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车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9003发布日期:2019-01-18 20:2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精密车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精密车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机(马达)制造行业中,经压铸成型的转子胚料一般需要通过车削方式加工转子外周壁。在实际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生产厂商一般采用通用车床或者专用的转子车削装置来实现对转子胚料的外周壁进行加工。

例如,通过普通车床车削转子胚料的外周壁时,待车削转子的一端部通过三爪卡盘或者四爪卡盘固定于车床,待车削转子的另一端部通过顶针来实现定位;由于顶针在顶压待车削转子的过程中会出现顶压不稳定的现象以及待车削转子的主轴一般会由于顶针作用力过大而被顶弯,使装夹不方便、转子加工质量差、车削精度低。

又如,通过专用的转子车削装置车削转子胚料的外周壁时,待车削转子搭载于V型架上且通过安装于机头的皮带来驱动,而皮带由安装在机架上的电机来驱动,其中,皮带主要是通过其与待车削转子的外周壁之间的摩擦作用来驱动待车削转子转动;在车削转子坯料的外周壁的过程中,安装在机架上的电机容易将自身的震动传递到皮带上,进而使皮带产生较大的抖动,降低了加工误差,难以实现精密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削精度高的精密车削装置。

一种精密车削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分别承载于所述机架上的车削部件、摆臂驱动部件、工件支撑部件,所述工件支撑部件用于放置工件,所述车削部件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车削,所述摆臂驱动部件包括:

摆臂执行组件,包括转动臂和安装于所述转动臂上的第一传动带,所述转动臂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转动臂远离与所述机架的安装端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车削部件,所述转动臂上的第一传动带的带面能够抵压于放置在所述工件支撑部件的工件的表面,以驱动所述工件自转;

主轴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带运动;

第一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源和连接所述驱动源和所述驱动轴的第二传动带;以及

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臂相对于所述机架转动,以使所述转动臂远离与所述机架的安装端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车削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带为同步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远离与所述第二传动带连接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转动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顶针,所述顶针用于支撑所述工件的一端,所述第一传动带具有在自然状态下倾斜的带面,以使所述带面与所述工件抵压后为所述工件提供朝向所述顶针方向运动的分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件支撑部件包括:

固定于所述机架的至少两个支撑块;

由两个所述支撑块支撑的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导杆;

至少两个调节底座,两个所述调节底座均滑动连接于两个支撑导杆,每个调节底座上具有用于支撑所述工件的V型支撑部;以及

设于所述调节底座上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用于将所述支撑块锁紧于所述支撑导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装置外套设有套筒状的软质的护套组件,所述护套组件用于抵压于所述支撑导杆外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上料部件和上料机械手,所述上料机械手用于将所述上料部件上的工件搬运至所述工件支撑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部件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两组平行设置的输送带,两个所述输送带之间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部件靠近末端位置设置有分料部件,所述上料部件末端设置有挡料部件;所述分料部件包括:

相对于所述机架固定设置的支撑组件;

至少两个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的档杆组件,两个所述档杆组件沿所述上料部件的上料方向间隔排布,每组档杆组件至少包括两个档杆;以及

