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塑料片材的精密冲切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5814发布日期:2019-02-12 22:16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塑料片材的精密冲切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薄塑料片材的精密冲切模具。



背景技术:

通常超薄塑料片材的冲切产品是使用一般冲切模具进行冲切,其精度±0.1mm左右,但是由于在安装上模具与下模具中,对螺丝的扭力无法保证相同的力,容易造成上模具与下模具受力不均匀,从而影响对塑料片材冲切的精密度。

因此,发明一种超薄塑料片材的精密冲切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塑料片材的精密冲切模具,通过设有第二定位销与第二定位孔,有效的使上模具本体与下模具本体进行水平固定,防止上模具本体与下模具本体受力不均而造成塑料片材冲切不精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薄塑料片材的精密冲切模具,包括底座与顶座,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顶座,所述底座顶部与顶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销,所述顶座设置的第一定位销活动套接有上模具本体,所述底座设置的第一定位销活动套接有下模具本体,所述上模具本体与下模具本体表面均开设有与第一定位销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孔,所述底座与顶座内部一段均中空设置,所述底座与顶座内部均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中部固定套接有第一涡轮,所述第一涡轮啮合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一端贯穿底座与顶座内壁延伸至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所述丝杆靠近两端的一段均啮合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销,所述上模具本体与下模具本体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二定位销相匹配的第二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底座靠近两端的一段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底座内部活动插接有刻度柱,所述刻度柱位于底座内部的一端中空设置,所述刻度柱一端滑动插接有T形杆,所述T形杆一端与底座内底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刻度柱位于底座内部的一段活动套接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顶部与底座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刻度柱位于固定盒内部的一段啮合套接有第二涡轮,所述第二涡轮啮合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一端贯穿固定盒与底座内侧壁延伸至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

优选的,所述顶座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底部一端滑动插接有滑柱,所述滑柱一端与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柱位于套杆外部的一段套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上模具本体与下模具本体相匹配设置,所述底座与顶座型号大小相同,所述底座与顶座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刻度柱为合金钢材料制成,所述刻度柱位于底座外部的最大高度等于上模具本体与下模具本体的总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有第一限位孔与第一定位销,有利于保证上模具本体与下模具本体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偏移,造成冲切不精密,通过设有第一蜗杆与第一涡轮,有利于防止丝杆反转,从而影响模具的固定,通过设有第二定位销与第二定位孔,有利于使上模具本体与顶座固定连接,使下模具本体与底座固定连接,有效的使上模具本体与下模具本体进行水平固定,防止上模具本体与下模具本体受力不均而造成塑料片材冲切不精密;

2、通过设有刻度柱,有利于使刻度柱对顶座进行限位,防止顶座向下施加过大的力,而造成上模具本体与下模具本体磨损,影响冲切精密程度,同时根据刻度柱表面的刻度防止两侧刻度柱伸出长度的不同,而造成模具受力不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刻度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顶座、3第一定位销、4上模具本体、5下模具本体、6第一定位孔、7丝杆、8第一涡轮、9第一蜗杆、10第一旋钮、11滑块、12挤压板、13第二定位销、14第二定位孔、15刻度柱、16T形杆、17固定盒、18第二涡轮、19第二蜗杆、20第二旋钮、21套杆、22滑柱、2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超薄塑料片材的精密冲切模具,包括底座1与顶座2,所述底座1顶部设置有顶座2,所述底座1顶部与顶座2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销3,所述顶座2设置的第一定位销3活动套接有上模具本体4,所述底座1设置的第一定位销3活动套接有下模具本体5,所述上模具本体4与下模具本体5表面均开设有与第一定位销3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孔6,所述底座1与顶座2内部一段均中空设置,所述底座1与顶座2内部均转动连接有丝杆7,所述丝杆7位于第一涡轮8两侧的一段螺纹均相反设置,便于使滑块11在丝杆7表面同时向中部移动,使模具受力均匀,所述丝杆7中部固定套接有第一涡轮8,所述第一涡轮8啮合第一蜗杆9,所述第一蜗杆9一端贯穿底座1与顶座2内壁延伸至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10,所述丝杆7靠近两端的一段均啮合套接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板12,所述底座1与顶座2表面均开设有与挤压板12向匹配的滑槽,所述挤压板1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销13,所述上模具本体4与下模具本体5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二定位销13相匹配的第二定位孔14。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1靠近两端的一段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底座1内部活动插接有刻度柱15,所述刻度柱15的底部一段螺纹设置,与第二涡轮18内圈相啮合设置,所述刻度柱15位于底座1内部的一端中空设置,所述刻度柱15一端滑动插接有T形杆16,所述T形杆16一端与底座1内底壁固定连接,通过T形杆16,进行限制刻度柱15伸出底座1的最大高度,并且防止刻度柱15转动;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刻度柱15位于底座1内部的一段活动套接有固定盒17,所述固定盒17顶部与底座1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刻度柱15位于固定盒17内部的一段啮合套接有第二涡轮18,所述第二涡轮18啮合第二蜗杆19,所述第二蜗杆19一端贯穿固定盒17与底座1内侧壁延伸至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20,通过第二涡轮18与第二蜗杆19,根据其自锁功能,防止刻度柱15受力下移;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座2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套杆21,所述套杆21底部一端滑动插接有滑柱22,所述滑柱22一端与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柱22位于套杆21外部的一段套接有弹簧23,通过顶座2下压,使上模具本体4与下模具本体5正常工作,通过弹簧23,使顶座2不受力时恢复原位;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模具本体4与下模具本体5相匹配设置,所述底座1与顶座2型号大小相同,所述底座1与顶座2平行设置,使上模具本体4与下模具本体5受力均匀;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刻度柱15为合金钢材料制成,防止刻度柱15受力损坏,延长刻度柱15的使用寿命,所述刻度柱15位于底座1外部的最大高度等于上模具本体4与下模具本体5的总厚度。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3,通过将上模具本体4与下模具本体5的第一限位孔分别于顶座2与底座1表面设置的第一定位销3进行插接,保证上模具本体4与下模具本体5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偏移,造成冲切不精密,通过手动调节第一旋钮10,使第一蜗杆9带动第一涡轮8转动,从而使丝杆7转动,通过丝杆7两端螺纹相反设置,使两端滑块11同时向中部靠拢,通过滑块11使加圧板一侧的第二定位销13与上模具本体4与下模具本体5的第二定位孔14进行插接,从而使上模具本体4与顶座2固定连接,使下模具本体5与底座1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定位销3、第二定位销13、第一定位孔6与第二定位孔14,有效的使上模具本体4与下模具本体5进行水平固定,防止上模具本体4与下模具本体5受力不均而造成塑料片材冲切不精密;

参照说明书附图4-5,当上模具本体4与下模具本体5长时间受力冲压时,容易造成模具磨损,从而影响冲切的精密程度,通过手动调节第二旋钮20,使第二旋钮20带动第二蜗杆19转动,从而使第二涡轮18转动,通过第二涡轮18啮合刻度柱15,从而使刻度柱15在底座1内部进行移动,通过调节刻度柱15移出的长度,对顶座2进行限位,防止顶座2向下施加过大的力,而造成上模具本体4与下模具本体5磨损,影响冲切精密程度,同时根据刻度柱15表面的刻度防止两侧刻度柱15伸出长度的不同,而造成模具受力不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