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工件切割时盖体脱落的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4099发布日期:2018-11-02 22:2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室切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工件切割时盖体脱落的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热室是进行高放射性试验和操作的屏蔽小室,其与周围环境隔绝。殷室内壁常用不锈钢覆面,便于冲洗、去污。外墙为重混凝土结构,以防护γ放射性。热室内有盛放物体的容器,取出内容物,需切割开罐体,分离容器才能取出,切割就是切割开容器体的工序。热室为放射性物料屏蔽防护设施,人员站在热室外部,透过热室上铅玻璃窗观察内部设备,通过主从机械手对内部物料和设备进行操作。

现有的热室内罐体切割是通过上压盘限位定位,虽然上压盘可以防止切割轴向偏移和范围内的偏摆,但是难以将切割下来的盖体继续保持在适当的切割位置,也无法有效防止盖体跌落。容器罐体切割后,取出内容物,罐体将转运移出热室。若罐体盖跌落,将不利于罐体转运移出热室,在热室产生遗留物。热室空间有限,遗留物会对热室正常生产产生影响。使用主从机械手无法抓取遗留物时,就需要定期人员进入热室清理,人员进入热室是项复杂而有风险的作业,并对生产有影响。如果对热室进行复杂的去污清洗程序,就需要人员进入热室作业。此时就需考虑人员辐射防护问题,人需穿戴气衣等辐射防护设备,操作灵活性降低,并且在热室内工作时间有限。达到标准累计时间前需撤离热室,更换其他人员进入。此种作业方式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均较高,还有较大的安全隐患。更不用说,当切割工件圆度误差超差,椭圆度较大时,切割过程会出现旋转偏摆,上压盘在合理圆度误差下可以限位防止偏摆跌落,但在较大圆度误差下将无法防止跌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热室工件切割的切割装置,即使切割工件是易变形件,圆度有误差,有部分椭圆度较大的工件也可以有效防止切割下来的盖体跌落。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热室内罐体容器的冷压切割装置,包括:基座、上压盘、下托盘、刀盘和刀盘箱座,所述基座与可滑动地刀盘箱座相对设置,所述刀盘箱座上设置有向基座延伸的刀盘,所述基座与刀盘箱座之间设置有可转动的下托盘,所述上压盘由基座伸出且末端设置有投影于下托盘的转盘,还包括抱紧机构;所述抱紧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器、第二限位器和活动限位器;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器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滚轮,所述第一底座一端固定连接基座,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滚轮;

所述第二限位器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二底座一端固定连接基座,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滚轮;所述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朝向刀盘方向的延长线的夹角为40-80度;

所述活动限位器包括固定臂、活动支杆、第三底座和第三滚轮;所述固定臂由基座的侧面向刀盘方向延伸,所述固定臂朝向刀盘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活动支杆,活动支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底座,所述第三底座朝向上压盘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滚轮。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分别固定在基座朝向所述刀盘的一侧,在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之间所述基座边沿为向远离所述刀盘方向弯曲的弧形。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朝向刀盘方向的延长线的夹角为60度。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支杆设置有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所述第一分支位于刀盘上方,且固定连接第三底座;所述第二分支位于刀盘下方,所述第二分支的末端与所述刀盘箱座朝向基座的一侧接触。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盘朝向基座的最前端与第三滚轮的朝向基座的最前端齐平。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支杆通过销轴与所述固定臂连接,所述销轴上设置有扭转弹簧。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一底座通过可伸缩的第一导向套连接;

所述第二滚轮与第二底座通过可伸缩的第二导向套连接。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滚轮通过可伸缩的第三导向套与所述第三底座固定连接。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压盘的转盘朝向下托盘的一面设置有吸盘。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盘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通过导管连接到微型真空泵,所述微型真空泵设置在所述上压盘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热室内工件切割的切割装置通过设置抱紧机构,并在抱紧机构上设置滚轮,使切割过程中工件的盖体始终被夹持固定,解决了椭圆度较大工件特殊工况下切割盖跌落风险,极大提高设备适应性,克服实际工况难题。本实用新型的切割装置能够保证工件盖体顺利转运,生产有序进行,而且在生产中减少了人员热室作业次数,有效保障了人员安全,降低了生产维护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工件切割的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各实施例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实用新型”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实用新型,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实用新型或实用新型构思。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结构、产品等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部分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工件切割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用于热室内工件切割的切割装置,包括:基座101、上压盘102、下托盘(未示出)、刀盘103和刀盘箱座(未示出),基座101与可滑动地刀盘箱座相对设置,刀盘箱座上设置有向基座101延伸的刀盘103,在基座101与刀盘箱座之间设置有可转动的下托盘,上压盘102由基座101伸出且末端设置有投影于下托盘的转盘116,如图1所示的,该切割装置还设置有抱紧机构,该抱紧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器、第二限位器和活动限位器。其中,第一限位器包括第一底座104和第一滚轮105,第一底座104的一端固定连接基座101,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滚轮105,如图1所示的,第一滚轮105与第一底座104通过可伸缩的第一导向套106连接,第一导向套106固定在第一底座104中,通过压缩弹簧产生推力。相应地,第二限位器包括第二底座107和第二滚轮108,第二底座107一端固定连接基座101,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滚轮108,第二滚轮108与第二底座107通过可伸缩的第二导向套109连接,同样的,第二导向套109固定在第二底座107中,通过压缩弹簧产生推力,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04和第二底座107都是由基座101延伸而成,但是应当理解,第一底座104和第二底座107也可以是可拆卸的结构,从而便于维修和更换。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朝向刀盘方向的延长线的夹角为40-80度,优选为60度,以更稳定的实现抱紧效果。同样的,为了避免基座101与工件100发生摩擦,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分别固定在基座101朝向所述刀盘的一侧,在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之间基座边沿为向远离所述刀盘方向弯曲的弧形。如图1所示,活动限位器包括固定臂110、活动支杆112、第三底座113和第三滚轮114,固定臂110由基座101的侧面向刀盘103方向延伸,在固定臂110朝向刀盘10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活动支杆112,在活动支杆112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底座113,在第三底座113朝向上压盘10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滚轮114。第三底座第三导向套114固定在第三底座113中,通过压缩弹簧产生推力。如图1所示,活动支杆112设置有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第一分支位于刀盘103上方,且固定连接第三底座113;而第二分支位于刀盘103下方,该第二分支的末端与刀盘箱座朝向基座101的一侧接触,也可以直接与刀盘箱座直接固定连接,这样,需要同时设置刀盘103朝向基座101的最前端与第三滚轮114的朝向基座的最前端齐平,因而在切割驱动刀盘箱座向基座101方向移动,以使刀盘103与工件100接触时,刀盘箱座同时也将推动活动支杆112朝向工件移动,从而使切割时第三滚轮114能够始终与刀盘103协调一致,有效保证抱紧效果。进一步地,还可以选择将活动支杆114通过销轴111与固定臂110连接,并在销轴111上设置扭转弹簧,使第三滚轮114与工件100的盖体贴合更加稳固,有利于实现抱紧效果。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上压盘102的转盘116朝向下托盘的一面设置吸盘,这样可以将上压盘扣在工件的上盖上,有效避免切割后的上盖跌落。还可以在吸盘设置通气孔,并将通气孔通过导管连接到微型真空泵,通过抽取真空来吸附,同时充入空气来放开盖体,以提升吸附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而微型真空泵设置在上压盘102中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上压盘的重量,使其对工件有较高的压力。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