所述移动板33随之向左移动,从而将金属板材从左侧取出。至此,本发明金属板材加工用弯曲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