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对口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2844发布日期:2019-02-01 19:42阅读:1857来源:国知局
管道对口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对口工装。



背景技术:

近年来,LNG(液化天然气)集成化模块逐步增多,为满足其恶劣的工作条件,其管道的法兰数量需要降到最少,加之低温管道需要大量的工艺弯头来消除管道应力,导致许多管道接口无法在内场焊接。这就使模块中有许多管路接口需在外场对中和焊接,如果管道对接焊缝在对口时错边量和对接间隙超过允许误差,将直接影响管道焊缝质量,增加施工成本。

同时海工模块对管道制造要求远高于其它产品,其中,低温管道管径较大,管道对口工作量大,而海工模块不允许通过在管道上焊接辅助卡板的方式进行管路对口。而且模块内部作业空间小,通过使用吊带加手拉葫芦进行管路对口这一传统施工方法,施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其对口质量对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素质依赖性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对口工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管道对接的传统施工方法而导致的施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对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素质依赖性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对口工装,包括:卡扣件,数量为两个,呈开口的圆弧形;两个卡扣件可拼接形成用于套设在两对接的管道上的环状整体;调节件,数量为多个;各调节件沿环状整体的圆周间隔设置,其具备用于抵顶管道周壁的抵顶部;第一连接件,用于将两个卡扣件的开口的第一端铰接在一起;第二连接件,用于将两个卡扣件的开口的第二端可分离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卡扣件包括:卡环,呈开口的圆弧形,间隔设置有两个,而能各对应一管道;两卡扣件的卡环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相铰接,两卡扣件的卡环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可分离地连接;支杆,沿卡环的圆周间隔分布有多个,各支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卡环;支杆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供调节件安装的调节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卡扣件的第一端上开设有对应的通孔;第一连接件包括轴杆,轴杆穿设于两卡扣件的通孔中,而使得两卡扣件相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轴杆上设有螺纹;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第一螺母,第一螺母可拆卸地连接于轴杆的两端,并将两卡扣件限位于该两第一螺母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卡扣件的两个卡环的第一端上均设有两个间隔的铰接板,铰接板上开设有通孔;另一个卡扣件的两个卡环的第一端上均开设有对应的通孔,且该两个卡环的第一端分别伸入对应的铰接板的间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卡扣件的卡环的第二端上设有卡接板,卡接板具有卡槽;另一个卡扣件的第二端上设有连接座,连接座上开设有配合孔;第二连接件包括T型螺栓与适配的第二螺母;T型螺栓能够与卡槽嵌合,并能够穿过配合孔与第二螺母可拆地连接,而将两个卡扣件可分离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座包括两凸缘和连接于两凸缘之间的基板;两凸缘各由该卡扣件的一卡环的第二端向外伸出;基板上开设有配合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调节孔具有内螺纹;调节件包括适配的调节螺栓,各调节螺栓一一贯穿各调节孔;调节螺栓伸出调节孔的端部构成抵顶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两卡扣件的两端可拼接形成环状整体,从而围合固定住两管道的对口处,完成初步对接;再通过调节件抵顶管道管壁,完成精准对位。两个卡扣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铰接在一起形成常闭端;而两个卡扣件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可分离地连接形成常开端。当常开端打开时,两个卡扣件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放入管道的缺口,可以快速方便地将管道通过该缺口约束在卡扣件内。由于常闭端的结构为常闭设计,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两端常开,这种结构更稳定而方便了操作的进行。本管道对口工装,其常开端与常闭端的设计,可以有效适应多种对口环境,且使用便捷,缩短管路对口工作时间。调节件可以提高外场管路对口质量稳定性和对口精度,减少管路对口焊缝返工比率,缩短管路对口工作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道对口工装设于两个对接管道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道对口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件设于卡扣件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管道对口工装;1-卡扣件;1a-第一卡扣件;1b-第二卡扣件;11-卡环;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2-支杆;121-调节孔;122-缺口;13-通孔;14-铰接板;15-连接座;151-凸缘;152-基板;16-卡接板;161-卡槽;2-调节件;3-第一连接件;31-轴杆;32-第一螺母;4-第二连接件;41-T型螺栓;42-第二螺母;200-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对口工装100,该管道对口工装100可套设于管道200上,用于将两个管道200的接口进行对接固定;管道对口工装100包括卡扣件1、调节件2、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

请进一步地参考图2,卡扣件1,数量为两个,呈开口的圆弧形,具备开口的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两个卡扣件1的两端能够通过两个连接件进行可分离地对接,从而形成一个可套设于两个对接管道200上的环状整体。以下为了更好地描述,将两个卡扣件1分别定义为第一卡扣件1a与第二卡扣件1b。

第一卡扣件1a包括两间隔设置的卡环11、多个支杆12、铰接板14与连接座15。

卡环11呈开口的圆弧形,其开口的两端分别构成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卡环11具有外弧面与内弧面以及连接内外弧面的端面,其中内外弧面的内外之分是以环状整体的内外环方向作为参考。其两个卡环11的设置,一方面,这两个间隔的卡环11能够分别固定管道对口处的两侧,且不会阻碍工作人员观察对口处的对接情况;另一方面,卡环11的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

