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护套的连续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3432发布日期:2018-12-18 21:56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感器护套的连续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模,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传感器护套的连续模。



背景技术:

为了使传感器更加精确的检测到数据,会让传感器贴近需要检测的位置,从而使传感器工作环境复杂,为了防止复杂的工作环境损坏传感器使用传感器护套保护传感器。

目前,目前常用的传感器护套为深筒形件,如图1所示,包括呈同轴设置的第一圆筒部51和第二圆筒部52,所述第一圆筒部51与第二圆筒部52之间连接有连接部53,所述连接部53呈圆台形,所述第一圆筒部51远离第二圆筒部52的一端封闭并且呈球形,第二圆筒部52远离第一圆筒部51的一端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二圆筒部51靠近开口的一端设有翻边54。

不同的传感器其传感器护套的长度不同,从而长度不同的传感器护套需要不同的模具进行加工生产,进而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护套的连续模,调节凸模相对于上模的相对位置,进而改变冲压成形的传感器护套的长度,使用一个模具便可以完成了不同长度的传感器护套的冲压成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感器护套的连续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有多个调节套,所述调节套内穿设有凸模并且两者螺纹连接,所述下模设有多个凹模, 每个所述凸模和凹模组成一个工位,每个所述工位对传感器护套的一个结构进行冲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续模对坯料进行冲压,使工件在多次冲压后逐步成型,相对于一次冲压成型,将对工件一次成形的冲压力进行分散,减小每次冲压时产生的冲压力,从而减小工件成形时被拉裂的几率;需要加工冲压长度不同的传感器护套时,转动凸模,调节凸模相对于上模的相对位置,进而改变冲压成形的传感器护套的长度,使用一个模具便可以完成了不同长度的传感器护套的冲压成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设有锁紧装置,所述凸模同轴穿置于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底盘、夹块和螺套,所述夹块有多个并且周向铰接于底盘,所述夹块位于螺套中并且两者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具冲压时,会产生振动,上模在振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转动,从而导致凸模与上模之间的位置不稳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到螺套,因为夹块设有锥螺纹,从而使夹块将上模夹紧,进而防止调节丝杆在模具振动时发生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行星齿轮组,所述行星齿轮组包括内齿圈、行星齿轮和中心齿轮,所述中心齿轮固定连接于上模,所述上模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行星齿轮转动连接于螺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内齿圈,行星齿轮在自转的同时发生公转,行星齿轮公转时带动调节套转动,调节套转动从而使凸模轴向移动,利用行星齿轮组扩大内齿圈与调节套之间的传动比,从而对凸模的调节更加精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凸模固定连接有与导向槽适配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滑动连接于导向槽内。

当调节套转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凸模转动,从而导致调节效率低,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向块和导向槽限定凸模的径向转动,防止凸模转动,当不妨碍凸模的轴向滑动,进而提高调节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设有导套,所述下模设有导杆,所述导杆穿置于导套中并且两者呈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上模的移动提供导向,从而使得上模向下滑动时,使凸模与凹模准确的配合,减小凸模的下压是的偏移,从而提高冲压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杆与导套之间设有若干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滚珠将导杆与导套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成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导杆与导套之间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杆上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穿置于导套内,所述滚珠转动连接于套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套筒限定滚珠位置,防止滚珠从导杆与导套之间滚出,使滚珠、导杆与导套之间连接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杆上套设有上弹簧和下弹簧,所述上弹簧上端抵触于上模,所述上弹簧下端抵触于套筒,所述下弹簧下端抵触于下模,所述下弹簧上端抵触于套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套和导杆相对滑套而移动时,同时挤压上弹簧和下弹簧,从而使套筒向下移动,使滚珠相对导杆外壁与导套内壁滚动而不是滑动,从而进一步减小了导杆与导套之间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侧壁开设有内滚珠流道和外滚珠流道,所述内滚珠流道和外滚珠流道首尾相连,所述套筒内壁开设有与内滚珠流道的内腰孔,所述套筒外壁开设有与外滚珠流道连通的外腰孔,所述滚珠置于内滚珠流道和外滚珠流道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滚珠滚动时,滚珠会与套筒发生滑动摩擦从而导致摩擦力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滚珠在内滚珠流道和外滚珠流道循环滚动,从而避免了滚珠与套筒之间的滑动摩擦,进而进一步减小了导杆与导套之间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滚珠流道和外滚珠流道呈错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了套筒的壁厚,减轻套筒的重量,节省了制造材料的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改变凸模与上模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冲压成形的断路器油杯的长度,使用一个模具便可以完成了不同长度的断路器油杯的冲压成形;

