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机轧辊支承环松动补偿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4719发布日期:2018-12-07 23:17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冷轧机轧辊支承环松动补偿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轧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轧机轧辊支承环松动补偿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冷轧机(包括箔轧机)支承辊由辊身、支承环、支承内圈组成,首先将支承环装配在轧辊辊颈上,其配合为H7/r6为过盈配合,在支承环安装到位后;将支承辊轴承内圈装配在轧辊辊颈上,其同样为为过盈配合。支承环与轴承内圈与轧辊所采用过盈配合均为保证其与轧辊可靠结合,无相对窜动。在实际使用过程有时会出现加工精度、长期受力等综合原因造成支承环松动;常规处理方式为:去除轴承内圈、从新按辊颈(或孔)的实际尺寸加工支承环内孔(或辊颈)恢复原要求过盈量,进行重新装配。因支承辊轴承内圈与辊颈为过盈配合,且原始为轴承内圈预留磨削量热装在辊颈后磨削至要求尺寸与精度;轴承内圈拆卸后会造成报废、无法继续使用。如单独购买轴承内圈,约为整套轴承的价格30%;按1850冷轧机计算一套轴承内圈(国产轴承)价格在3万元左右;所以按常规方式处理代价高昂及时间较长;为此需要更为经济、可靠的方式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好,能够实现自动调节补偿的冷轧机轧辊支承环松动补偿修复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冷轧机轧辊支承环松动补偿修复结构,包括支承环本体;补偿块,所述支承环本体上呈圆周均布设置有多个补偿通槽,所述补偿块匹配设置在所述补偿通槽内;和补偿螺母,所述补偿螺母的其中一端与补偿块对应设置,且补偿螺母与补偿块的贴合面为楔形面,所述补偿螺母的另一端与支承环本体对应设置,且补偿螺母与支承环本体的贴合面为螺纹配合。

所述支承环本体包括与轧辊的轴肩对应定位的定位段和轧辊配合固定的固紧段,所述定位段呈且呈喇叭口状,所述固紧段为圆柱状。

所述支承环本体外壁呈台阶状,在所述支承环本体上设置有3~12个补偿通槽。

所述补偿螺母上设置有锁死螺栓,所述锁死螺栓与支承环本体的螺纹段对应设置。

所述补偿螺母上设置有3~6个锁死螺栓。

所述支承环本体与轧辊为过盈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其通过补偿块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对轧辊的固定,由补偿螺母的转动,驱动所述补偿块的进给补偿,从而实现在不拆除的情况下进行进一步的稳固,从而大大提高了修复效率,降低轴承内圈的更换成本;此外,本申请的支承环本体可通过与轧辊之间的过盈配合实现固定,并通过补偿螺母和补偿块进一步的调节补偿,也可以通过多个补偿块的协调动作,实现与轧辊的固定支撑,具有更为灵活方便的应用特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承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00为支承环本体、101为补偿块、102为补偿通槽、103为补偿螺母、104为锁死螺栓、201为轧辊、202为轴承内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冷轧机轧辊支承环松动补偿修复结构,包括支承环本体100、补偿块101和补偿螺母103,支承环本体100上呈圆周均布设置有多个补偿通槽102,补偿块101匹配设置在补偿通槽102内;补偿螺母103的其中一端与补偿块101对应设置,且补偿螺母103与补偿块101的贴合面为楔形面,补偿螺母103的另一端与支承环本体100对应设置,且补偿螺母103与支承环本体100的贴合面为螺纹配合,通过补偿螺母的进给动作,从而推动所述补偿块沿径向补偿,从而保障支承环与轧辊201的定位固定,进一步的保障轴承内圈202的定位,实现轴承内圈202不拆卸的情况下,对支承环的修复。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的支承环本体100包括与轧辊的轴肩对应定位的定位段和轧辊配合固定的固紧段,定位段呈且呈喇叭口状,固紧段为圆柱状,支承环本体100外壁呈台阶状,在支承环本体上设置有3~12个补偿通槽102,当采用支承环本体与轧辊过盈配合时,可选用较少的补偿块实现补偿调整即可,当采用补偿块实现支承环本体与轧辊的固定时,选用较多的补偿块进行稳定紧固。

为了防止在震动过程中补偿螺母松脱,在补偿螺母上设置有锁死螺栓104,锁死螺栓104与支承环本体100的螺纹段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的补偿螺母上设置有3~6个锁死螺栓,优选三个。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其通过补偿块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对轧辊的固定,由补偿螺母的转动,驱动所述补偿块的进给补偿,从而实现在不拆除的情况下进行进一步的稳固,从而大大提高了修复效率,降低轴承内圈的更换成本;此外,本申请的支承环本体可通过与轧辊之间的过盈配合实现固定,并通过补偿螺母和补偿块进一步的调节补偿,也可以通过多个补偿块的协调动作,实现与轧辊的固定支撑,具有更为灵活方便的应用特点,实用性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