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1898发布日期:2018-10-02 19:03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镗床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适合现场小型内孔加工的移动式镗床。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镗床是安装在地面上,将工件固定于镗床上,主轴转动带动工件旋转,刀架沿工件进行轴向或径向移动,安装在刀架上的刀具对工件内孔进行切削加工,这种镗床适合可移动的中小型件的加工。但在化工厂、造船厂、钢铁厂等企业,有些工件非常庞大和笨重,拆卸十分困难,会造成极大的运输成本,重新组装又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有的工件不能从设备上卸下,所以无法将这些工件安装到传统的镗床上进行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安装方便,体积小,可适合于现场小型内孔加工的移动式镗床。

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进给支架,第一交流伺服电机装在进给支架上,丝杠的后端装有齿轮,第一交流伺服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与丝杠后端的齿轮啮合,丝杠的前端用轴承和锁紧螺母与固定支架连接,移动支架上设有与丝杠配合的丝母,移动支架上的丝母与丝杠配合安装;

还包括第二交流伺服电机,第二交流伺服电机与伺服行星减速机相连,伺服行星减速机的输出轴与镗杆的后端通过连接套连接,伺服行星减速机通过法兰与移动支架连接;

镗杆中部套装有后铜套,后铜套与镗杆滑动接触,后铜套外部设有后法兰,后铜套和后法兰固定在一起,后法兰和固定支架连接,镗杆的前端套装有前铜套,前铜套与镗杆滑动接触,前铜套外部设有前法兰。

在前法兰和后法兰之间的镗杆上设有定心套,所述的定心套为锥形,所述的定心套为两半式结构,即定心套由两个定心套单体组成,两个定心套单体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根据待修复孔的直径选择定心套,使定心套与孔壁接触,这样可确定镗杆的位置。

所述丝杠的后端从进给支架中伸出,丝杠从进给支架伸出的部分设有手轮,用于手动调节进给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工作时,将前法兰和后法兰都固定在所修设备上,卸下定心套,第二交流伺服电机工作可带动镗杆转动,第一交流伺服电机工作,通过移动支架带动镗杆前后移动,从而完成对内孔的修复。其移动方便,体积小,使用时无需拆卸设备,提高修复速度,降低修复成本,修复精度高,修复前后两个孔时可保证前后两个孔同心。利用本装置可在现场进行加工,尤其是现场堆焊修复的镗孔类部件,如大型轴承座的内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它包括进给支架1,第一交流伺服电机2装在进给支架上,丝杠3的后端装有齿轮,第一交流伺服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与丝杠后端的齿轮啮合,丝杠的前端用轴承和锁紧螺母与固定支架4连接,移动支架5上设有与丝杠配合的丝母6,移动支架上的丝母与丝杠配合安装;

还包括第二交流伺服电机7,第二交流伺服电机与伺服行星减速机8相连,伺服行星减速机的输出轴与镗杆9的后端通过连接套连接,伺服行星减速机通过法兰与移动支架连接;

镗杆中部套装有后铜套10,后铜套与镗杆滑动接触,后铜套外部设有后法兰11,后铜套和后法兰固定在一起,后法兰和固定支架连接,镗杆的前端套装有前铜套12,前铜套与镗杆滑动接触,前铜套外部设有前法兰13。

在前法兰和后法兰之间的镗杆上设有定心套14,所述的定心套为锥形,所述的定心套为两半式结构,即定心套由两个定心套单体组成,两个定心套单体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根据待修复孔的直径选择定心套,使定心套与孔壁接触,这样可确定镗杆的位置。

所述丝杠的后端从进给支架中伸出,丝杠从进给支架伸出的部分设有手轮15,用于手动调节进给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