其二,利用行星齿轮组扩大内齿圈与调节套之间的传动比,从而对凸模的调节更加精确;

其三,利用滚珠和套筒减少了导杆和导套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上模向下滑动时更加顺滑,并且使上模上四个导套受力更加平衡,进而使凸模与凹模准确的配合,减小凸模的下压是的偏移,从而提高冲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套筒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连续模的剖面图;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导向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调节装置的剖面图;

图8为背景技术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1、上模;11、上模板;111、导套;12、凸模;121、第一凸模;1211、冲裁头;1212、冲压头;122、第二凸模;123、第三凸模;124、第四凸模;125、第五凸模;126、第六凸模;127、顶杆;13、调节装置;131、调节套;132、行星齿轮;133、内齿圈;134、中心齿轮;135、底座;14、锁紧装置;141、底盘;142、夹块;143、螺套;2、下模;21、下模板;211、导杆;212、上弹簧;213、卸料通道;214、下弹簧;22、凹模;221、第一凹模;2211、连接板;2212、滑杆;2213、冲裁腔;2214、冲压孔;2215、导向筒;2216、第二弹簧;2217、定位销;2218、凸台;222、第二凹模;223、第三凹模;224.第四凹模;225、第五凹模;226、第六凹模;227、卸料板;228、转运台;2281、转运孔;229、环形导线;23、套筒;231、外滚珠流道;232、内滚珠流道;233、外腰孔;234、内腰孔;24、滚珠;3、导向板;31、导向套;311、气弹簧;312、第三弹簧;4、顶针;41、顶针板;51、第一圆筒部;52、第二圆筒部;53、连接部;54、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一种保护壳连续模,如图1所示,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包括上模板11和凸模12。下模2包括下模板21和凹模22,上模1相对于下模2呈竖直方向滑动。

如图1和图2所示,连续模工作时,在冲床的带动下,使上模1相对于下模2往复竖直移动,将毛坯冲压成工件。使凸模12与凹模22准确的配合,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上模板11上的导套111、固定连接于下模板21的导杆211和套筒23。导杆211穿置于导套111中并且两者呈滑动连接,套筒23套置于导杆211上,套筒23穿置于导套111内。套筒23侧壁周向开设有六条滚珠流道,每条滚珠流道均包括内滚珠流道232和外滚珠流道231,内滚珠流道232和外滚珠流道231首尾连通。套筒23内壁开设有与内滚珠流道232连通的内腰孔234,套筒23外壁开设有与外滚珠流道231连通的外腰孔233。内滚珠流道232和外滚珠流道231内设有多颗滚珠24,滚珠24的直径小于内腰孔234和外腰孔233的宽度,内滚珠流道232内的滚珠24通过内腰孔234抵触于导杆211外壁上,外滚珠流道231内的滚珠24通过外腰孔233抵触于导套111内壁。当导杆211与导套111相对滑动时,滚珠24在导杆211与套筒23之间以及导套111与套筒23之间滚动,从而减小了导杆211和导套111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2和图3为了降低成本,使内滚珠流道232和外滚珠流道231呈错位设置,从而减小了套筒23的壁厚,减轻套筒23的重量,节省了制造材料的成本。当导杆211与导套111相对于套筒23相互靠近时,内滚珠流道232内的滚珠24相对于套筒23向上滚动并且进入外滚珠流道231内,外滚珠流道231内的滚珠24相对于套筒23向下滚动并且进入内滚珠流道232中。当导杆211与导套111相对于套筒23相互远离时,内滚珠流道232内的滚珠24相对于套筒23向下滚动并且进入外滚珠流道231内,外滚珠流道231内的滚珠24相对于套筒23向上滚动并且进入内滚珠流道232中。在导杆211上套设有上弹簧212和下弹簧214,上弹簧212上端抵触于上模板11,上弹簧212下端抵触于套筒23,下弹簧214下端抵触于下模板21,下弹簧214上端抵触于套筒23。当导套111和导杆211相对滑动而收缩时,同时挤压上弹簧212和下弹簧214,从而使套筒23向下移动,从而使套筒23始终位于导杆211与导套111轴向距离的中间位置。