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不同的所述档杆组件交替运动以使所述档杆的一端能够朝向或远离所述上料部件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下料机械手和下料平移部件,所述下料机械手用于将所述工件从所述工件支撑部件搬运至所述下料平移部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源通常具有较大的震动,若该震动直接传递到第一传动带上,会时第一传动带产生较大程度的抖动,而第一传动带直接驱动工件自转,容易造成工件的抖动;通过设置第二传动带,第二传动带连接驱动源和驱动轴,这样驱动源的震动被第二传动带削弱,从而使驱动轴震动减弱,进而使第一传动带震动或抖动减弱,从而工件在工件支撑部件上稳定的转动,从而提高了车削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精密车削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精密车削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上料部件和上料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所示的一种上料部件和上料机械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车削部件、工件支撑部件和摆臂驱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工件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上料部件;110、输送带;120、第一电机;130、分料部件;131、支撑组件;132、档杆组件;133、第三驱动组件;1331、第一气缸;1332、第二气缸;140、挡料部件;141、挡料块;200、上料机械手;300、工件支撑部件;310、支撑块;320、支撑导杆;330、调节底座;331、螺纹孔;332、V型支撑部;340、锁紧装置;350、护套组件;400、摆臂驱动部件;410、摆臂执行组件;411、转动臂;412、第一传动带;420、主轴组件;421、驱动轴;430、第一驱动组件;431、驱动源;432、第二传动带;440、第二驱动组件;500、车削部件;600、下料机械手;700、下料平移部件;800、机架;810、电机转子;820、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理解更佳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例如,参见图1和图2,提供一种精密车削装置,图1为该精密车削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精密车削装置的俯视图。该精密车削装置包括机架800,以及分别承载于机架800上的上料部件100、上料机械手200、工件支撑部件300、摆臂驱动部件400、车削部件500、下料机械手600和下料平移部件700。该精密车削装置加工的工件例如为电机转子810(参见图4),或者其他的需要精加工的回转体零件。以下以电机转子810为例进行说明。将电机转子810放置在上料部件100上,上料部件100对电机转子810进行储存以及上料,上料机械手200用于将上料部件100中的电机转子810搬运至工件支撑部件300,工件支撑部件300用于放置电机转子810,摆臂执行组件410用于驱动电机转子810在工件支撑部件300绕着电机转子810的回转轴自转,在电机转子810自转的过程中,车削部件500对电机转子810进行车削精密加工,下料机械手600用于将加工完成的电机转子810搬运至下料平移部件7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6,图3为一种上料部件100和上料机械手20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一种上料部件100和上料机械手200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上料部件100包括输送带110和驱动输送带110运动的第一电机120。其中,第一电机120固定在机架800上,输送带110有两条,且两条输送带110平行设置,进一步地,两条输送带110间隔设置,电机转子810放置在两条输送带110上,电机转子810的转轴两端分别支撑在两条输送带110上,电机转子810中间的膨大部分容置在两条输送带110的间隙处,如此,通过两条输送带110支撑电机转子810的转轴,通过间隙处对电机转子810中间的膨大部分进行限制,可以防止上料部件100在上料的时候电机转子810从输送带110上滚落。进一步的,两条输送带110的长度可以根据场地进行设计,在场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延长输送带110的长度,这样输送带110上可以存储更多的电机转子810,即上料部件100可以兼顾储料的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参见图3-图6,上料部件100靠近末端位置设置有分料部件130,所述上料部件100末端设置有挡料部件140。其中,分料部件130包括支撑组件131、档杆组件132和第三驱动组件133。支撑组件131相对于所述机架800固定设置,例如,支撑组件131可以直接固定在机架800上,又如,支撑组件131也可以固定在上料部件100的固定侧壁上。档杆组件132滑动连接于支撑组件131,参见图6,档杆组件132至少设置有两组,即档杆组件132a和档杆组件132b。例如,当档杆组件132设置有两组时,两组档杆组件132沿着上料部件100的上料方向间隔排布,档杆组件132a和档杆组件132b之间的距离刚好容纳一个电机转子810,上料部件100的上料方向参见图6中的FE方向。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6,每组档杆组件132(132a和132b)中至少包括了两个档杆,优选地,每个档杆均能够沿垂直于输送带110的带面的方向滑移,且每个档杆组件132中的两个档杆分别与每条输送带110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6,第三驱动组件133可以包括固定在支撑组件131上的第一气缸1331和第二气缸1332,第一气缸1331驱动档杆组件132a上下滑移运动,第二气缸1332驱动档杆组件132b上下滑移运动,且第一气缸1331和第二气缸1332交替运动。例如,电机转子810在上料部件100中沿FE方向运动,第一气缸1331首先驱动档杆组件132a抬升,即图6所示的状态,这样档杆组件132b就可以将电机转子810进行格挡,由于档杆组件132a和档杆组件132b之间的距离刚好容纳一个电机转子810,当第一气缸1331驱动档杆组件132a下降时,档杆组件132a刚好能够将两个电机转子810分隔开,此时第二气缸1332驱动档杆组件132b上升,如此就可以对上料部件100中的电机转子810进行分料。容易想到,通过设置分料部件130,当电机转子810在上料部件100上运动时发生一定程度的偏转,也可以通过档杆组件132进行位置校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挡料部件140设置在上料部件100末端。且挡料部件140包括两个固定在上料部件100固定侧壁顶部的挡料块141,两个挡料块141能够挡住电机转子810的转轴的两端。且挡料部件140对电机转子810进行格挡后,电机转子810与上料机械手200的一个姿态对应,例如,上料机械手200此时正好位于电机转子810正上方,如此,可以使上料机械手200准确的抓取电机转子8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7和图8,图7示出了一种车削部件500、工件支撑部件300和摆臂驱动部件400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7中的工件支撑部件300的结构示意图。工件支撑部件300包括支撑块310、支撑导杆320、调节底座330和锁紧装置340。其中,支撑块310至少有两个,且均设置在机架800上。支撑导杆320至少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平行的支撑于上述两个支撑块310,即每个支撑导杆320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支撑块310。调节底座330至少设置有两个,每个调节底座330均与上述至少两个支撑导杆320滑动连接,且调节底座330用于支撑电机转子810,如此,调节底座330相对于支撑导杆320滑动时不会发生转动,能够保证调节底座330的支撑位置相对稳定,提高支撑精度。锁紧装置340例如可以为锁紧锁母,具体的,可以在调节底座330上开设螺纹孔331,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于该螺纹孔331,通过锁紧螺母的端部或侧面抵压支撑导杆320,以使调节底座330锁紧于支撑导杆320。进一步地,每个调节底座330上具有用于支撑电机转子810的V型支撑部332,通过V型支撑部332支撑电机转子810的转轴,能够使电机转子810自动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工件支撑部件300需要保证较高的支撑精度,因此支撑导杆320与调节底座330采用精密滑动配合,例如,当两个零件要求精密配合时,研磨是一种有效的加工方法,因此调节底座330与支撑导杆320进一步可以采用精孔研磨配合,以提高工件支撑部件300对不同长度尺寸的电机转子810通用性。为了减少锁紧装置340对支撑导杆320的磨损,从而放置因锁紧装置340造成支撑精度下降,参见图8,在锁紧装置340外套设有软质护套组件350,护套组件350例如可以采用铜材制成。又如,护套组件350可以做成套筒状,套设在锁紧锁母外,通过护套组件350抵压于支撑导杆320外表面,从而减少锁紧装置340对支撑导杆320的磨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7和图8,摆臂驱动部件400包括摆臂执行组件410、主轴组件420、第一驱动组件430和第二驱动组件440。