各支杆12平行,沿着卡环11的圆周间隔分布,支杆12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于两个卡环11,使得两卡环11平行并列。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图3示出了支杆12的纵向截面图。支杆12为矩形长条结构,支杆12上间隔开设有多个调节孔121。各调节孔121的轴线垂直于支杆12,当支杆12与卡环11连接后,该轴线沿卡环11的圆周的径向方向延伸。支杆12的两端端部各开设有一个缺口122,缺口122的内周壁与卡环11的内弧面和端面相适应贴合。该缺口122的结构设计,使得支杆12与卡环11的连接更为紧密与方便。

铰接板14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两一组,分别设于两个卡环11的第一端111端部上,每一卡环11上的两铰接板14间隔设置。铰接板14具有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其中一端固定于卡环11的端面上,另一端超出卡环11向外延伸,且于超出部分上开设有通孔13;两个铰接板14之间的间隔足够容纳卡环11端部。

连接座15包括两凸缘151和连接于两凸缘之间的基板152。两个凸缘151,均呈板状,设于两个卡环11的第二端112,且向远离第二端112端部的方向向外延伸;凸缘151的设置,是为了增加连接座15的连接稳定性。基板152的中心开设有一个配合孔,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延伸连接于两个凸缘151,且与卡环11垂直连接。

如图2所示,第二卡扣件1b也是包括了两间隔设置的卡环11以及多个支杆12,相比上述的第一卡扣件1a,其中卡环11与支杆12为相同结构,卡环11与支杆12的连接方式也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卡扣件1b的两卡环11的第一端111直接开设有通孔13,第二卡扣件1b的两卡环11的第二端112设有卡接板16。

卡接板16分别垂直连接于卡环11的第二端112端部,卡接板16上设有卡槽161,卡槽161的开口背离第二端112。

请再次参考图2,第一连接件3,将两个卡扣件1的第一端111设为常闭端;第二连接件4,将两个卡扣件1的第二端112设为常开端。

第一连接件3包括轴杆31与两个第一螺母32,轴杆31上设有螺纹。当第二卡扣件1b的两个卡环11端部分别容纳于第一卡扣件3对应的铰接板14的空隙时,轴杆31贯穿铰接板14的通孔13以及卡环11的通孔13,使得两个卡扣件1均铰接于轴杆31,从而形成常闭端。轴杆31伸出通孔13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一螺母32可拆连接,且该两端的端部上分别开设有小孔径的穿孔,供开口销插入,防止螺母滑脱。

第二连接件4包括T型螺栓41与一个第二螺母42,T型螺栓41用于分别与卡接板16的两卡槽161嵌合,且贯穿连接座15的配合孔并与与第二螺母42可拆地连接,从而形成常开端。

调节件2,数量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2为调节螺栓,各调节螺栓一一贯穿各支杆12上的调节孔121;调节螺栓伸出调节孔121的端部构成抵顶部。优选地,调节螺栓为8.8级强度的螺栓。调节螺栓与调节孔121活动配合,因为调节孔121沿管道200的径向方向延伸,调节件2便可以沿其径向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其抵顶部靠近并抵顶管道周壁,以调整对口处的错边量。

值得说明的是,请进一步地参考图4,多个调节件2沿两个卡扣件1对接形成的环状整体的圆周间隔设置,在该圆周的圆线上,其各调节件2的抵顶部共同限定了一个用于固定管道200的环形空间;抵顶部沿管道径向方向上远离或靠近管道200,用于改变该环形空间的大小,适应于不同管径大小的管道200。进一步地,该环形空间的直径最小应该小于管道200的外径,该直径最大应该大于管道200的外径20mm至30mm。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对口工装100,其第一连接件3将两个卡扣件1的对接的第一端111设为常闭端,其第二连接件4将对接的第二端112设为常开端。

在管道对接过程中,当海工模块内部空间足够时,直接打开常开端的T型螺栓41,两个卡扣件1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放入管道200的缺口;将粗对口后的两根管道200通过缺口约束在工装内,再将两卡扣件1的两端分别连接,形成环状整体,从而围合并固定住两管道接口的对口处,完成管道的初步对接。而在狭小区域时,可以将常开端与常闭端分别打开,将其沿管道外壁移动至对口位置,再封闭本两个卡扣件1即可。最后通过手动调整将调节件2进行移动,带动其抵顶部用于抵顶管道管壁,以调整对口处的错边量,减小对口误差,完成管道的精准对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对口工装100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两个卡扣件1的一端设为常闭端,另一端设为常开端;通过打开常开端,便可以快速稳定地将卡扣件1套设于管道上;当作业空间需求小,还可以将常闭端打开,将两卡扣件1分别贴合于管道上再拼接即可;有效适应多种对口环境;且使用便捷,缩短管路对口工作时间。

2.通过调节均布在管道对口圆周上的调节件2,可有效控制其对口错边量,提高对口质量稳定性和对口精度。

3.本工装无需在管道本体焊接额外卡板,提高了在海工产品上的适应性,满足国内外大型海工企业对海工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