如图4所示,凸模12有六个,从左往右依次为第一凸模121、第二凸模122、第三凸模123、第四凸模124、第五凸模125和第六凸模126。第二凸模122、第三凸模123、第四凸模124、第五凸模125和第六凸模126固定连接于上模板11上。其中第三凸模123和第四凸模124上端穿过上模板11,第三凸模123和第四凸模124调节装置13连接于上模板11上。第三凸模123和第四凸模124均与上模板11呈滑动连接。

如图4所示,凹模22有六个并且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下模板21,需要更换生产的产品或者下模2损坏时,方便更换凹模22。凹模22包括从左往右依次为第一凹模221、第二凹模222、第三凹模223、第四凹模224、第五凹模225和第六凹模226,每个凹模22与对应的凸模12组合成一个工位,从左往右依次为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第五工位和第六工位。其中第一工位为冲裁工位,将圆形毛坯从条状板料上分离并且将分离出来的圆形毛坯冲压成圆筒形,在夹具的输送下将经过第一工位冲压的毛坯输送至第二工位处;第二工位对毛坯进行冲压,对毛坯进行拉伸形成第一圆筒部51,并且第一圆筒部51底部呈球形,在夹具的作用下将经过第二工位冲压的毛坯输送至第三工位处;第三工位对毛坯进行冲压,对毛坯的上端进行扩孔,在夹具的作用下将经过第三工位冲压的毛坯输送至第四工位处;第四工位对毛坯的冲压出第二圆筒部52和连接部53,在夹具的输送下将经过第四工位冲压的毛坯输送至第五工位处;第五工位对毛坯的第二圆筒部52进行冲压出翻边54,在夹具的输送下将经过第五工位冲压的毛坯输送至第六工位处;第六工位对毛坯进行定型。

如图4所示,上模板11左侧固定连接有卸料顶杆127,下模板21开设有卸料通道213,卸料通道213与卸料顶杆127呈同轴设置。上模板11下压时,顶杆127将经过六个工位冲压成形的工件顶入卸料通道213中完成卸料。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凹模221开设圆形冲裁腔2213,冲裁腔2213内开设有冲压孔2214,冲压孔2214为通孔;第一凸模121包括与冲裁腔2213适配的冲裁头1211,冲裁头1211内滑动连接有冲压头1212,冲压头1212与冲压孔2214适配。将长条形的板料放置于第一凹模221上,利用冲裁腔2213和冲裁头1211将圆形毛坯从条状板料上分离,然后在利用冲压头1212和冲压孔2214对圆形毛坯进行冲压,使圆形毛坯拉伸呈圆筒形。第一凹模221固定连接有定位销2217,定位销2217上端固定连接有凸台2218,凸台2218与凹模22之间留有间隙,利用定位销2217限定条形板料的位置,防止其左右移动,利用凸台2218限定条形板料的位置,防止其上下移动,防止冲压时板料发生移动而导致冲裁出不合格品。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凹模221下方设有转运台228,转运台228与第二凹模222平齐,转运台228内开设有两个转运孔2281,两个转运孔2281之间的轴距、右侧转运孔2281与第二凹模222之间的轴距以及两个凹模22之间的轴距相同。经过第一工位冲压后的毛坯落入左侧的转运孔2281中,然后在夹具的作用下向右移动,使其进入右侧的转运孔2281内,将原先位于右侧转运孔2281内的毛坯移动至第二工位处。

如图4和图5所示,下模板21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211,连接板2211位于转运台228上方,连接板2211固定连接有四个滑杆2212,第一凹模221滑动连接于滑杆2212上,滑杆2212上套设有第二弹簧2216,第一凹模22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导向筒2215,导向筒2215与冲压孔2214连通,导向筒2215与左侧的转运孔2281呈同轴设置。当第一工位冲压完成后,第一凹模221在第一凸模121的冲压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并且压缩第二弹簧2216,使导向筒2215将冲压孔2214与左侧的转运孔2281连通,将毛坯通过导向筒2215输送至左侧的转运孔2281中,完成冲压后第一凹模221在第二弹簧2216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导向筒2215与转运台228脱离,为毛坯的横向移动提供移动的空间。

