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前防护架的折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93337发布日期:2019-03-22 22:5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前防护架的折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弯装置,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前防护架的折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前防护架能够有效的对汽车进行防护,为了能够增大防护面积,通常会将汽车前防护架的两端进行折弯,从而使防护架对汽车前端两侧也实现防护,现有折弯装置一方面,折弯装置不能对不同汽车宽度的防护架进行折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折弯的弧度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如需改变折弯弧度,那么就需要更换相应的防护架,从而导致实用性不高。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可适用于不同折弯架的折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适用于不同折弯架的折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前防护架的折弯装置,包括操作板,所述操作板上设置有两个挤压单元和一个定位单元;所述操作板的底部设置有三个支撑脚;

所述定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定位件和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操作板上,所述定位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定位杆,各所述定位杆的相对面均设置有两个夹持块,各所述定位杆上的夹持块相互对称设置,各所述夹持块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弧形限位槽,各所述定位杆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滑块,各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均设置有连杆,各所述连杆同时可滑动的套设在导向杆上,各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定位块连接,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操作板的底部,各所述第一滑块均连接有第二滑块,各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与螺杆的正反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两端与所述定位块转动连接,所述螺杆至少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定位块并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安装座与所述定位块连接;

所述定位单元位于两个挤压单元之间,所述挤压单元包括位移板和成型板,所述位移板上设置有滑座,所述滑座预可沿所述位移板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成型板配合使用的转筒,所述成型板设置在所述操作板上,所述转筒上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第二气缸上的第二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气缸安装座与所述操作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开口的个数为两个,两个第一开口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定位件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件结构相同且相互配合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板上开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开口,所述位移板的底部设置有两个连接杆,各所述连接杆分别沿各所述第二开口向下延伸与所述操作板底部的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与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气缸安装座与所述操作板底部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成型板的底部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可转动的穿过所述操作板并与位于所述操作板下方的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通过第二电机安装座与所述操作板的底部固定。

一种用于汽车前防护架的折弯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折弯防护架放置在各个定位件的两个定位杆之间;

s2:通过启动第一电机,使其各个定位杆上的夹持块相互配合从而对汽车前防护架进行夹持定位;

s3:此时汽车前防护架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挤压单元上的转筒处;

s4:通过启动第一气缸调节位移板使其位移板移动从而调节转筒与定位杆之间的间距;

s5:启动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气缸推动滑座与成型板配合从而对汽车前防护架的两侧进行折弯。

作为优选,所述折弯装置包括操作板,所述操作板上设置有两个挤压单元和一个定位单元;所述操作板的底部设置有三个支撑脚;

所述定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定位件和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操作板上,所述定位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定位杆,各所述定位杆的相对面均设置有两个夹持块,各所述定位杆上的夹持块相互对称设置,各所述夹持块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弧形限位槽,各所述定位杆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滑块,各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均设置有连杆,各所述连杆同时可滑动的套设在导向杆上,各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定位块连接,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操作板的底部,各所述第一滑块均连接有第二滑块,各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与螺杆的正反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两端与所述定位块转动连接,所述螺杆至少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定位块并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安装座与所述定位块连接;

所述定位单元位于两个挤压单元之间,所述挤压单元包括位移板和成型板,所述位移板上设置有滑座,所述滑座预可沿所述位移板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成型板配合使用的转筒,所述成型板设置在所述操作板上,所述转筒上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第二气缸上的第二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气缸安装座与所述操作板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对不同汽车宽度的防护架进行折弯;另一方面,使用对不同汽车防护架进行折弯,实用性广,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和不易损坏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用于汽车前防护架的折弯装置,包括操作板1,所述操作板1上设置有两个挤压单元2和一个定位单元3;所述操作板1的底部设置有三个支撑脚5;

所述定位单元3包括至少一个定位件6和第一开口8,所述第一开口8设置在所述操作板1上,所述定位件6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定位杆7,各所述定位杆7的相对面均设置有两个夹持块9,各所述定位杆7上的夹持块9相互对称设置,各所述夹持块9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弧形限位槽10,各所述定位杆7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滑块11,各所述第一滑块11的底部均设置有连杆12,各所述连杆12同时可滑动的套设在导向杆13上,各所述导向杆13的两端分别与定位块15连接,所述定位块15设置在所述操作板1的底部,各所述第一滑块11均连接有第二滑块16,各所述第二滑块16分别与螺杆17的正反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螺杆17的两端与所述定位块15转动连接,所述螺杆17至少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定位块15并与第一电机18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8通过第一电机安装座19与所述定位块15连接;

所述定位单元3位于两个挤压单元2之间,所述挤压单元2包括位移板20和成型板22,所述位移板20上设置有滑座21,所述滑座21预可沿所述位移板20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滑座21上设置有与所述成型板22配合使用的转筒23,所述成型板22设置在所述操作板1上,所述转筒23上端设置有顶板26,所述顶板26上设置有连接柱27,所述连接柱27与第二气缸28上的第二活塞杆29连接,所述第二气缸28通过第二气缸安装座30与所述操作板1连接。

所述第一开口8的个数为两个,两个第一开口8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定位件6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件6结构相同且相互配合使用。

所述操作板1上开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开口31,所述位移板20的底部设置有两个连接杆32,各所述连接杆32分别沿各所述第二开口31向下延伸与所述操作板1底部的连接板33连接,所述连接板33与第一气缸36连接,所述第一气缸36通过第一气缸安装座37与所述操作板1底部固定。

所述成型板22的底部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可转动的穿过所述操作板1并与位于所述操作板1下方的第二电机39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39通过通过第二电机安装座50与所述操作板1的底部固定。

一种用于汽车前防护架的折弯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折弯防护架放置在各个定位件6的两个定位杆7之间;

s2:通过启动第一电机18,使其各个定位杆7上的夹持块9相互配合从而对汽车前防护架进行夹持定位;

s3:此时汽车前防护架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挤压单元2上的转筒23处;

s4:通过启动第一气缸36调节位移板20使其位移板20移动从而调节转筒23与定位杆7之间的间距;

s5:启动第二气缸28,通过第二气缸28推动滑座21与成型板22配合从而对汽车前防护架的两侧进行折弯。

所述折弯装置包括操作板1,所述操作板1上设置有两个挤压单元2和一个定位单元3;所述操作板1的底部设置有三个支撑脚5;

所述定位单元3包括至少一个定位件6和第一开口8,所述第一开口8设置在所述操作板1上,所述定位件6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定位杆7,各所述定位杆7的相对面均设置有两个夹持块9,各所述定位杆7上的夹持块9相互对称设置,各所述夹持块9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弧形限位槽10,各所述定位杆7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滑块11,各所述第一滑块11的底部均设置有连杆12,各所述连杆12同时可滑动的套设在导向杆13上,各所述导向杆13的两端分别与定位块15连接,所述定位块15设置在所述操作板1的底部,各所述第一滑块11均连接有第二滑块16,各所述第二滑块16分别与螺杆17的正反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螺杆17的两端与所述定位块15转动连接,所述螺杆17至少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定位块15并与第一电机18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8通过第一电机安装座19与所述定位块15连接;

所述定位单元3位于两个挤压单元2之间,所述挤压单元2包括位移板20和成型板22,所述位移板20上设置有滑座21,所述滑座21预可沿所述位移板20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滑座21上设置有与所述成型板22配合使用的转筒23,所述成型板22设置在所述操作板1上,所述转筒23上端设置有顶板26,所述顶板26上设置有连接柱27,所述连接柱27与第二气缸28上的第二活塞杆29连接,所述第二气缸28通过第二气缸安装座30与所述操作板1连接。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