其中,摆臂执行组件410包括转动臂411和安装与转动臂411上的第一传动带412。例如,转动臂411可以直接转动安装于机架800;又如,在机架800上设置减震件(图中未示出),减震件例如可以采用铸铁材料制成,将转动臂411转动安装于减震件上。转动臂411远离机架800的一端能够靠近或远离车削部件500,第二驱动组件440例如可以为气缸或液压缸,气缸或液压缸一端固定在机架800上,气缸或液压缸输出端固定在转动臂411上,以驱动转动臂411相对于机架800转动,进而使第一传动带412的带面能够抵压于放置在工件支撑部件300上的电机转子810的表面,以靠摩擦力驱动电机转子810自转。如此可以减少外界震动由机架800传递至转动臂411,减少转动臂411上的第一传动带412的抖动,进而使电机转子810的转动更加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7,主轴组件420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800的驱动轴421,所述驱动轴42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带412运动,第一驱动组件430包括驱动源431和连接驱动源431和所述驱动轴421的第二传动带432。驱动源431例如可以为第二电机,驱动源431可以直接固定在机架800上,也可以与机架800分体安装,当驱动源431于机架800分体安装时,可以减少驱动源431的震动传递到机架800上。且驱动源431与驱动轴421通过第二传动带432连接,减少驱动源431的震动传递到驱动轴421上,进而减少驱动源431的震动传递到第一传动带412上,进一步减少转动臂411上的第一传动带412的抖动,进而使电机转子810的转动更加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带432为同步带。可以保证驱动源431与驱动轴421不打滑,提升动力传递的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例如,所述驱动轴421远离与所述第二传动带432连接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转动臂411,即图7中,驱动轴421的右侧可以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转动臂411上,这样转动臂411就可以为驱动轴421提供一定的支撑力,使转动臂411不易抖动,进而使第一传动带412不易抖动,使电机转子810转动更加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8,所述机架800上设置有顶针820,所述顶针820用于支撑所述电机转子810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一传动带412具有在自然状态下倾斜一定角度的带面,所述带面与所述工件抵压后为所述工件提供朝向所述顶针820方向运动的分力。如此,电机转子810持续具有朝向顶针820方向运动的趋势,使电机转子810一端抵压在顶针820上,这样电机转子810不会沿轴向晃动,提升电机转子810转动的稳定性,进而可以提高车削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