如图6所示,下模板21固定连接有导向板3,导向板3设置有若干导向套31,凸模12分别穿设于导向套31内,凸模12与导向套31滑动连接;导向套31均固定连接于导向板3上,除了第二工位上的导向套31滑动连接于导向板3,该导向套31与上模板11之间设有第三弹簧312,当上模板11上升时带动导向套31向上移动,为毛坯的移动提供移动空间。上模板11与导向套31上固定连接有气弹簧311,当下压时利用气弹簧311的弹力对导向套31施加压力,使其将毛坯固定。

如图4所示,下模板21滑动连接有顶针4,顶针4有八个并且固定连接于卸料板227上,八个顶针4分被与七个凹模22和转运孔2281呈同轴设置,但卸料板227向上移动时, 八个顶针4同时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毛坯从凹模22和转运孔2281中脱离,进而方便毛坯的移动。第四工位、第五工位、第六工位内的顶针4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顶针4分杆,顶针4分杆抵触于工件底部边缘处。

如图4所示,凹模22内设有若干环形导线229,环形导线229并联于交流电源,利用环形导线229加热凹模22和工件,使工件温度上升,进而增加工件的延展性,进一步减小工件被拉裂的可能性,利用永磁铁阻隔交变的磁场,从而防止线圈对冲压设备进行加热。

如图7所示,调节装置13包括行星齿轮组、调节套131和底座135,其中底座135固定连接于上模板11上端面上并且与凸模12呈同轴设置。行星齿轮组包内齿圈133、行星齿轮132和中心齿轮134,中心齿轮134与凸模12呈同轴设置并且两者呈轴向滑动连接,中心齿轮134与底座135呈同轴固定连接。内齿圈133也套置于凸模12,行星齿轮132有三个同时与中心齿轮134和内齿圈133同时啮合,行星齿轮132转动连接于调节套131上。调节套131套置凸模12上并且两只呈螺纹连接。转动内齿圈133,行星齿轮132在自转的同时发生公转,行星齿轮132公转时带动调节套131转动,调节套131转动从而使凸模12轴向移动,利用行星齿轮组扩大内齿圈133与调节套131之间的传动比,从而对凸模12的调节更加精确。当调节套131转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凸模12转动,从而导致调节效率低,上模1开设有两个导向槽,凸模12固定连接有与导向槽适配的导向块,导向块滑动连接于导向槽内,利用导向块和导向槽限定凸模12的径向转动,防止凸模12转动,当不妨碍凸模12的轴向滑动,进而提高调节效率。

如图7所示,上模板1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锁紧装置14,锁紧装置14套置于凸模12上。锁紧装置14包括底盘141、夹块142和螺套143,底盘141固定连接于上模板11上端并且套置于凸模12上,夹块142有三个周向设置有底盘141上。夹块142下端铰接于底座135上,夹块142的内壁与外壁呈弧形,夹块142外壁上开设有锥螺纹,螺套143套置于调节丝杠上并且与夹块142螺纹连接。转动螺套143使得螺套143向下移动从而使三个夹块142相互靠近,从而使夹块142将凸模12夹紧,进而防止凸模12轴向滑动。

具体工作方式:将条形板料放置于第一凹模221上,并且利用定位销2217使条形板料定位。利用第一凸模121和第一凹模221对条形板料进行冲裁,使圆形毛坯从圆形板料上分离下来,然后再在冲压头1212和冲压孔2214下冲压成圆筒形的毛坯;圆筒形的毛坯通过导向筒2215移动至转运孔2281处,毛坯在顶针4的作用下脱离转运孔2281,然后在夹具的作用下向右侧移动,并且使右侧转运孔2281中的毛坯移动至第二凹模222中。毛坯经过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第五工位和第六工位冲压拉伸成形,然后顶杆127将经过六个工位冲压成形的工件顶入卸料通道213中完成卸料。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