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壳体用推行自动定位的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8812发布日期:2019-02-22 21:4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壳体用推行自动定位的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壳体用推行自动定位的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市场上采购来的电机机壳钻孔、攻丝一体机上都没有特定的定位工装,需要企业根据需要加工的产品类型来自己设计制作定位工装,传统在使用的定位工装结构很简单,就是在电机机壳钻孔、攻丝一体机工作台上的特定位置处固定一块底板,然后再在底板中间位置处固定一个定位螺栓,加工时,将电机机壳放到定位螺栓上进行定位即可,但是在加工过程中发现,光就底板上的定位螺栓进行固定容易使壳体进行倾斜及转动,无法精确的控制好加工位置,也就无法保证钻孔和攻丝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机壳体用推行自动定位的夹紧装置,包括支架和电机壳体;支架包括支撑底板、左推板和右挡板;左推板左右滑行设置在支撑底板的上端面左部;右挡板垂直固定在支撑底板的上端面右端;左推板的右端面上升降设置有圆柱状的左压板;左压板的右端面上成型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限位驱动板;左压板的中心处设置有左右调节设置的驱动插杆;右挡板上升降调节设置有限位支撑块;限位支撑块的左端面上成型有与驱动插杆配合的限位导向槽;限位导向槽的横截面成型等腰三角形;限位导向槽的右端成型有与驱动插杆配合的圆周槽状的限位中心槽;驱动插杆正对限位导向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支撑底板的上端面的中左部成型左右方向的左右滑行槽;左推板的下端面中间成型有与左右滑行槽配合的矩形的左右滑行块;左右滑行槽的左右侧壁之间枢接有左右驱动螺纹杆;左右滑行块左右滑行设置在左右滑行槽内并且螺接在左右驱动螺纹杆上;左右滑行槽的左侧壁上固定有左右驱动电机;左右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左右驱动螺纹杆的左端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左推板的中部成型有矩形的左右贯穿的左升降槽;左压板的左端面上成型有与左升降槽配合的一对上下分布的矩形的左升降块;左升降槽的上下侧壁之间固定有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圆柱状的升降导柱;一对左升降块套设在一对升降导柱上;升降导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套设有压簧;上侧的一对压簧的上端固定在左升降槽的上侧壁上、下端固定在上侧的左升降块的上端面上;下侧的一对压簧的下端固定在左升降槽的下侧壁上、上端固定在下侧的左升降块的下端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右挡板上成型有左右贯穿的矩形的右升降槽;右升降槽的前后侧壁上分别成型有矩形的右升降导槽;限位支撑块的前后端面分别成型有与右升降导槽配合的右升降导块;右挡板的上端面右端枢接有升降螺栓;升降螺栓的螺杆竖直穿过右升降槽并且下端枢接在右升降槽的下侧壁上;右挡板螺接在升降螺栓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限位驱动板的外侧端面成型为弧面并且所有的限位驱动板处于同一圆锥面;上述的同一圆锥面的左端直径大于右端直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驱动插杆为螺栓并且右端成型为半球形;驱动插杆左右水平穿过左压板的中心并且螺接在左压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不同尺寸的电机壳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B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C-C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壳体20的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支架;11、支撑底板;110、左右滑行槽;12、右挡板;120、右升降槽;121、右升降导槽;13、左推板;130、左升降槽;131、升降导柱;132、压簧;14、左压板;141、左升降块;142、限位驱动板;15、驱动插杆;16、限位支撑块;160、限位导向槽;161、限位中心槽;17、升降螺栓;18、左右驱动螺纹杆;181、左右驱动电机;20、电机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一种电机壳体用推行自动定位的夹紧装置,包括支架10和电机壳体20;支架10包括支撑底板11、左推板13和右挡板12;左推板13左右滑行设置在支撑底板11的上端面左部;右挡板12垂直固定在支撑底板11的上端面右端;左推板13的右端面上升降设置有圆柱状的左压板14;左压板14的右端面上成型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限位驱动板142;左压板14的中心处设置有左右调节设置的驱动插杆15;右挡板12上升降调节设置有限位支撑块16;限位支撑块16的左端面上成型有与驱动插杆15配合的限位导向槽160;限位导向槽160的横截面成型等腰三角形;限位导向槽160的右端成型有与驱动插杆15配合的圆周槽状的限位中心槽161;驱动插杆15正对限位导向槽161。

如图1~图3所示,支撑底板11的上端面的中左部成型左右方向的左右滑行槽110;左推板13的下端面中间成型有与左右滑行槽110配合的矩形的左右滑行块133;左右滑行槽110的左右侧壁之间枢接有左右驱动螺纹杆18;左右滑行块133左右滑行设置在左右滑行槽110内并且螺接在左右驱动螺纹杆18上;左右滑行槽110的左侧壁上固定有左右驱动电机181;左右驱动电机181的输出轴与左右驱动螺纹杆18的左端固定连接。

如图2、图3所示,左推板13的中部成型有矩形的左右贯穿的左升降槽130;左压板14的左端面上成型有与左升降槽130配合的一对上下分布的矩形的左升降块141;左升降槽130的上下侧壁之间固定有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圆柱状的升降导柱131;一对左升降块141套设在一对升降导柱131上;升降导柱131的上下两端分别套设有压簧132;上侧的一对压簧132的上端固定在左升降槽130的上侧壁上、下端固定在上侧的左升降块141的上端面上;下侧的一对压簧132的下端固定在左升降槽130的下侧壁上、上端固定在下侧的左升降块141的下端面上。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右挡板12上成型有左右贯穿的矩形的右升降槽120;右升降槽120的前后侧壁上分别成型有矩形的右升降导槽121;限位支撑块16的前后端面分别成型有与右升降导槽121配合的右升降导块;右挡板12的上端面右端枢接有升降螺栓17;升降螺栓17的螺杆竖直穿过右升降槽120并且下端枢接在右升降槽120的下侧壁上;右挡板12螺接在升降螺栓17上。

如图1~图3所示,限位驱动板142的外侧端面成型为弧面并且所有的限位驱动板142处于同一圆锥面;上述的同一圆锥面的左端直径大于右端直径。

如图1~图3所示,驱动插杆15为螺栓并且右端成型为半球形;驱动插杆15左右水平穿过左压板14的中心并且螺接在左压板14上。

电机壳体用推行自动定位的夹紧装置的工作原理:

首先根据电机壳体20的中心高,调节限位支撑块16的高度,根据电机壳体20的左右宽度,调节驱动插杆15超过左压板14的右端的长度,然后把电机壳体20以机脚朝下放置在支撑底板11上并且电机壳体20的右端垂直抵靠在右挡板12的左端面上,最后左推板13向右移动,即带动左压板14向右移动,这样所有的限位驱动板142逐步插设到电机壳体20的中心孔内,直到限位驱动板142抵靠住电机壳体20,此时完成装夹,在此过程中,电机壳体20会在限位驱动板142的作用下前后方向居中,这样操作简便,适用不同尺寸的电机壳体,装夹准确,保证了钻孔攻丝的质量。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