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铜异型方管的过渡方型拉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4347发布日期:2018-12-05 19:55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紫铜异型方管的过渡方型拉制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色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紫铜异型方管的过渡方型拉制模具。



背景技术:

异型紫铜方管,要求特殊:内、外径公差精度高:±0.10,普通国标为±0.25;同时要求内、外圆角半径R≤1mm,普通国标为外R≤4mm,内R≤3mm。

紫铜方管按照传统工艺:拉拔圆型管材一次过渡到方型管材,存在方型管材的圆角R半径过大,外尺寸中心部分塌腰,内尺寸无法保证的问题;怎样使紫铜方管在拉拔过程中圆角R的半径达到指定要求,避免外尺寸中心部分塌腰,保证内尺寸的指定要求,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出一种紫铜异型方管的过渡方型拉制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紫铜异型方管的过渡方型拉制模具,所采用的工模具在拉拔工序中采用多道次拉拔的处理方式,与现有工艺中最后一道次拉拔圆型管材过渡到方型管材工艺进行比较,实现了圆角R半径逐渐变小直至符合要求,避免了外尺寸中心部分塌腰,保证内尺寸符合要求。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紫铜异型方管的过渡方型拉制模具,是由:模体、入口锥、定径带、过渡区、出口区构成;模体上端内设置入口锥,入口锥为喇叭形,入口锥的下端为中心向下凸起的弧形,模体的下部内设置定径带,定径带截面结构为长方形,入口锥的下表面与定径带的上表面之间设置过渡区,定径带下端的模体内设置出口区,出口区的截面结构为等腰梯形,模体、入口锥、定径带、过渡区和出口区一体成形。

所述的入口锥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入口锥上端与下端之间的弧面的曲率半径为R2,R2为5~8mm。

所述的定径带相邻两边相交处为圆角,所述的圆角为R,R为2~4mm,定径带的长度为L1,L1为6~10mm,入口锥上表面一端与定径带上表面一端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a,a为8~12°。

所述的入口锥下表面最低点与定径带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为H1,H1为3~4mm。

所述的出口区的上端长度小于下端长度且等于定径带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最后一道次拉拔圆型管材拉制到方型管材的方法,采用过渡方型模,在轧制后先进行一道次整径拉拔,过渡到方型管材,多道次整径空拉,最后成品衬拉定型拉拔;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工模具在拉拔工序中采用多道次拉拔的处理方式,与现有工艺中最后一道次拉拔圆型管材过渡到方型管材工艺进行比较,实现了圆角R半径逐渐变小直至符合要求,避免了外尺寸中心部分塌腰,保证内尺寸符合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总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中:模体1、入口锥2、定径带3、过渡区4、出口区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模体1上端内设置入口锥2,入口锥2为喇叭形,入口锥2的下端为中心向下凸起的弧形,模体1的下部内设置定径带3,定径带3截面结构为长方形,入口锥2的下表面与定径带3的上表面之间设置过渡区4,定径带3下端的模体1内设置出口区5,出口区5的截面结构为等腰梯形,模体1、入口锥2、定径带3、过渡区4和出口区5一体成形。

所述的入口锥2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入口锥2上端与下端之间的弧面的曲率半径为R2,R2为5~8mm。

所述的定径带3相邻两边相交处为圆角,所述的圆角为R,R为2~4mm,定径带3的长度为L1,L1为6~10mm,入口锥2上表面一端与定径带3上表面一端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a,a为8~12°。

所述的入口锥2下表面最低点与定径带3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为H1,H1为3~4mm。

所述的出口区5的上端长度小于下端长度且等于定径带3的长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